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物業商業登記官職權擬下放
  • 港珠寶玉石廠商會考察琴澳覓商機
  • 澳門樓市「全面撤辣」措施明起生效
  • 有教育團體指青少年犯罪呈年輕化
  • 培正路環校部今年招生約400人
  • 國家民航局啟用M503航線兩銜接航線
  • 2023年第2第3季預算執行及使用率理想
  • 【撤辣】周六起取消涉不動產三項印花稅
  • 有交諮委倡完善氹仔區步行系統
  • 團體組織義工上門排查颱風隱患
  • 橫琴線行車系統設備9月完成安裝
  • 教育界: 小學生涉襲長者 敲響家校合作警鐘
  • 【準備就緒】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周日起一連三日舉行
  • 據報以色列向伊朗發射導彈
  • 陳志玲: 福隆新街步行區初期成效良好
  • 樓市明起全面撤辣
  • 2024年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及發展資助計劃 下周一起接受申請
  • 澳琴攜14家企業赴新加坡推「一會展兩地」 兩天展期促逾500場配對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準備就緒 李鴻忠將出席開幕式
  • 澳娛綜合辦全國兩會精神傳達會

泉州宋元時期最大佛教寺院—開元寺

2022-12-15 06:30
本欄上期提到,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所申報的22古跡遺址被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坐落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泉州,古稱「刺桐」,建於唐代,是宋元時期東方重要港口城市,曾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成為各國商旅雲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港口城市。
如今在泉州留下的相關遺存有港口、沉船、市舶司、瓷窯、瓷器等與遠洋貿易相關的遺跡遺物,還有因對外交往、交流留下的文化遺存,其代表就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景教等宗教設施,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岩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
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開元寺位於泉州子城西門外,南臨城内東西向主街道,寺院由中路主體建築群、東西石塔及東西兩路附屬族群等組成。
開元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長壽元年(692年)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年)又改「龍興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
開元寺至今保存着中國古代大型佛寺建造形制發展成型初期的典型布局。寺院坐北朝南,中軸線主要建築包括自南向北依次爲紫雲屏、天王殿與拜亭、拜庭及東西廊、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及其東側檀越祠。東、西兩側矗立着鎮國塔、仁壽塔兩座宋代石塔,整體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
紫雲屏牆中嵌着隸書「紫雲屏」石刻是明代泉州著名書法家陳于王于明萬曆四年(1576年)寫的。
山門是開元寺的入口,始建於公元687年(唐垂拱三年),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歷代都有修繕,現狀整體爲18-19世紀(清代)傳統建築風格。根據研究,其中間三個開間的部分構件承襲了7-13世紀的建築特徵,如:石柱粗壯且呈梭狀,承襲唐代風格。這種覆盆狀的柱礎具有宋代特徵。石柱上懸掛的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1130-1200年)所撰,記載了當時泉州佛教的興盛和僧侶衆多的景象,弘一法師於1928-1942年住錫泉州時重新題寫了對聯。殿堂兩旁的塑像是佛教密宗經典中的密迹金剛與梵王。
大殿前的兩座石塔稱爲寶箧印經塔,因塔的造型酷似藏經寶匣,故得名。這兩座石塔建於1145年,爲典型的寶箧印經塔形制,高5.48米,由基座、塔身、塔頂、塔刹4部分組成。方形塔身是這種塔的基本特徵,四面刻龛,内雕佛本生故事。塔頂上四角立着山花蕉葉,上面刻有佛傳故事。塔刹形制完整,由覆蓮、相輪五重等組成。
大雄寶殿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面闊九開間,屬于中國古建築裏最高的形制,大殿面積1388平方米。它始建於686年(唐垂拱二年),1637年(明代崇祯十年)重修爲現狀形制。
位於開元寺東、西兩側的鎮國塔和仁壽塔,皆建於南宋時期。鎮國塔(東塔)建於1238-1250年(南宋),爲五層八角仿閣樓式石塔,通高48.27米,底層面積255平米。一層東、西、南、北各開一門,二層起逐層錯位,塔身外壁每層雕有佛像16尊,共80尊,造像自下而上代表逐漸提升的佛教修行的五種境界,分别爲諸天神将、羅漢、高僧、菩薩、佛尊。須彌座(基座)束腰處有40幅雕刻,其中37幅是佛經故事圖。
仁壽塔(西塔)建於1228-1237年(南宋)。其造型和工藝作法與東塔相同,高度上較東塔略低,爲45.06米,底層面積270平米。西塔塔身外壁的80尊石刻造像内容爲佛教人物,代表佛教所弘揚的衆生佛性平等理念,須彌座石刻爲花獸圖案。

泉州宋元時期最大佛教寺院—開元寺

開元寺東西兩塔(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