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商圈造價高憂地下街發展
  • 人口近十萬意見各異
  • 近六成意見支持分區空間結構
  • A區六行人天橋連澳及人工島
  • 青年內地生活體驗兩計劃報名
  • 東區2詳規草案普獲認同
  • A區建公屋為主完善民生配套
  • 大多數學童就近步行上學
  • 逾十港澳居民候選航天員
  • 新“國安法”今生效
  • 婦聯辦女性夏季養生保健講座
  • 聊城領導中總商大健康產業
  • 社研會講座認識抑鬱症
  • 線上劇場遊戲導師培訓報名
  • 澳基會賀功德林文獻申遺成功
  • 娛樂場擬禁管理轉承批公司借貸
  • 珠澳青少灣區研學築夢
  • 青創協赴穗觀展會取經
  • 懲教局徵集心靈小語勉在囚人
  • 市署分段修復植逾十二萬苗木

首兩月電騙勁升四倍

2023-03-23 06:35


    假冒“公檢法”高發    大專內地生頻中招

    首兩月電騙勁升四倍

    【本報消息】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預防詐騙,司警局資訊罪案調查處長龍漢威、司警局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長趙朱惠敏、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趙蘭瑛及中國銀行個人金融與渠道管理部合規內控總監陳艷茹出席。

    電騙掠財六百二萬

    龍漢威表示,疫情三年網絡詐騙有上升趨勢,今年首兩月共錄得七十三宗網騙調查,與去年同期相若,受害人合共損失一千三百萬元(澳門元,下同)。電話詐騙則有三十九宗,比去年同期的九宗立案上升逾四倍,大部分是假冒“公檢法”詐騙,受害者共損失六百二十萬元。受害者以女性佔多數,其中逾四成是大專學生,且內地生居多。原因相信與他們較專注考試,接收防騙訊息不足有關,值得關注。

    加強高等院校協作

    龍漢威介紹,近期高發的“公檢法”及快遞等電騙,騙徒一般假冒政府部門,訛稱受害人在內地涉事或身份被盜用,將電話轉駁至“內地公安”,誘騙受害人匯款作資金審查,或下載不知名應用程式並開啟手機同屏功能,以窺探受害人的個人資料詐騙。

    針對較多大學生墮入騙局,趙朱惠敏表示,當局已與本澳高等院校召開緊急會議,當發現懷疑有學生被騙,警方會走進校園協助並阻止匯款。為了讓內地生了解電騙手法,當局亦與校方合作,將防騙宣傳單張放置到學生的枕頭位置,好讓其第一時間得悉防騙訊息。有聽衆反映需要加強宣傳,並將防騙訊息列入常識科。她表示認同。

    拒絕匯款詐騙帳戶

    在詐騙帳戶預警方面,陳艷茹表示,每當銀行收到警方通報的詐騙户口,銀行系統將會記錄户口資料,拒絕匯款至該户口。銀行亦會翻查相關户口近期有否收取客户匯款,將自動聯絡及提醒客户報案。線下勸退方面,每當發現疑似騙案,銀行亦會即時通報司警局。

    提醒長者小心防騙

    趙蘭瑛表示,近日收到長者反映收到類似“猜猜我是誰”電話。來電者主要聲稱其家人在內地涉事或與人發生糾紛,要求賠償平息。中心一般會協助並提醒長者冷靜處理,告知有可能是詐騙,鼓勵報警。此外,每當收到警方防騙通告,中心均會通過各類媒介更新資訊及提醒長者防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