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瑞信事件令AT1債市大受打擊 惟亦有禿鷹投資者火中取栗
  • 石藥去年純利增8.7% 旗下新冠mRNA疫苗內地獲批
  • 安踏去年純利微跌惟勝預期 大行看好旗下品牌潛在利好
  • 吉利去年純利升8.5% 惟撇除一次性項目後則呈退倒
  • 收購瑞信後整合存在風險 瑞銀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
  • 舜宇去年純利跌逾五成 業績見底反獲市場追入
  • 華潤水泥去年少賺75% 冀今年基建帶動行業復蘇
  • 微軟AI賽道中明顯領先 成美股陰暗市場中亮點
  • 銀行股再度集體下挫 行業危機消息觸動市場情緒
  • 滙控回應股東提出決議案 呼籲對分拆投反對票
  • 百度文心一言發布後股價波動 市場對產品潛力存不同看法
  • 李寧疫情下純利維持正增長 惟績後股價卻急挫一成
  • 新秀麗業績強勁復蘇 帶動股價昨日逆市造好
  • 平保去年純利跌17.6% 績後股價隨金融股受壓
  • 環球市場危機憂慮升溫 長和系高息股份成避風股
  • 保誠去年扭虧轉賺十億美元 稱今年首兩月保單銷售理想
  • 大酒店去年虧損擴至近五億港元 繼續維持不派息
  • 內地汽車業掀起減價戰 車股板塊弱勢未見轉機
  • 富衛再提交港股上市申請 今年掛牌成事機會更高
  • 滙控充當白武士未獲市場呼聲 收購完成後沽壓沉重

小米外洩文件惹來憧憬 刺激股價隨電動車板塊抽升

2023-01-27 12:02


小米電動車相關文件外洩,反而刺激其股價借勢炒高。 (網絡圖片)
網上流傳小米電動車的零件圖片,據悉為供應商的模具打樣。 (網絡圖片)

港股兔年開市升勢凌厲,恒指收報22,566點, 升幅達2.4%。春節假期的相關訊息在昨日開市反映,整體消費情況樂觀,帶動不少板塊於開市後隨即炒上。其中電動車及智能手機相關股份表現最為強勁,而小米(1810)正好夾雜兩大元素,帶動股價大幅抽升,其因電動車相關文件外洩而因禍得福,刺激市場憧憬小米電動車或快將面世。小米收報13.34港元,升12.5%,為最佳表現藍籌。

昨日網上流傳有關小米電動車的設計文件,據悉相關文件中展示了「小米MS11 」車型的零件,以及小米與供應商北汽模塑的相關合作細節,相關貼文及後於內地網絡被下架。

隨後,有內媒引述小米公關負責人表示,確認有小米汽車二級供應商保密設計文件外洩;指該供應商主要為模具進行打樣,相關文件為早期招標過程中的設計稿,並非最終文件。小米亦指,將根據該供應商所簽訂的保密協議進行嚴肅處理。

文件透露小米電動車 更傾向於外包模式

從小米電動車文件外洩事件中,市場主要解讀出幾種訊息,首先為小米電動車可能已進入車形開發至試產階段。另外,小米電動車的業務模式,或與其他內地主流電動車廠商有所不同,更傾向於類似於智能手機的外包組裝模式,而非由小米自身建設多條生產線。而外包模式優點在於,遠較自設生產線的投資成本要低得多,惟相對地,在技術開發及打造獨特車型上,會較擁有生產線的車廠為弱。

目前,市場上並未有智能手機廠轉戰電動車市場的成功案例,因此小米的計劃既讓市場期待又受到質疑。加上電動車市場亦逐漸接近智能手機般競爭激烈,市場憂慮小米對電動車的大額投資,或最終未能取得相對回報,並拖低了整體回報率表現。

手機庫存繼續處於改善階段

就智能手機主業方面,瑞信在近期報告中提到,隨著內地重新開放,對小米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轉趨樂觀,預計2023年出貨量按年下跌5%至持平,較去年底預測的下跌5%至10%有所上調。庫存水平方面,該行指公司自去年中開始減產以控制庫存,目前在內地的庫存量處於正常水平,而印度庫存量料於今年首季恢復正常,惟其他海外市場則預計仍需一至兩個季度才能改善。料整體庫存水平將於上半年見底。

對於市場關注小米進軍電動車會產生龐大投資,瑞信指,小米去年對旗下汽車業務支出不超過35億元人民幣,但公司預計今年支出將會更高,包括資本開支及銷售渠道建設,以及持續的研發投資等。該行予小米評級「跑贏大市」,目標價11.5 港元。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