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花牆瀑布
  • “設棋局”
  • 陸對台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
  • 台外事機密文件遭放網上兜售
  • 陸:便利兩岸人員往來
  • 台觀光業冀兩岸旅遊重啟
  • 華反對日再排核污水入海
  • 俄戰略轟炸機墜毀一死
  • 印大選登場莫迪爭取連任
  • 多國責美否決巴“入聯”
  • 華:歷史會記住美倒行逆施
  • 韓允醫學院調整擴招規模
  • 我首製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
  • 滬割喉殺妻案兇手判死緩
  • 提燈定損
  • 湘校否認學生偷外賣被毒死
  • 台股狂瀉市值蒸發2.4萬億
  • (社論)日露出獠牙圖染指台海
  • 同場獻技
  • 日出雲海

莫言冀年輕人重拾毛筆

2023-05-20 06:35


    莫言冀年輕人重拾毛筆

    著名作家莫言與好友王振的“壯遊與長歌”——兩塊磚墨訊特展十八日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精選二人在近四年的遊歷過程中發佈的七十六件(組)書法與詩文作品。莫言將自己定位於“書法愛好者”。這一天,他不講小說、不聊劇本,只談自己熱愛的書法與詩文。

    左手書法

    書法是莫言持續已久的愛好。特別是近十八年他對書法的練習從未間斷,一手古樸有力的“左手書法”更是一絕。

    “首先聲明,我不是左撇子!”莫言說道。

    因為一直以來慣用鋼筆寫小說,莫言最初“重拾”毛筆寫下的字,總像是放大版的鋼筆字。“用鋼筆寫了大半輩子的文章,養成了很多運筆習慣,一旦進入忘我狀態,那些肌肉記憶與過往習慣又會回到手上。所以我就突發奇想,乾脆重新用另外一隻手——左手來寫書法吧。”

    “左手書法”效果顯著。一段時間後,好友驚訝地發現,莫言的右手鋼筆字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愈發古樸、醇厚。“我覺得大腦是溝通的。”莫言猜測,或許是大腦的左、右半球通過左手的強制性訓練建立了一種聯絡。

    書寫見聞

    二○一九年公眾號“兩塊磚墨訊”誕生後,莫言與王振結伴遊歷了中國的東北、西北,華中等地,爬上名山、走過平原,遍訪名勝古蹟,遙想舊時故事,創作了大量中國古體詩詞和書法作品。“看到書法名家的墨跡,忍不住用手在腿上畫兩筆;看到他人的詩文,也會喉嚨發癢,想留下兩句自己的詩詞。這是一種觸景生情、觸景生文、觸景生墨的過程。”

    好友王振多次見證了他的“思如泉湧”。在許多旅行中,莫言回到酒店稍作休息,就開始一首接一首地寫詩,或五言,或七言,或古風長詩,直到把王振準備的宣紙全部寫完,鋪滿了酒店房間的各個角落。“我感覺到莫言老師是極度富有的人,我們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但是他的詩詞、對聯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

    莫言常強調,書法要“有用”,既要書寫熟悉的生活,也要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只有真正從泥土裡生長出來的草木花朵,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書法不應該脫離現實生活,頂尖高手的出現,必須要有強大而廣泛的民眾基礎。”

    拋磚引玉

    “兩塊磚墨訊”也暗含了拋磚引玉之意,其創辦初衷正是為了喚醒更多人對傳統書法的熱情。莫言坦言,“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兩塊磚’,希望引來大家的評說與批評,從而引發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重新拿起毛筆,按照古時的格律規範填寫詩詞。這種行為看上去很復古,其實是以此向先賢致敬、向傳統致敬,打通現代人理解古人的通道。”

    除了以書法、詩文為主題的“兩塊磚墨訊”,莫言還有一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眾號,作為他與年輕讀者交流的平台。“我們之間沒有代溝。”莫言感慨,許多年輕人非常直率地對他的文章表達看法,確實對他多有啟發。“他們在留言裡叫我莫言爺爺,感覺我是真的老了,但是能被這麼多孩子叫爺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上海十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王笈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