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職技培訓發展資助下周一起申請
  • 消委會葡食安局商保消費權益
  • 深合區解讀多功能自貿賬戶
  • 中葡展示館豐富葡語國產品
  • 財委會:政府制訂預算應審慎
  • 去年三季四項目預算額有變
  • 樓市今“撤辣”
  • 一戶通商社通擬辦物商業登記
  • 李鴻忠出席中葡論壇開幕式
  • 迎接盛會
  • 去年公共停車場回報億一略減
  • E1區海關兩棧橋竣工
  • 警一周檢控百三違規行人
  • 輕軌橫琴線擬年內通車
  • 十六浦口首季罰四百途人
  • 大專生微電影賽徵件
  • 在粵澳生兩津貼下周申請
  • 城大探討琴澳文產高質發展
  • 中西學院訪科學發展基金
  • 專家科大談雪域高原防災

社交媒體用時長增負面情緒

2022-11-26 06:35




    聖公會調查使用網絡對青少年生活影響

    社交媒體用時長增負面情緒

    【本報消息】聖公會澳門服務處昨公佈關於網絡使用及社交媒體對青少年情緒及社交生活的影響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九百六十名十至卅五歲受訪者中,每天平均網絡活動時數近三點五小時、每天平均使用社交媒體時數約三點一小時。疫情開始後,有近七成受訪青年表示社交媒體的使用率有所增加。身處5G網絡時代,視頻類社交媒體有機會增加青少年的負面情緒。

    “澳門I世代調查二○二二──疫情常態化下,網絡使用及社交媒體對青少年情緒及社交生活的影響”問卷調查於今年五至九月開展。昨日下午二時半,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阮麗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張漪雯及研究員陳釗榮,於該會北區青年服務隊會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調查結果。

    在疫下使用率增加

    結果顯示,受訪者每天平均線下活動(非接觸網絡、上學及工作時間)時數方面為三點四九小時、每天平均網絡活動時數(不包括學習工作)為三點四六小時、每天平均因(工作/學習而上網的時數)為三點○八小時、每天平均使用(社交媒體)時數為三點一三小時。疫情開始後,有近七成受訪青少年表示社交媒體的使用率有所增加,當中青少年最常用的社交媒體為社交平台類和視頻社交類。

    心理健康方面,十五歲或以下的青年相對其他年齡組群有較高分的幸福感和快樂指標,十六至二十四歲青年相對其他年齡組群有較高比例的抑鬱和焦慮情況需要關注,壓力分數也較高。

    調查發現,網絡使用時數越長,快樂分數越低及焦慮分數越高。網絡使用中以社交媒體、視訊通話、訊息聊天等的時數越長,抑鬱、焦慮、孤獨感及錯失恐懼的分數越高。社交媒體中,以視頻社交類較需要關注,因十五歲以下的青少年使用率節節上升,而且有推送陷阱,往往被動地接收資訊,情緒較易被推送牽引。女性青少年在焦慮和錯失恐懼的分數較男性青少年高分,與以往的調查發現一致,更需要關注女性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

    了解子女使用網絡

    他們表示,手機網絡已融入生活,使用網絡和社交媒體是沒有對錯,使用短視頻類的社交媒體更是現時趨勢,而疫情之下也提高青少年使用這些媒體的使用率。需進一步關注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特別是短視頻類的社交媒體,由於演算法的推算關係,初期是接收正面資訊或負面資訊已經有很大分別。當中女性青少年常見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形象困擾,也與社交媒體有關。家長在了解子女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時,也需檢視自身使用手機的情況,注意家庭相處及溝通的素質。另外,可向增強保護因子的方向着手,如心理資本(HERO)的概念,當中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及同理心等,希望藉此為青年的心理健康建立保護屏障。

    培育青年心理韌性

    該會倡議增強培育青年心理韌性的能力,使青少年更有明確的努力目標,有行動的貫徹力與自制力,能快速降低生活遭遇的負面性,獲得個人成就與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