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神十八近日擇機發射
  • 鄂將辦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
  • 近三米長裝飾物砸遊客席
  • 日明啟第五輪核污水排海
  • 澳大堡礁遭遇白化危機
  • 大馬捕獲逾噸重巨鱷
  • (社論)日美搞“小圈子”居心叵測
  • 雅萬高鐵客運量強勁增長
  • 荷花盛開
  • 阿聯酋遭史上最強降雨
  • 桃園市一日三次大停電
  • 台軍營工程僱逃逸外勞
  • 傅崐萁將率藍民代訪陸
  • 學者:藍民代訪陸傳主流民意
  • 中方冀澳摒棄冷戰思維
  • 中方促菲停海上滋事挑釁
  • 瓊首條中東貨櫃直達航線開通
  • 兒疑發育遲緩被狠父殺害
  • 雙塔落日
  • 內地上月用電量增7.4%

李桂科一生堅守“麻風村”

2022-10-21 06:35


    李桂科一生堅守“麻風村”

    結束了一天的會議,中共二十大代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名譽主任李桂科急忙打開手機查看來自山石屏村的消息。這幾天村民們時刻關注着二十大的新聞,因為李桂科,他們感覺自己和人民大會堂距離更近了。

    從醫病到醫心醫窮

    山石屏村是原來的“麻風村”,村民都是麻風病康復者以及他們的家屬。準確地說,“麻風村”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村落,而是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中國鄉村自治組織。

    由於當時人們對麻風病認識的不足和偏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百八十多位麻風病人被一條黑潓江隔離在了方圓五公里沒有人煙的山溝,形同“孤島”般生活。直到一九八一年,廿三歲的李桂科帶着兩套棉佈防護服進入村莊,從醫病到醫心、醫窮,四十年來他堅守“孤島”一心只幹一件事。

    村裡人感覺他不像一個醫生,更像一個“主心骨”。在“談麻色變”的年代,外界的匠人不願來,他就自己帶着村民們開路、架橋;他集資買來拖拉機、犁地機,帶領他們自力更生……

    他還像一個“大家長”,為了村裡孩子的教育,他請來了退休教師和自己一起教書。孩子們去鎮上上學,他代那些從未走出大山的父母給孩子開了家長會。從小遭受不少歧視的孩子們說,“我們也有了靠山”。

    健康中國沒有孤島

    在外人看來,他所做的事情,已遠超出一個醫生的範疇。但李桂科說,只有解決村民們的難題,他們才願意信任自己,積極配合治療。所以,“這是醫生的本分”。

    一九九○年,麻風患者全部治癒。二○一四年,摘掉“麻風村”帽子時,李桂科為其取名為“山石屏”,以山石為屏障,他祈福自然能够庇佑曾遭受命運不公的人們。

    近年來,國家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在李桂科看來,不僅要讓村民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讓他們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這次建設健康中國,山石屏村再也不會成為‘孤島’,村裡的每個人都不能落下。”

    山石屏成世外桃源

    為了優化生活環境,李桂科還帶領山石屏村建起具有雲南白族特色的灰白小樓,村裡種滿了玫瑰花,花下有苞榖地,耕地旁村民們養雞、養豬、養牛,曾經的“孤島”成了“世外桃源”。

    目前,還有三十多位老人在山石屏村養老。他們有養老金、低保金,可以接受正規的醫療,更不會發愁吃穿用度。他們將李桂科視為親人,“李醫生,你不要退休啊,我們怕見不到你。”他們常常這樣對李桂科說。

    “我永遠不會離開山石屏。”已退休的李桂科早已離不開這個他為之付出一生的村莊。對於它的未來,他已經有了規劃,“五年內,山石屏村要逐步成為康養之地、旅遊之地。”

    “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更增添了我對建設山石屏村的信心。”這兩年,村裡建成了麻風博物館,集中展示了山石屏六十多年來的歷史變遷,濃縮了中國的麻風防治成就。李桂科希望博物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山石屏,感受這裡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精神內核。

    如今,麻風博物館內,二期建設已經啟動,曾經深深困住一代人的麻風被永遠封存。博物館外,依山傍水的村莊越建越美,歲月靜好的畫面被歷史定格。

    (北京二十日電)

    中新社記者  李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