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含金量 打破復甦不均
受疫情影響,本澳居民失業率曾於疫前最低的百分之二點三,一直反覆推高至二二年六至八月的百分之五點五。疫後二三年初回落至“三字頭”,及至同年九至十一月進一步降到“二字頭”;到今年四至六月,回歸至疫前的百分之二點三。持續掉頭向下的本地居民失業率,反映疫後本澳經濟正有序復甦,帶動就業改善。
經濟收入是居民幸福感來源中佔重要席位,但觀乎近五年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基本維持在兩萬元或以下水平。今年首季因受部分行業發放雙糧及花紅的帶動,首次突破兩萬元,然而僅屬季節性因素,反映經濟逐漸復甦,居民收入卻無明顯增長。
多數人荷包“掹掹緊”,加上經濟復甦不均勻的利淡因素,經濟前景仍有暗湧,甚至面臨部分行業因轉型而削減人手,分分鐘“飯碗不保”。居民消費傾向審慎,導致巿場氣氛偏淡。
本澳各行業疫後努力復常,訪澳客量、失業率、就業不足率好轉,但行業復甦未全面等問題仍然嚴峻,如何擴大復甦滲透率,是當務之急。面對居民消費外流,政府聯同行業商會舉辦不同活動振興社區消費,如今天結束的“北區周末消費大獎賞”,活動長達二十周,總算為北區商戶注入活水。然而隨着暑假外遊旺季,加上近期的獎賞命中率降低,周末北區商戶大排長龍的旺景已不復見。
振興消費活動表面上是政府及地區商會鋪橋搭路,引客入區,為商戶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但商戶是否懂得“捉鹿脫角”,用好鋪天蓋地的引客資源,為自家商舖“鋪好後路”,應是活動舉辦的“終極目標”。如商戶在活動舉行期間,有否趁機調整經營策略,如把握提高店舖知名度的機會,將產品及服務提質發展,待活動結束後,賺多一批新客,為商戶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居民消費外移勢不可擋,商戶唯有提升自身的含金量、積極拓展新客源,才能穩住經營,從而打破經濟復甦不均勻的悶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甦。居民荷包有鬆動條件,消費氣氛始能改善。
春 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