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牛專門店 售稀有部位
日本和牛肉質細膩、肌理柔軟、油花分佈均勻,是優質食材。和牛四季負責人吳家俊引入日本“大黑千牛”A4至A5等級和牛品牌,切割出多個稀有部位、且價格親民,藉打造專門店讓消費者感受和牛魅力和創造更多和牛料理。
八個月開三分店
吳家俊分享道,喜愛日本文化和烤肉,機緣巧合結識友人家族專門培育和牛,深入了解日本和牛後,燃起興趣。了解到澳門這類店舖不多,希望設立專門店讓更多人可以品嘗不同的和牛產品,並將生意和興趣結合起來,去年十月開始試業,現於高士德、龍園、筷子基區設有門市。
日本和牛與美國牛、內地潮汕牛等有大區別。日本和牛大部位分十九個,大部位細分小部位有四十多個,每部位名稱、味道、油脂分佈、適用煮法都有不同。現有售逾三十款和牛產品,其中細分部位是親自切割,在一般超市、日式超市都難找到,除了不能出口的內臟、骨頭,基本覆蓋和牛各個部位,單是和牛扒已有近二十款選擇。
可訂製心形牛排
和牛並非高不可攀食材,但為讓更多人嘗試,需要做出高的性價比。每次返貨都是一個貨櫃,以分攤成本;出品方面,基乎沒有邊角料、包裝精美;服務上,會針對到店顧客喜好提出選購建議、嘗試廿四小時自助銷售,方便深夜購物人士,滿額也會提供送貨服務。零售人均消費在二百至三百元,考慮到有的人不食牛,有豬肉產品供選購。此外,可以訂製“心形牛排”方便顧客慶祝特別節日。
他說:“首次接觸食品行業,缺乏經驗撞過不少板”,像和牛直接從日本當地供應商採購,由於供應商專注日本市場,出口標準、溝通問題等曾導致損失;和牛切割需要持續練習,要維持好出品也造成大量損耗;夏季、冬季銷量也有落差,這些問題都是創業時未想過。不過,要經過不斷碰壁、摸索,才能累積經驗,熟習業內運作。
做好做精非鬥平
談到澳門市場,澳門人較慢熱,培育市場需要時間。現時開始逐漸有熟客群,除零售也拓展批發業務到超市、酒店。吳家俊坦言,目前澳門企業經營非一帆風順,一方面本地市場細,另一方面內地“內捲文化”盛行,只要打開社交平台,各群內特價產品信息湧現,沒有特價,消費者“連睇都不想睇”。不過,由於內地對日本食品的管制非常嚴格,和牛禁令也維持多年,在內地難找到和牛產品,故仍算有生存空間。他稱,希望學習日本“匠人精神”,將和牛產品做好做精,而非“鬥平”,堅信要令顧客記住店舖非靠低價,是靠自身獨特之處。
暫未考慮太長遠規劃,希望專注當下,做好本分。相較日本標準,店舖仍有不足地方,將持續完善和優化各個環節,如優化產品賣相包裝、持續學習和牛知識、完善自助銷售體驗等。正值淡季,也需要更多主動作為,如加強網絡宣傳、積極參展。
本報記者 張麗真
經營三問:
1、創意想法如何落實為營銷策略,取得效果?
2、推優惠作用不大,如何在淡季提高銷量?
3、如何用好店舖位置引客和發揮店舖優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