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極端天氣對經濟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昨發佈二四年澳門第四條款磋商報告指出,肯定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政策,並預測全年GDP增長近百分之十四;明年經濟總量將回到疫前水平。報告鼓舞疫後澳門經濟轉型路向。
去年澳門經濟V型反彈達百分之八十,主要是疫後全面釋放發展動力,這波經濟復甦可以持續多久一直是外界關心。今年首季GDP保持百分之廿五的增幅,第二季主要數據維持樂觀態勢。如今有權威組織報告支持,進一步鞏固全城發展的信心。疊加連月來澳門喜訊頻傳,增加自由行城市、澳琴“團進團出”政策,便利商務簽註等政策紅利還未計入報告的預測,相信今明兩年經濟必走上快車道。
經濟形勢大好,但隱憂亦要正視。報告提到“內地房地產行業收縮,主要經濟體利率長期維持高位,可能對澳門的金融體系和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並指出極端氣候事件可能會對關鍵基礎設施、金融機構和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當中極端天氣頻發已成為全球關注議題,近日印度及巴基斯坦氣溫高達五十二度;有分析指今年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已影響到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加上紅海危機持續,全球第三大航運巨頭上調海運價格,連鎖反應均觸動大宗商品價格。這只是極端天氣變化的影響之一。
澳門經歷天鴿風災,為此投入大量資源強化基建抵禦極端天氣。近幾年,澳門大體能安然度過多個超強颱風及風暴潮的衝擊。但極端天氣的影響不斷蔓延擴大,有必要持續評估影響。從澳門可能遇上的極端天氣及潛在威脅,到因惡劣天氣對社會經濟的破壞與補救,做好充分評估。澳門是國際旅遊城市,天氣不似預期,必然影響旅客體驗以至打消出行計劃,早前“五一”黃金周天氣不穩,已令訪澳旅客數量打了少少折扣。天氣問題,有必要作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澳門要邁向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尤須增強城市韌性,居安思危,重視風險管理,強化抗風險應災變的能力。
春 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