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 澳民航4挑戰 15建議破發展瓶頸
  • 下調充電費 無助電動車銷情
  • 數字藝術展 打造一展雙城標桿展
  • 首季賭稅近220億
  • 銀行公會CE-CPLP做好中葡金服平台
  • 賭收谷底反彈 六博企去年賺184億
  • (一家之言)創設基礎條件 吸引國際客
  • 商務部:強烈反對
  • (社論)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 特:TikTok被禁拜登負全責
  • 習近平冀渝高質量發展
  • 中方:強盜行為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一家之言)客製化產品 迎新出遊模式

2023-05-31 06:35

    客製化產品  迎新出遊模式

    當下旅遊業穩步復甦,日均客量達六萬人次,回復至疫前五成多,成績可喜。隨着訪澳旅客群體及出行模式轉變,業界宜積極在旅遊產品、路線設計上增添新元素,提高產品吸引力,延長客留。

    今年以來,短短四個月入境旅客逾七百萬,除了疫措及通關全面復常發揮作用,也是本澳持續推出旅遊優惠、舉辦各類活動等,推動客量保持穩定,讓旺季保持暢旺、淡季亦不淡靜。但因航空運力未完全恢復,酒店房價高企,團隊遊成本大增,團客復甦速度不及自由行客,四月隨團入境旅客按月僅增百分之四。

    疫前本澳年接待客量近四千萬,旅遊承載力走到臨界點,居民怨聲載道。經過三年低谷,現時旅遊業回到正常軌道,社會亦不斷思考如何平衡承載力及旅遊經濟。旅遊業界多次強調無需過於追求客量,更應重視質量,希望在疫後可吸引更多優質客來澳。

    現時訪澳旅客趨年輕化,出遊模式也與過往不同,不僅不再熱衷跟團走馬觀花,瘋狂“買買買”的現象也越來越少。無論是家庭客或是三五成群的年輕客群,現時更嚮往漫步感受城市風光,深入舊區老街,找尋不同的景點“打卡”。

    疫情期間,本澳推出精品遊路線,旅遊產品可根據客人喜好而客製化。唯當時受防疫措施限制,旅客來澳意慾不高,精品遊路線難發揮吸引力。如今不少旅客闊別澳門三年,重臨小城後發現有許多新景點,如適合親子活動的大賽車博物館、益隆炮竹廠舊址遊徑等。但礙於對本澳公共交通路線不熟悉,出租車運力亦不足,旅客或未能逐一“打卡”體驗。

    隨着暑假黃金檔期即將到來,家庭客、親子客將成為眾多旅遊市場爭搶的目標對象,旅遊產品多種多樣,務求吸引旅客“到此一遊”。

    澳門麻雀雖小,但“打卡”點較分散,尤其路環一帶遠離市區,業界不妨提前結合本地各大特色景點,設計客製化精品遊路線供旅客選擇,吸引旅客暑假來澳舒適出遊。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