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澳門電訊率先應用5.5G多網融合專線技術 全力保障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通訊服務及網絡安全
  • 「珠海-澳門-遵義」就業新通道 新濠美高梅等澳企赴遵義攬才
  • 《未來的希望》音樂會7月13日舉行 澳門樂團公開招募青年演奏者
  • 春季塔石藝墟本周四至日續辦 逾200攤位展多元創意產品
  • 賀一誠:認真落實部長級會議各舉措 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與交流
  • 葡語國家代表認同中葡論壇作用 讚揚澳門助力外企拓展內地市場
  • 活化草堆街經濟 打造當區特色
  • 菩青茶檔重溫舊式茶樓情懷 懷舊賣物會促長幼共融
  • 晤葡經濟部長佩德羅.雷斯 特首冀葡企拓澳門及深合區投資
  • 匈牙利指揮家法國女鋼琴家聯袂獻藝 澳門樂團《致敬拉赫曼尼諾夫》下周六上演
  • 為澳門多元文化建設獻力 澳門緬華潑水節嘉年華開幕
  • 第24屆澳門傢俬建材博覽SELLING SHOW 暨第8屆澳門網上購物嘉年華開幕
  • 金沙中國首季轉賺2.97億美元 淨收益總額按年增42%至18億
  • 旅遊局赴青島辦路展拓客源 送特價機票吸引居民來澳旅遊
  • 澳門乒球世盃「加映」 迎接巴黎奧運倒數100天
  • 開啟亞太地區體育盛事新篇章 FAI室內跳傘世界盃在澳首辦
  • 首季博彩毛收入574億按季升6% 中場百家樂毛收入佔總額六成
  • 深合區澳門青年創業企業啟動申報 最高減免三年租金及獎勵三萬元
  • 及早應對人口老化下「孤獨死」現象 議員促修法確保數據互通發掘支援隱蔽長者
  • 第二輪人才引進計劃料下月落實 吸引「1+4」產業外地生留澳發展

澳城大與社科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 深研中國式現代化與灣區協調發展

2023-04-27 20:01






藉澳門城市大學社會科學總論(SOCIAL SCIENCES, GENERAL)進入ESI全球前1%契機,澳城大持續與社會科學領域頂尖權威研究機構開展深入合作。4月27日上午,澳門城市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發揮雙方在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協同優勢,整合學科力量和學術資源,深研國家及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問題及重要民生關切,充分發揮權威研究機構與高校合作科研的戰略智庫作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與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劉駿的見證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和澳城大副校長葉桂平代表簽署合作協議。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黃聖彪、研究室副主任黃智虎,澳門特區政府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主任楊崇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廳長許嘉路,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產業研究室主任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勇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葉振宇、副主任劉佳駿,中國社會科學院港澳臺辦公室處長李初雨,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副研究員杜江,思路智庫理事長李雁玲,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澳門匯智社理事長楊駿,民眾願景協會副會長陳曉雷,澳門城市大學顧問葉炳權;以及來自中央駐澳機構、特區政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各部門代表、城大師生代表等出席簽約儀式及研討會。

劉駿校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二十大的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式現代化先鋒地,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經典範例。作為澳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城大緊緊把握時代機遇,對標產業所需開設課程,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及大灣區產業發展,以“澳門特色、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為願景,為澳門、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培養複合型高端專業人才。此外,城大“立足澳門,面向灣區”打造社會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服務澳門、大灣區及國家的智庫作用,將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切實服務社會和產業發展,向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都會大學的目標邁進。希望研討會為與會專家學者就主題探討提供充分交流互動的機會,為中國現代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協調發展建言,為促進大灣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史丹所長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作爲從事産業經濟、區域經濟和企業管理等領域研究的國家級學術機構,始終堅持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作爲重點任務。社科院工經所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利用學科綜合優勢和科研力量,深入研究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協同發展,此次與澳門城市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旨在加強與澳門高校及智庫合作,積極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援。中國共産黨二十大報告正式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徵和兩步走戰略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階段,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港澳在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科技創新、文化旅遊等領域重要地位,不僅有利於保持港澳繁榮穩定,還有利於港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更好發揮作用,爲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早日實現作出重要貢獻。

簽約儀式後,澳門城市大學學術科研季之“中國式現代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協同發展”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發表主旨演講。

高培勇強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是中央對於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部署。高培勇在會議中圍繞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標準,以及如何才能實現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展開論述。他談到,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的主力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穩定就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要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穩定良性循環,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離不開宏觀經濟政策的部署,宏觀政策是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既要關注經濟增長本身,還要注重民生就業、社會穩定、自然環境等方面,以此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此外,宏觀政策也需具備穩定性和連續性,以保持市場信心和預期穩定。過去三年,我國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復蘇和穩定的措施,緩解了部分企業困難,避免了價格大幅上漲風險。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刺激投資和消費,使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為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保障。

史丹提到,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不高等問題,應對全球産業化回縮和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以新發展理念爲指導,順應科技革命的潮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途徑。現代化産業體系是建立在現代技術、資本和人力等要素基礎之上,由現代化産業、産業鏈和産業集群構成的産業組織形式。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要以問題爲導向,集中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提高産業技術裝備的自主可控性、安全高效性。提高製造業發展質量,加快産業融合,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加快能源産業低碳轉型,做強産業鏈供應鏈。

葉桂平表示,本次簽約是澳門與內地高校智庫的優勢互補,將有效提升兩校學術科研協同水平,助推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發展大局。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指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澳門在此當中可發揮對外視窗的功能,加強與葡萄牙、巴西在海洋科學、綠色能源和航太科技等前沿科技研發領域的合作。他又提到,高新技術産業是澳門重點發展的新四大産業之一,澳門回歸後的豐厚賭收爲特區政府積累了殷實的財政儲備,特區政府可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在橫琴深合區建設更多的科技産業園及引入尖端科創企業,以優質平臺吸引人才。放眼當前灣區科創發展,首先需加強三地的規則銜接,促進創新要素的便捷流動,特別是協調港澳和灣區九市的科技政策,從頂層的設計、地方政府協調,再到各地科技管理部門的對接,構建多層次機制,完善各地産業的分工和定位。並且,需強化科研原始創新發展能力的建設,例如可以加強灣區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辦學,發揮橫琴深合區産學研基地的作用,圍繞“1+4”這個抓手促進相關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科研創新,以“產業+人才”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及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驅動力。

參會各方代表還就“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創新體系協同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重點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產業研究室主任李曉華研究員談到,數字經濟具有的新特徵蘊含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機制,也是澳門發展數字經濟的機會所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可以通過融合、延伸、承接、孵化四種路徑加快數字經濟發展。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李勇堅研究員指出,粵港澳要根據“新實體經濟”的概念,協同推動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用資料要素市場、建設數實融合的產業生態、共建數字人民幣國際示範區、紮實推動資料流程動等政策創新。

城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副教授首先從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産業等方面簡單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狀況,與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對比分析,總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與模式。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模擬在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土地使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等情景的土地利用狀況,探索土地利用優化策略,進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爲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空間規劃編制提供參考建議。

城大人文社科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認為,港澳與廣東九市經歷了從產業園、項目合作,再到最近幾年著力推動的局部一體化的過程,正朝著互利共生的生態方向發展。粵港澳在法律、稅收、貨幣等方面存在的較大的差異並不是構建創新生態系統的不利條件,從“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生態學和哲學角度來看,恰恰是優勢。未來需要站在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高度,通過制度創新,促進和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系統,實現多主體間的價值共創,為多元的人類社會的創新發展探索新模式。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葉振宇研究員強調,應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作用,守住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關鍵環節,協同推動産業升級,以場景應用和産品應用推動新技術新産品反覆運算創新升級,確保國家産業鏈供應鏈的動態穩定性。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劉佳駿副研究員表示,經歷四十多年發展,中國産業園區實現了發展規模和質量上的雙重提升,已成爲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強大載體、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有力抓手、促進科技創新轉化的示範高地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強勁力量。通過梳理總結我國産業園區發展成功經驗,以期爲橫琴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提供借鑒。

城大商學院副院長田一輝副教授指出,國家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綠色發展高地的重要使命,“雙碳”政策下大灣區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的意義重大。研究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綠色協同發展的基礎,進一步討論了大灣區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的挑戰,探索了粵港澳大灣區低碳綠色協同發展路徑。

城大金融學院課程主任林德欽助理教授表示,粵澳和深港金融30條為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與一體化帶來了機遇,大灣區在跨境理財通、賬戶體系設置、投融資等進行了實踐,但存在監管機制和基礎設施方面的不足,建議善用科技手段和優化賬戶設置推動跨境金融發展。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處長劉暉,研究室一級調研員姚瑤、三級調研員王自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文旅會展商貿處處長林衍傑,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蘇錦雄、金融學院副院長鄺婉樺、數據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文堅、校長辦公室主任謝嘉儀、科研管理處處長盛劍、全球事務處處長楊文澔等亦出席是次活動。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