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伊朗駐巴黎領館外 男子聲稱引爆炸彈被捕
  • 乒球世界盃:陳夢孫穎莎會師女單四強
  • 伊朗官媒稱中部受襲 美稱無參與
  • 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 習近平授旗
  • 京稱反對任何導致中東局勢緊張升級行為
  • 社工局提醒家長應為子女提供適切照顧
  • 深合區首届校園科技節開幕
  • 社工局提醒家長有責任適切照顧子女
  • 教青局頒發432個青年義工獎項
  • 62歲本地男子染創傷弧菌死亡
  • 市政署籲市民檢查冷氣機 預防滴水影響環境
  • 去年酷熱天氣有32日 寒冷天氣減至26日
  • 旅遊局資助社團推多項活動 冀帶動社區人流及消費
  • 5校46學生集體染流感
  • 432名青年獲發義工服務獎
  • 【將增大型展示櫃】貿促局將豐富中葡平台展示館產品
  •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樹立大安全理念
  • 【高出氣候平均值0.6度】去年本澳平均氣溫錄得攝氏23.4度
  • 商會拍攝影片對外宣傳本澳特色產品
  • 有綜合休閒企業辦兩會精神傳達會

海上絲綢之路

2022-11-17 06:30
本欄上期提到,南宋時期絲綢之路衰落日益明顯,北方地區戰火連年,陸路受且繼而促成海上絲路崛起。隨著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以及非洲大陸的航路紛紛開通並延伸,海上絲綢之路最終替代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裡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麻六甲海峽,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憑藉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這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唐朝末年,西藏吐蕃越過昆侖山北進,侵佔了西域的大部,中國北方地區戰火連年,絲綢、瓷器的產量不斷下降,商人也為求自保而不願冒險遠行,陸路絲綢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到了北宋,實際版圖大幅縮減,北宋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時期更無法涉足西北地方,而另一方面,宋代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顯著提高,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中國商船的遠航能力大大加強。宋朝與東南沿海國家絕大多數時間保持著友好關係,廣州成為海外貿易第一大港。
至元朝,朝廷鼓勵海外貿易,與中國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已擴大到亞、非、歐、美各大洲,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也進入鼎盛時期。明代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比唐宋兩代獲得更大的發展,向西航行的鄭和七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航海活動,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並一直延續至鴉片戰爭前而不衰。鴉片戰爭後,中國喪失海權,沿海口岸被迫開放,成為西方傾銷商品的市場。從此,海上絲路一蹶不振,進入了衰落期。這種狀況一直維持至新中國成立前夕。

古絲綢之路路線圖(海上絲綢之路協會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