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堅持總體國安觀鞏固澳門國家安全
  • 加蓋郵戳
  • 街總:加推單位滿足需求
  • 特首指示優化跨境交通
  • 長者公寓首輪加推至千五單位
  • 黃潔貞促公佈申請排序結果
  • 賀:持續健全維護國安體系
  • 鄭新聰:國安才能家興
  • 高博會關注高教融合發展
  • 佛得角學生冀譯中葡詩詞文學
  • 新聞特搜
  • 永利《交響綺旅》顛覆感官
  • 公益金捐助路環四廟慈善會賀誕
  • 公益金五萬助澳“清”赴鄉夏令營
  • 翻新迎客
  • 公益金捐助魚行醉龍節
  • 企業社團觀展共護國安
  • 澳協和提供衛局轉介CT檢查
  • 國安展五主題展十年成就
  • 各界:樹立“大安全”理念

總城規明確職住平衡目標

2022-11-15 06:35




    工務局稱二〇四〇年人口密度再增須用好資源

    總城規明確職住平衡目標

    【本報消息】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昨早探討澳門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邀請土地工務局代局長麥達堯、城市規劃廳長梁耀鴻出席。麥達堯表示,繼今年公佈的首份詳細規劃“東區-2”外,已陸續開展外港區-1、外港區-2、北區-1的詳細規劃工作,明年將展開中區-2的詳規工作。

    麥達堯表示,詳細規劃將以總規為依據,就各規劃分區詳細訂定和規範土地用途、建造條件、公共基礎設施及公用設施的佈局等,例如高度、地積比、覆蓋率及周邊配套等具體要求。除了優化生活區,也會建設濱海綠廊。

    連接居住區休憩區

    他明白到公眾希望增加綠地空間,目前全澳綠地面積人均約二平方米,總規要求增至三點幾平方米,主要增加於新城區。現有城區比較難增加綠地空間,因可用面積較小,也要回應居住訴求。當局希望透過做好居住區至休憩區的連接,例如步行系統,使休憩區“用得到、用得好”。

    多名聽眾關注氹仔市中心曾規劃作臨時車胎公園的用地,將建設高樓。有聽眾指出,氹仔人均綠化面積只有百分之○三九平方米,數據比香港更差。另一名聽眾稱,氹仔市中心人口密度已高,倘該地建設高樓將不可逆轉,直言“一個城市發展不應以犠牲人們的生活素質作為代價,政府是要起宜居城市,不是逼爆人的城市”,氹仔缺乏街市、社區設施及休閒空間等,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規劃土地用途。亦有擔憂建設高樓後,形成屏風樓。

    麥達堯解釋,香港數據是包括綠地、山體以及水體等一併計算,倘按此方法計算,澳門數據比香港好。指出若以對標相比,澳門半島很多分區的人均綠化空間都是零,而全澳最高人口密度的十個區,氹仔只排第九,頭三位分別是祐漢台山、林茂塘及新橋區。

    他指出,按照總規預測,至二○四○年澳門人口密度會增加,沒有一個區可以獨善其身,“會住得越來越密,此乃無可避免”。但住得越來越密,不代表住得差,當局會思考如何用好現有可用資源,同步增加社會設施、綠化空間等,使居民感到舒適。

    麥達堯稱,明白居民對增加綠地及休憩空間的訴求,但總規不只回應某個區份問題,而是要回應全澳居民。總體城規早已明確職住平衡的目標,希望適當增加離島區居住空間,優化空間佈局,紓緩通勤壓力。“規劃當然可以調整,但既然已做了總體規劃,是否應按照原有安排推進工作,而非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樓宇建設亦不是短期的事,起碼需四至五年,政府的規劃具長遠目標和前瞻性。

    通盤考慮各方訴求

    至於屏風樓的擔憂以及草案公示期間收到逾四百份反對意見。麥達堯稱,當局做新規劃時已考慮屏風樓情況,規劃條件圖的地積比、高度等已折減,地積比約七成左右,也要求綠化面積達三成五,並限制塔樓面寬、間距,如有需要會要求提交空氣流通報告。

    麥達堯表示,公示或者諮詢會是政府聽意見的渠道,也是政府闡述政策的機會,居民可在自身角度給意見,但政府要通盤考慮各方訴求。因本澳五階梯房屋政策有居住需求,故須配置居住用地。

    梁耀鴻補充稱,規劃條件圖雖針對個別土地發展制訂條件,但編制過程中不只考慮單一土地,而是從周邊環境、小區整體考慮,也會遵從與總規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