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遼寧多處出現龍捲風 10多人受傷
  • 餐廳一刺身含李斯特氏菌被勒令停售
  • 馬斯克:冀深化與上海各領域合作
  • 賀一誠:澳魯旅遊等多領域有更多合作機遇
  • PSG主帥確認美斯離隊 下一輪將迎王子公園告別戰
  • 澳門山東簽署消費維權合作協議 建立便捷處理機制
  • 慶祝六一兒童節 政府及社團向住院兒童送贈禮物
  • 上半年賭收持續回穩 學者:料全年賭收可達1,500億
  • 政府社團向300住院兒童送兒童節禮物
  • 鍾南山高度認可澳大轉化醫學研究院工作
  • 「感受澳門樂無限」大型路展明起泰國舉行 開拓東南亞市場
  • 賀一誠會見丁焰章 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流意見
  • 荔枝碗船廠片區周末設特色市集 第一期攤位接受報名
  • 染新冠具基礎病3男子病情危重
  • 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舉行
  • 賀一誠會見中國電建黨委書記一行
  • 荔枝碗6月下旬起設特色市集
  • 中藥師勉澳醫療人員把握跨境執業機會
  • 學者冀澳引人才做大中醫藥市場
  • 新增3例新冠重症均危重

中葡交匯之旅

2013-10-26 20:13
離開充滿神秘感的聖若瑟修院及教堂,再往前走,經高樓街,很快便到亞婆井前地,她位於媽閣街與龍頭左巷的交界處,與鄭家大屋相鄰,同屬澳門城區世界文化遣產之列;是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後第一塊聚居的地方。

因為甘甜的亞婆井泉水及周圍環境,令葡國人愛上這這裡。周圍的建築物,以葡萄牙裝飾主義風格為主,建築物色彩以紅、綠、黃、白相互配襯,走在亞婆井的大榕樹下,細賞周圍的景物,有一種時光流轉,發思古之幽情的感受。

畫棟雕樑的鄭家大屋,是澳門現存最大的一間清末的合院式建築,約於1869年建成,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風格別緻,中西合壁,具有文化與建築的雙重價值。鄭觀應影響近代歷史的著作”盛世危言”也是在鄭家大屋內完成的。這裡也是他與孫中山先生議論時政之地,在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鄭家大屋以修舊如舊,盡量保留歷史原貌的方式進行修整,耗資九千多萬,用了八年的時間,才完成修複的工程。走進鄭家大屋,就好像走進一座古代豪門大宅的感覺。作者十多年前就住在鄭家大屋對面的大廈,看著這座世界文化遣產的大宅,經歷風雨、火災及人為的洗禮,損毀情況的嚴重,她仍能夠得以修複,可說是澳門文物維修的一項奇蹟。

從媽閣街走到萬里長城,有一座別緻的伊斯蘭色彩的建築物,就是港務局大樓,建於1874年,原稱”摩爾兵營”,黃白相間的色調,充滿伊斯蘭的韻味。再往前方看見海岸的地方,就是媽閣廟,她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建於1488年明朝年間,超過500年歷史,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媽閣廟背山面海,與主教山相連,前山是佛廟,山上又是主教山教堂,這是澳門宗教融和的特色。

媽閣廟門前由一對雕琢精美的石獅守護,廟門上方刻有榴金”媽祖閣”三字,整座寺廟的佈局,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四座主要建築物建築物,極富中國廟宇文化色彩,俗稱媽閣廟。

16世紀第一批葡萄牙人在媽閣廟前登岸,居民誤指廟宇”媽閣”為當地名稱,葡萄牙人以其音譯成”Macau”,澳門葡文名因而得來。葡國人自踏上這塊蓮花寶地之後,便不願意離開,形成澳門400多年中葡文化交會之地。(2)

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