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做什麼才能無本生利?」:澳門人與資源詛咒

2022-11-29 11:32

六一八爆疫期間,學校被用作輪候核酸檢測。

賭權開放後,賭場酒店在龍環葡韻掘地而起。

封關政策下的北京街。

文章靈感來自最近親身經歷。

某天在麥當勞,旁邊兩位年青人在討論如何申請失業救濟,並談到想要報讀的官方補助課程(如化妝班、歌唱班),但其中一位竟說課程時間會阻礙其每天「走水」(按:即非法攜帶商品由澳門轉賣內地,賺取兩地商品差價),而最讓我驚訝,是那失業青年說:

「到底要做什麼才能「無本生利」呢?」(更詳細版本可到「澳門學16號」臉書搜索「魔幻現實故事」)

個人經歷缺乏代表性,但在臉書分享後確實引起熱議,有人說「澳門人現在是瘋狂走水」,也有人直指現在搵食艱難,「走水都要被你批鬥」。

至此,不少澳門人因為經濟不景氣違法「走水」,似已成為社會現實,但更值得討論的是,為何不少澳人均抱此種短視的賺快錢心態?(連進修也非實務而是歌唱班…)

本文先不討論道德層面好壞,而是探討背後的結構原因。

澳門患上荷蘭病

大概澳門是生病了,它叫「荷蘭病(dutch disease)」。二〇一二年曾有研究分析澳門作為微形經濟體,如何因為博彩業爆發而確診「荷蘭病」,並埋下日後無法應對極端經濟危機的種子。

「荷蘭病」是經濟學現象,指一個經濟體發現自然資源,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雖然讓相關產業急速發展,但也同時提升當地勞動力成本與幣值,反過來導致傳統產業失去出口優勢而萎縮。情況就如荷蘭在一九五九年因發現天然氣,卻導致製造業衰落。

回過頭看,澳門自二〇〇三年賭權開放後「發病」,雖然本地收入因博彩業發展急升,本地貨幣因為有與港幣掛勾的聯繫匯率維持穩定,但本地經營成本仍然飇升,如荷蘭般導致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持續萎縮。

這樣的相關性,在研究者統計一九九八年至二〇一二年的經濟數據後得到確認,如二〇一〇年製造業只佔gdp的1%,而到了二〇二〇年,工業只佔2.3%,製造業只有0.9%。

誠然,此趨勢無需統計驗證也符合現實觀察,但更有趣的是研究者亦提醒,「萬一博彩業失去優勢地位,將沒有其他替代方案」,並建議澳門應該積極將賭收,投資於高等教育,以培養更多高階人才應對潛在風險。

然而數據顯示,即使澳門擁有高教文憑的人口比例已從二〇〇一年7%,上升至二〇二一年30%,澳門經濟仍然高度依賴博彩業。二〇一九年疫情前夕仍有超過一半的行業加值總額來自博彩業,而曾作為轉型目標的會展與文化產業,則只佔1.35%;高喊多年的經濟多元化未見起色,官方自家編製的「經濟多元化熵指數」,創立以來從未回到二〇〇二年的歷史高位。

這就奇怪了,既然官方似已承認「病癥」,說要擺脫產業依賴,又有累積多年的人才與銀彈,從數據看病情卻沒有好轉。

為什麼?「資源詛咒」及其結果

關於國家對某資源過度依賴的後果,除經濟學,亦是社會科學發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領域的熱議題,甚至在經濟與政治層面提出更細緻解釋。

該派學者稱現象作「資源詛咒」 (resource curse)。

經濟方面,「資源詛咒」持與「荷蘭病」相似解釋,同樣認為某國自然資源產業的高度發展將限制其他產業。但它的因果關係更為豐富。

例如某些學者認為,基於自然資源產業多屬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形產業,故只專注發展該產業的國家,往往缺乏動機發展高新科技。同時,若該低技術產業只由幾個寡頭壟斷,為維持壟斷優勢,這些寡頭便傾向阻礙政府的多元化與改革措施。

回頭看,如認同賭場收入在澳門就如無盡的自然資源,對博彩業的依賴似乎也讓澳門缺乏創新動力。一方面,政府高喊轉型,民間卻沒有動機響應,因為多年來單靠博彩業與周邊零售業已夠讓澳門近乎全民就業(失業率長年低於2%)。

另一方面,博彩業與官方的深層矛盾亦阻礙產業自我革新。不要說踏上疫情後全球線上博彩與數字化浪潮,現在是所有行業變動都必先防範「國內資本外流」,滿足北京的防備心。

如此,受詛咒的地方傾向產生短視的政客與大眾。

政治方面同受詛咒而不利民主發展。例如執政者更易利用不勞而獲的自然資源收入,進行利益分配以維持政治菁英團結;民意也難發揮作用,因政府主要收入並非來自人民課稅,而是自然資源;再者,也因為自然資源國家較能提供高福利與低稅環境,不利反對派從民生問題說服群眾支持政制改革。

澳門呢?由賭稅支撐的各種基金會,利用補助制度直接或間接維持各界民間社團忠誠;低稅與派錢等福利制度,歷年讓本地民主派背負「唔好搞亂澳門」的罵名;而公務員是否因人工並非來自人民而缺乏效率?讀者們大可自由心證。

以上情節如與「資源詛咒」有所雷同,大概也屬巧合。

結論

回到文章開頭提問,為何今時今日的澳門年青人,面對困境卻先想「如何才能無本生利」?

從「資源詛咒」得到的一個更結構性解釋,是過去近廿年的賭業發展,已讓社會從上到下過度依賴單一「資源」,資源太易獲得致使人們與執政者同樣短視,只要不遇上全球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澳門人便也沒有改革與進步的強烈動機。

是以,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但大家都只是嘴巴說說。

至於其他因為詛咒產生的政治問題,忙於「走水」的人們大概也不會關心。

這篇文章 「做什麼才能無本生利?」:澳門人與資源詛咒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