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神十五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 明返回地球
  •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誓就職
  • 日職:FC東京 2-3 橫濱水手
  • 澳電: 週三中午用電量超2019年最高峰
  • 日本本州等地暴雨一死數十傷
  • 歐陽瑜:強化產業導向課程建設
  • 賀一誠會見港議員交流發展意見
  • 【柴米油鹽加左價?】有團體建議加大民生日常用品價格監測
  • 專家:神舟飛船穩定改動少保障航天員安全
  • 【天氣熱用電破記錄】澳電︰5月31日用電量破紀錄
  • 賀一誠會見港議員加強港澳合作
  • 耿爽:美舉措必將對朝形成更強烈刺激
  • 加拿大東部歷來最嚴重山火廿萬人需疏散
  • 大橋口岸車道已完成多次優化升級
  • 珠海92個停車場可識別港澳車牌
  • 有團體辦活動鼓勵戒煙
  • 世界單車日 比利時多措施推廣
  • 分齡游泳賽:陳浩華男子400米自由泳奪冠
  • 世界女排:國家隊名古屋站三戰全勝
  • 當局辦義教及科創行程助青年發展

望德堂區<span lang="EN-US">&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3-10-26 20:12
 

現今遊客或本地居民對望德堂區非常熟識,因這舊城區成為文化遺產而且近年澳門政府大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利用舊建築物作為創意產業基地.

 

望德堂區是澳門最古老的堂區之一,也是早期天主教在澳門重要區域.

 

望德堂區包括: 和隆街,瘋堂新街,瘋堂鈄巷,聖母堂前地,聖美基街等多條街道組成.今次介紹一個我非常熟識,自小成長的地方和隆街.其實和隆街位於荷蘭園馬路并排的內街,現還保存一些舊樓,如清安醫所和由舊居改建的音樂學校,從這些建築物中還可以看到昔日和隆街的風貌及這區原來二層高建築一致的格調.

和隆街(Rua Do Volong) 的由來是一位清未五品官呂和隆有關,他是順德人,天主教徒,据說當年澳葡當局也向他借粮餉,所以用他名字作街名. 在殖民統治時期可用一位華人名字命名的街道為數甚少. 除非他在澳門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呂和隆死後安葬在和隆街街尾的聖味基墳埸中, 墓地以中國傳統環拱形,墓外設有鐵欄保護, 令墓地格外惹人注目,這便是俗稱的 『鐵丘墓』墓上還立有十字架,此墓為呂和隆與其妻梁氏的合葬墓.也是墳場內有年份記載的最早華人墓穴.可見其身分的重要.

望德堂區另一景點婆仔屋,它位於瘋堂鈄巷之上. 面積約一千三百平方米,現時婆仔屋內置的文化創意空間.是藝術表演及展覽場地.另外和婆仔屋相鄰的瘋堂十號創意園都設有多個課室以開辦工作坊及講座,園內的花園牆壁,各個小房間的藝術主題形式各異,可謂琳瑯滿目.

(原來每條街道的背後都有一個它的故事, 去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