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亞洲長距離蹼泳邀請賽創佳績 澳門蹼泳運動員奪獎為澳爭光
  • 不出關亦可開具珠海「無房證明」 澳門中銀便利居民認購「新街坊」
  • 旅英大熊貓「陽光」和「甜甜」 安全抵達成都雙流機場
  • 以軍空襲加沙城兩間學校 造成至少50人死亡
  • 化解金融風險 加強房企資金支持 潘功勝:履行好最後貸款人職能
  • 珠海資助經港珠澳大橋跨境貨運 入駐珠海物流園最高資助500萬
  • 一會展三地 港珠澳設分會場 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明開幕
  • 首三季開立刑案9,653宗 黃司:電騙網騙增長最猛
  • 首三季博彩犯罪716宗升1.7倍 截獲「換錢黨」近萬人激增2.3倍
  • 路氹城畔標竿式豪宅全新形象揭幕 「THE ZENITH翰林‧ 雋峰」震撼登場
  • 珠兇殺案四死 本澳一對母子遇害 黃少澤:事件或涉感情糾紛
  • 印尼馬拉皮火山噴發 11登山者死亡另有12人失蹤
  • 美譴責菲南大學爆炸 伊斯蘭國組織宣稱負責
  • 跨境理財通2.0將出台 個人額度增至300萬元
  • 澳門獲選推薦國際旅遊目的地 旅局明年參加葡萄牙里斯本旅遊展
  • 粵港澳專家學者共襄盛會 凝聚智慧探討大灣區發展
  • 11月賭收160億按年增4.3倍 業界料明年挑戰2,160億元非易事
  • 國家航天代表團結束訪澳行程 團長:冀航天工程增澳門元素
  • 加沙衛生部:休戰結束以來逾200人死 以軍稱打擊400個目標
  • 粵港澳專家共襄盛會 凝聚智慧探討大灣區發展

美再度複製核聚變點火 刷新能量淨增益紀錄

2023-08-07 15:01

去年12月,美國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首次成功在核聚變(Nuclear fusion,或稱核融合)反應中實現「淨能量增益」。英國《金融時報》披露,近日該實驗室再次成功複現核聚變點火實驗,並再度實現淨能量增益突破。這代表人類離「無限能源」的夢想再進了一步。

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在去年 12 月首次實現核融合反應的淨能量增益,這代表在聚變實驗當中,產生出的能量大於引發該反應所需的能量,該狀況也被稱為點火(ignition),這項重大突破也被稱做是「21 世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學壯舉之一」,而實現淨能量增益也被視為是商用核聚變電站的關鍵。

相隔僅八個月左右的時間,該實驗室據稱在今年7月30日再次實現點火,重複了這項突破,據了解初步結果的人士透露,現在實驗室正在對結果進行分析,預計將召開科學會議和同行評審出版物中報告這些結果。

研究進展速度正在加快

報道稱,去年12月的那次實驗產生了大約 3.15 百萬焦耳的能量,達到 150% 的淨能量增益,而7月份的實驗的初步數據顯示能量輸出超過3.5百萬焦耳。

其中一名人員指出,他們在取得初步突破後僅僅八個月便達成了另一項里程碑,證明核融合研究的進展速度正在加快。

核聚變是指將輕元素,如氫融合形成重元素的過程,從而釋放巨大能量,類似於太陽和其他恆星產生的熱量和光線的方式。要達到核聚變需要注入莫大的能量。

商轉發電仍有瓶頸待突破

核聚變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或放射性廢物副產物,而一公斤核聚變燃料(重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組成)所提供的能量,相當於1,000萬公斤的化石燃料,因此核聚變被指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可持續、低碳能源來源。

不過,即使實驗成功,要將成果商轉發電仍有許多瓶頸。例如,實驗室中的雷射器大約每日發射一次,但若是商用核電廠,則需要每秒加熱燃料十次,核聚變反應會產生中子,龐大的壓力可能摧毀機器,此外,商轉發電需要的能量將會是使用雷射器的30倍至100倍左右。目前外界普遍預測,從當前的核聚變發電技術到商轉發電仍須十年以上的時間。

科技巨頭紛紛投資核聚變領域

核聚變發電將是人類未來能源的解答,眾多科技界巨頭紛紛投注在核聚變研究上。Salesforc首席執行官的Marc Benioff投資了孵化自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初創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該公司旨在建造聚變發電廠。同樣投資這家公司的還有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

另外,OpenAI執行長Altman也向一家使用磁慣性核聚變技術的公司Helion投入3.75億美元。(編輯部)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