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沙特額外減產支撐油價 大行看好中資石油股造好
  • 蘋果AR設備被指定價過高 一眾供應鏈股份大幅受壓
  • 創科再遭沽空機構狙擊 股價急挫至三年新低
  • 攜程藍籌首日漲近半成 市場憧憬旅遊復蘇勢頭持續
  • 香港寫字樓空置率飆高 地產股靠零售物業租金搭救
  • 大摩下調恒指目標預測 基本情境下明年中21,500點
  • Lululemon季積跑贏同業 績後股價抽高11.3%
  • 嗶哩嗶哩首季淨虧損收窄 公司稱多款遊戲將陸續推出
  • 保誠首季內地客業務市佔居首 大行料離岸業務已基本恢復
  • 政策利好兼獲官方合作 金山雲借勢炒高16.8%
  • 阿里影業全年業績盈轉虧 稱繼續與母企深度協同
  • 紫金下周正式晉身藍籌 市場觀望金屬價格表現
  • 周杰倫概念股正式招股 巨星傳奇擬集資8億港元
  • 華住疫後首季扭虧為盈 對商務客源復蘇持保守態度
  • 中信証券指外資流出拖累港股 惟稱估值水平已具吸引力
  • 新地完成歷來最大筆銀團貸款 稱繼續發展中港項目
  • 惠理創始股東正磋商賣股 廣發証券擬購兩成股權
  • 市場憂慮激進營銷策略 美團績後沽壓沉重
  • 碧服管理層認為股價低估 惟採取措施仍待合適時機
  • 網易首季業績強勁 績後股價抽高7.2%

小米去年經調整純利跌六成 集團料手機市場復蘇仍然需時

2023-03-27 12:01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疲弱,對於小米去年業績大跌市場應早有預期。 (RTHK圖片)
為朝多元化業務發展,小米高調進入電動車領域,但市場仍末發掘出其優勢。 (網絡圖片)

港股上星期走勢繼續受銀行業及加息等消息主導,港股一度重上兩萬點但未能守穩,恒指收報19,915點,全周累升2%。業績公布期接近尾聲,藍籌科技股當中,小米(1810)業績的懸念似乎最小,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疲弱之下,市場已普遍預期小米業績難有起色,集團公布去年經調整純利按年跌逾六成,而管理層亦明言,手機市場復蘇仍需一段時間。雖然小米正積極擴充電動車及AI等新業務,但大行看法多偏向保守,並未認為其在相關領域具有優勢。小米績前收報12.44港元,升1.8%。

小米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業績,收入按年跌14.7%至2,8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按年跌87.2%至24.74億元。撇除非常態性項目,經調整純利按年跌61.4%至85.18億元。

期內, 毛利率按年下降0.7個百分點至17%,主要由於清理存貨力度加大,存貨減值撥備增加,以及美元升值所致。按業務劃分,智能手機收入下跌17.3%至1,840億元,期內手機出貨量減少21%至1,505萬部;IoT產品收入下跌7.6%至739億元;互聯網服務收入則增長9%至73億元,該部分包括廣告、電視增值服務及遊戲業務。

管理層預期庫存今年內能夠消化

目前手機業務仍佔小米整體收入近55%,對於手機市場情況,小米總裁盧偉冰表示,在觀察今年首兩月的數據後,預計整體手機市機復蘇仍需一段時間,料今年上半年或會維持下滑,需觀望下半年能否好轉。對於利潤率表現,他則表示,集團期望能做到規模與利潤並存的經營目標,優化管理結構從而降本增效。

集團存貨周轉日數由70日升至79日,超過11周庫存。對此管理層指出,去年第四季庫存已穩中有降,而去年積累庫存是為按照未來預期價格進來,認為今年內可穩妥消化。

另外,印度原為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場,但由於中印關係變得緊張,小米在當地營運遇上不少阻滯,而管理層亦坦言,集團在印度市場上面臨挑戰,且存在資金上的影響,將採取法律行動確保公司利益,但亦強調目前在當地營運正常。

大行對小米新舊業務看法審慎

大摩在績前報告中表示,小米去年手機出貨量疲弱已為市場知悉,投資者將關注公司今年業務展望。市場將聚焦管理層給予今年的出貨量、庫存出清及毛利率指引,包括如何提升手機業務的盈利能力,並關注電動車業務推進情況。

摩通報告則提到,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小米在面對手機庫存清理及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今年首季業績或會繼續受壓。電動車方面,由於內地市場亦開始呈現競爭加劇及需求轉弱情況,小米在電動車方面的前景不太明朗,而電動車相關投資,亦可能會影響集團未來兩至三年的經營溢利。該行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12港元。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