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 賀一誠與國家文旅部副部長張政會面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路展冀引東南亞客源
  • 6歲女童染流感病情危重
  • 西澳珀斯逾160條領航鯨擱淺
  • 神舟十八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圓滿成功
  • 6歲童流感危重深切治療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大型路展拓東南亞客源
  • 梁鴻細促做好科研高端製造產業規劃
  • 日用品店涉非法進口無牌供應藥物
  • 賀一誠:積極加強澳門與深合區文旅聯動
  • 教青局:運動會不適5小學生均無大礙
  • 市署查獲兩食品廠使用過期包點餡料
  • 本澳女子冒充蔘茸店東主詐騙58萬
  •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出席出征儀式
  • 身份證明局參展第12屆旅博會
  • 福建非遺項目走入校園 推廣傳統技藝
  • 【持刀傷人案】尼泊爾男疑借錢不果 拔刀襲擊同鄉
  • 團體辦論壇探討大健康產業發展
  • 兩工地存嚴重職安健隱患被勒令停工

私家地應配合整體規劃 城規應以公共利益行先

2013-10-27 20:13
澳門城市面貌隨著社會發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過往漁村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知名的賭城,十年建設跟經濟同步向前,大型建築物林立,未來還迎接著各項巨大工程項目,新城填海區、港珠澳大橋、輕軌、澳氹第四通道、粵澳新通道及舊區重整等等,本澳人口正不斷增長,地少人多,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對於澳門未來發展尤為重要,當中關鍵在於如何規劃屬於我們的城市。正正由於澳門缺少了一套完整的城市規劃法律,過去出現不少與公共利益存在予盾的建設問題,因此社會有聲音要求盡快就城市規劃進行立法。

今年四月,當局終推出《城市規劃法》草案及配套法規構思,進行了為期四十五天的諮詢和舉辦了兩場公衆諮詢會,合共近二百人出席。城規法的起草、立法工作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草案及配套法規構思中提及的城市規劃委員會組成、公眾諮詢制度、公共利益和私人益平衡等問題,社會上有不同意見,當中不少人要求政府明確以法令確保公共利益優於私人利益的原則,並希望日後在城規諮詢操作過程上,避免再出現動工一刻居民始知道相關規劃內容和規劃帶來的影響,同時不要讓市民覺得政府有既定立場。文本又提出設立城市規劃委員會,不過城市規劃整個流程到最後是由行政長官拍板,加上城規會成員是由行政長官委任,社會擔心城規因而存在傾向性意見,最終出現不受控的情況,同時當行政長官換屆時,整體城市規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認為需要有機制監督行政長官所做決定。有建造業界則認為法案出台時有需要明確委員會成員的資格,其組成應更加透明,或透過選拔機制來選賢任能。也有意見指政府構想中提到的城規原則和目的過於空泛,缺少回應居民對宜居城市的訴求和盼望,認為城規法制訂應顧及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公共利益優於私人利益

本澳私人土地太多,控制著城市規劃。構思文本提到執行城市規劃時應確保公共利益優於任何私人利益,但有聲音質疑政府有否法規或強制法令落實該原則。以青洲山為例,因屬於私人擁有,限制了現時青洲區規劃與開發,政府能否收回青洲山用作公共用途。有城市規劃師認為,城規法最重要是諮詢機制和城規會組成,這是真正讓公眾能參與的兩個部分,雖然諮詢形式難以用法律條文規範,但希望日後諮詢操作過程能增加透明度,讓居民知悉規劃並發表意見,將規劃對居民的影響減到最低。也有工程師認為,城規委員會工作應公開讓市民監督,政府亦可以將現有城市規劃藍圖擺出來參考,及早讓市民了解規劃,有助大家在法律出台後更好地參與城規。有市民則建議當局加強城市規劃宣傳,設立城市規劃展覽廳,讓居民旅客了解現在澳門城市面貌和將來發展,亦有利居民對城規的參與。但有學者認為在程序上必須先完成城市規劃法,並以此為根據勾劃出一個合情合理的城市規劃發展藍圖,才能展示於公眾眼前。

公眾參與增透明度

過去在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上出現一些涉及公共利益問題,故城規必須符合澳門實際情況,既要有效落實發展又要避免損害公共利益,所以當局在城市規劃法構思中特別提到公眾參與、知情權及意見的處理,希望透過制度化,讓規劃在前期諮詢有一個法律保障,從技術部門到行政長官都能接收到公眾意見,有利市民對城市規劃進行監督,透過法制逐步令公眾對政府規劃建立信心。在城市規劃角度看牽涉環境、綠化、交通、基礎設施及景觀等等,皆屬於公共利益,若在規劃和保護過程中涉及私人利益,故文本中又提到政府可因為公共利益而去徵收私人房地產,同時要保障基本法規定的私人權益,這正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的平衡原則。

新城區規劃有法可依

新城填海區是澳門珍貴的土地資源,對澳門未來發展提供了得來不易的三百五十公頃用地,所以城市規劃法對於新城填海區的規劃舉足輕重,現時新城區總體規劃已完成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當局共收到八百七十份共三千一百八十五條意見,居民最關注議題依次為交通、公共設施、外港客運碼頭去留、環保、房屋等。當局隊現正依據意見、建議,結合專家論證,展開下一階段新城規劃方案的編制工作,爭取在今年第四季啟動第三階段公眾諮詢,預計新城總體規劃明年會有定案,現時城規法亦在草擬中,當局爭取今年內完成立法工作,明年正式頒布。在時間上應可配合新城規劃,期望政府完善城規法,讓新城規劃有法可依,根據相關規範和機制,公平合理地運作澳門居民的新土地。

 

 

 

 

 

青洲規劃只聞樓梯響

望新關口起牽引作用

粵澳新通道不單是開創通關新模式的試點,它的建設亦將為西北區注入新的元素,尤其對青洲未來發展起著牽引作用,有助活化區內經濟和帶動民生,令青洲能追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提到開發青洲,其實多年來該區仍沿用一九九六年核淮的規劃,鑑於原計劃制定多年且推行效果不彰,青洲及區內土地發展一直緩慢,致使西北區整體發展水平未能提升。為推動青洲區以至整個西北區逐步完善發展,提高居民生活環境素質,土地工務運輸局早於去年首季已提出“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希望透過重新規劃,把青洲打造成一個環山傍水和超過兩萬居民的宜人新社區。有關規劃面積為二十三萬八千八百平方米,總建設用地為十二萬零八十平方米,共劃分五十二幅發展地段,佔規劃總面積約百分之五十點五。土地用途包括綠化用地、行人區、公園廣場、行車道路、非工業用途地段、公共房屋地段、社會或公共設施用地及教育設施或學校用地等。

規劃改善青洲居民生活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視線景觀和通風效果,新規劃的樓宇高度將呈北高南低的格局,最高就是現時已建好的社屋樓高三十五層的青松樓。當局稱日後興樓宇高度以階梯式下降,防止屏風樓出現,以青洲山作為視線中心,可遠眺筷子基北灣景色,規劃還將南面的公園廣場和海旁的綠色行人道連接現有筷子基北灣休憩區,開拓區內一片新的綠色公共空間,使青洲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居住及生活區。為回應居民訴求,規劃區將設有文化活動中心、康樂設施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學校、幼稚園、托兒所、戶外球場、政府綜合大樓、公共停車場、安老院、海關、消防和治安單位等等。當局又稱,青洲山亦不會進行城市建設開發,只作市政公園建設之用,並會保留青洲山上的修道院,考慮作為日後向市民開放的公共設施,至於具體用途會就居民需求而定。

都市化計劃少人知

青洲重新規劃,引起大家尤其區內居民的關注,不過計劃提出後未見下文,一年過後青洲坊會於今年二月公佈“青洲區未來規劃對現時青洲區居民生活需要的影響”問卷調查結果,在九百多名受訪的青洲居民中,雖然逾半數受訪者對青洲區未來發展抱有較大期望,但超過六成受訪者對政府提出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了解是「零」,很大程度反映當局未有落力做好青洲規劃的宣傳和諮詢。青洲坊會更指出,規劃內容不夠完善,居民生活必需的某些方面被忽略,如醫療機構、經濟單位等。建議政府在落實劃前應走進青洲區內,增加政府部門與居民的互動,實地向區內居民宣傳,並吸納居民的意見,增大政府與居民的交流和互信,並希望政府盡快落實規劃時間表,適時及全面進行青洲都市化整治。

新關口公屋帶動人流

青洲之所以遲遲未開發,其實最大原因是區內存在大量私家地,令發展的主導權掌握在業主手上。據了解,青洲私人地占規劃面積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超過十萬平方米,涉及地權人約十名。雖然私人開發對於政府規劃推行有一定影響,但政府不希望以換地方式處理,為令各地權人具有比過往規劃更有利的發展條件,新規劃適度放寬了樓宇的高度,現時政府正在區內興建公屋引進人流,並完善交通網絡,鼓勵發展商開發,希望地權人能配合政府規劃發展青洲區。隨著粵澳新通道選址落實在現時的南粵批發市場,政府將重新規劃附近地段,促進人流、改善交通、優化區內的生活及營商環境,為北區發展注入新動力,政府期望粵澳新通道能成為北區及青洲一帶民生、經濟的起動引擎,其建設相信有助提升青洲的開發度,為區內發展帶來正面作用。

保留一河兩岸景觀

除青洲開發備受關注外,鴨涌河污水問題亦困擾居民多年,有青洲居民希望當局藉著新關口建設做好西北區尤其青洲規劃,徹底整治河道,保留“一河兩岸”概念,將鴨涌河打造成綠色景觀帶,完善區內休戲設施及環境。鴨涌河全長二千三百米,有廿一個排污口,澳門佔十二個,政府早前開展截污工作,如重整雨水渠網,減少污水錯佈;年內亦將完成將青洲水廠排泥水引入跨工區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引流工程。當局新通道部分會設於鴨涌河範圍,屆時需要做好美化景觀的工程,政府希望藉此徹底整治鴨涌河,故河道污水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粵澳新通道研二十四小時通關達共識前先試行延長通關時間

特區政府在粵澳合作機制下,利用南粵批發市場現址及相鄰地段,建設僅供行人使用的關閘附屬口岸,並研究實施如“兩地一檢”或“單邊驗放”,甚至廿四小時通關的可行性,並藉著新關口的建設,重新規劃附近地段,以改善西北區居民生活,同時希望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及可持續發展。粵澳新通道是一項重要的規劃,故備受關注,不少意見認為相關規劃應配合澳門休閒旅遊城市政策及長遠需要,將新通道建設成具特色的消費形休閒口岸,除了解決現時關閘口岸人車流問題外,亦要配合整體規劃,包括交通、各口岸功能分配,達到可持續和延續發展,但在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前應對本澳經濟、交通及治安等問題加以分析和考慮,在社會還未有共識下,應循序漸進先延長通關時間。除此之外,新關口亦應從本澳現有與珠海相鄰的口岸的整體佈局去規劃。項目預算更要避免出現如澳大河底隧道超支的情況,希望特區政府在建設和預算上?加透明度。

為紓緩關閘口岸及疏導未來城軌人流,特區政府經過詳細分析和考慮,選擇在關閘口岸西南側約八百米,現南粵批發市場及驗車中心地段建設粵澳新通道,涉及土地面積約二萬八千平方米,新通道屬全封閉的旅客過境專道,僅供行人使用,初步設計日通關量約二十萬至廿五萬人次。項目主體建築在處澳門,部分設施在珠海境內的鴨涌河範圍,主要由澳方推動各項工作,建設費用亦由澳方承擔。因應項目的特殊性,粵澳同意涉及兩地的部分會由廣東南粵集團負責設計、建設及管理,特區政府正爭取中央對粵澳新通道的支持。

消費型口岸活化經濟

粵澳二十四小時通關問題談論多時,隨著關閘附屬口岸新通道規劃誕生再次成為社會焦點。珠海邊檢總站、閘口海關特邀監督員劉藝良之前也表示,社會對二十四小時通關持不同意見,他個人認為內地和澳門要達致可持續發展,長遠而言無間斷通關有其必要性,但要解決的問題不少,包括資源投放,配套設施、人員編制等,最後經內地和澳門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再報請中央,何時落實還得視乎中央批准而定,但澳方會繼續反映和推動。至於一地兩檢、單邊驗放的新通關方式,是便利通關的一個起步,但由於粵澳兩地法律制度不同,故牽涉面廣和較為複雜,需要進一步論證,從細節事項推進,解決兩地政策和法律問題。他又認同將新建關口打造成旅遊休閒消費口岸,以活化口岸經濟,正如拱北口岸,未來廣珠城軌拱北站設計亦是一個大型消費點。

批發市場搬遷利重新規劃

多年來社會一直提倡新通關措施,希望能為本澳未來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居民融入區域生活圈帶來便利,當局稱,藉著今次新關口的建設探索通關模式,思維要有前瞻性,但具體措作上兩地政府仍需按實際情況磋商和協調。粵澳雙方將成立工作小組,處理粵澳新通道的通關、邊防、環保和建設等具體工作。相信新通道將有效舒緩關閘人多車多問題,並帶動西北區發展。當局強調對公帑使用會嚴格把關,當新通道有具體細化和設施時,將公布施工時間和預算等資訊。因應粵澳新通道建設,現時南粵鮮活食品批發市場將遷往青洲跨工區澳門園區,有批發商希望新批發市場可以引入符合社會實際的管理模式,硬件上亦預留空間讓行業持續發展。就批發市場搬遷問題,澳門和珠海兩地代表已組成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工作小組,研究和規劃跨工區轉型方案。而新批發市場由民署與工務部門規劃和興建,正好透過今次搬遷,研究全面優化新批發市場的運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