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公職局辦全國兩會精神傳達會
  • 日本四人服食小林製藥稱含紅麴保健品死亡
  • 復活清明假期澳車北上額滿 當局籲錯峰出行
  • 2月跨境汽車流量逾63萬車次增28% 澳車北上佔17%按年增加3.2倍
  • 中國明起終止對澳洲葡萄酒徵收反傾銷及反補貼稅
  • 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2.8%
  • NBA:七十六人 107-108 快艇
  • 復活節清明節將有多項臨時交通安排
  • 最新一期總體失業率2.2%
  • 張永春:不斷開拓創新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 賀一誠:團結帶領社會鞏固經濟復甦勢頭
  • 鄧中華:澳門創新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
  • 中國停徵澳洲葡萄酒反傾銷反補貼稅
  • 近2.8萬車未繳行車稅 當局籲儘快繳納
  • 歐陽瑜:持續推動本澳中醫藥發展
  • 社工局:去年懷疑家暴案共錄得40宗
  • 2月跨境車流按年升2成8
  • 女子特製背心走私300多支眉筆被截
  • 一連三日舉行 澳門國際環保展今開幕
  •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 趙樂際: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如何吸納法律界人才

2013-10-27 20:13
志超

澳門法律界人手長期不足,司法官與律師數量不足,政府以致立法會中也沒有足夠的法律顧問,根本無法應付本地區龐大的法律工作,究其原因,也不外於兩個老掉牙的毛病︰法律教學資源不足以及葡語問題。

澳門的法律工作者主要修讀於葡萄牙的大學以及澳門大學,本地以澳門大學法學院為主力培訓法律人才的機構,但一方面由於法律系要求嚴格,收生數量遠比其他學科為少,另一方面,學院中教學人員人手也出現不足的問題,不少教員只屬兼職性質,主職為司法官、律師與法律工作者,即使在當中任教的教員也有不少投考司法官,教學人員流失嚴重。在學生少教師更少的情況下,要把澳大法學院建成真正能為澳門培養法律人才的基地更是難上加難。科技大學也設有法學院,但其學歷不獲承認,畢業生必須先修讀澳門大學法學院的澳門法律導論課程方可從事相關工作,但其實這不是甚麼壟斷不壟斷的問題,科大法學院本身的課程可能為迎合其客源多為內地生的緣故,教學的科目多為偏向內地法律,未能符合本澳的需要。

除了法律教學資源不足外,葡語問題也成為進入法律專業的一個絆腳石。在司法機關中,葡語被普及使用,不時會見到整個訴訟程序所有參與人都是中國人,但無論是文書上又或是庭審中的辯論,均以葡語進行,又或是中葡夾雜地進行的荒謬情況。為保障當事人的權益,他們可向法院要求翻譯這些文件,這樣令司法機關須花大量人力物力,為各項文件以及在庭審過程中,做大量的中葡翻譯工作。這樣大量資源就被錯配到翻譯工作當中去了,相信整個司法機關花在翻譯工作的資源,不比案件的調查審理等工作的開支少,甚至可能在法院日常工作中的份量佔了一個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法律人才新血不足,其實也與葡語問題息息相關,在澳門若希望從事法律工作的話,懂葡語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土生土長學中文長大的中國人自然不夠土生葡人或葡國人在這方面競爭。而若果想考取司法官的話,其中一個條件是要精通中葡雙語,眾所周知,澳門的葡語教育是一個徹底的失敗,澳葡政府當時根本從沒有認真希望推廣葡語,不像鄰埠香港,港英政府,不如說英國政府每到一個殖民地都會大力的推行英語教育,甚至把這個語言列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反觀澳門?大家心裡有數。要在這個語言環境中選拔出精通中葡雙語的人才,本身已是極度困難,若果由精通葡語的法官擔任司法工作,基於整個氣氛的影響,對推動司法機關全面中文化有著負面的影響。還有,早年曾聘任數名葡籍法官,筆者認為這簡直就是一大倒退,很難得才等到澳門能培養出一批能操中文的法官們,讓那些只懂葡語的法官不能再專美於前,現今竟請來一批葡籍法官?難道是因為司法官的葡語人才不夠,為逃避現實故直接找以葡語作母語的人當法官就罷了?

以上問題種種,解決方法首要加強澳門法律教學資源的建設,多聘請有質素的法律界人士執起教鞭培育人才,另一方面短期要廣為推行葡語教育,長期則要加緊使法律工作全面中文化,只有這樣才可解開本地法律工作解不開的死結,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法律界,為澳門社會服務。

 

 

 

飢不擇食

非凡

政府終於建成了一萬九千個公屋單位,某程度來講算是兌現了當年的承諾。可惜不知是當年一房一廳的單位真的是爭個如火如荼,還是政府為求「做夠數」而以較小的空間建多一些一房一廳單位,最終導致多個一房一廳單位「無人問津」。有見及此,政府於上月底重開已闊別八年的經屋申請,首推前述所指的一千五百多個一房一廳單位。雖然在措施推出之前,不少坊間討論均表示一房一廳不夠住、十六年禁售期過辣、結婚生子換樓困難、申請一房一廳後怕不能參與申請第四季的兩房一廳公屋等等,但正如筆者所料,萬般擔心也敵不過市民大眾對樓宇的熱切需求,派表當日凌晨三時已有十數名居民前往排隊,至當日清晨七時已聚集了逾百名居民等候派表。房屋局因此提前於上午八時開始派表,在短短兩個小時內便派出四千份申請表。有居民以為是期申請採取「先到先得」方式,取表後即場填表、交表,更有大批不明具體申請條件人士聚集現場輪候查詢,或把房屋局人員團團圍住爭相詢問,就連在現場視察派表工作的房屋局長亦不放過。

不少居民根本不清楚具體的申請條件,甚至還有不少人以為是社屋申請派表,「唔執輸」趕來領表;也有居民即使明知今期只供應一房廳單位,一家四、五口即使上樓亦根本不夠住,但也要前來申請,究其原因是政府下一期申請可供應單位數量及上樓時間表完全不清晰,一家人望穿秋水,遂抱着「上到樓先算」的心態來取表申請。另有居民取表後顯得相當失落、困惑和躊躇,既擔心一房廳不夠住,又擔心第四季申請未必抽中,也煩惱如抽中一房廳便無機會申請第四季推出的兩房或三房廳經屋,於是便在遞不遞表的兩難中躊躇,久久才離開房屋局現場。到房屋局取表的人群中,除有不少長者及代家人取表的中年人士外,還有不少二十餘歲、三十餘歲的年輕人,儘管知道今期申請的經屋單位是按新經屋法規定的分組排序制度分配,即以核心家團、非核心家團、個人申請的優先順序進行分配,自己上樓機會很微,但都抱着博前面兩組家團放棄的心態申請。

某報以大字標題「飢不擇食」形容今次的經屋申請,實在貼切。相信撰寫該文的記者取此題的目的與筆者取此題的目的一樣,造成居民們「飢不擇食」地明知一房一廳未必符合需求也瘋狂申請的原因,是居民對住屋需求日趨殷切,但特區政府多年來賤價批地、任由發展商低價收地高價放售,完全無力控制樓價。加上中國大陸熱錢(還是貪污得來的黑錢?有待諸君日後考證)流入澳門市場,君不見許多內地人通過投資移民,又或持小國護照曲線移民來澳,以有限公司名義瘋狂投資房地產。政府雖然出台甚麼「劉八招」、「劉十招」,仍然無法打擊這一熱潮,受到政策影響的仍然是辛辛苦苦勞勞役役將大半血汗錢儲起買樓的小市民。

樓價高企不下的問題,本可透過由政府提供公屋平衡樓市,為基層提供合理價格的房屋而得以稍作喘息。可惜政府之前停建公屋多年,即使後來啟動萬九公屋計劃,也只以二零零五年的需求量作準,根本滿足不了建成時二零一三年的需求。另一方面,不知政府是否濫竽充數,竟然有這麼多的單位是一房一廳,更出現要求市民與陌生人共住一間社屋此般荒誕離奇的事件。面對這樣無能的政府,市民要是不「飢不擇食」,很可能又會錯過寶貴的上車機會,上樓之日遙遙無期。

政府高官住洋樓、養番狗,出入有政府官車接送。不食人間煙火的他們,抱著何不食肉糜的心態,又怎會明白升斗市民面對恐怖樓價所帶來的無力感。

 

 

 

 

 

 

 

 

 

 

 

 

 

 

 

學生會要多關心社會

方寧

學生,是社會的良心。作為一個學生,正值人生的青春歲月,血氣方剛,敢作敢為。社會上不少抗爭,都是由學生發起的,就看我們中國,袁世凱簽署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後,當時的學生發起學運,繼而演變成一個席捲全國的愛國運動,更形成了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近代從政治上到文化上的影響,都是佔著一個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到廿多年前春夏之交,當時中國民主改革呼聲越來越高漲,胡耀邦去世後一群學生集體哀悼,演變成全國性的爭取民主運動,可惜最後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只能在槍炮聲中告一段落。

事隔二十多年,香港政府硬銷國民教育,一群學生發起抗爭,遊行、示威、絕食、靜坐、「佔領政府總部」等,到了開學,大家都要上班上學,但行動仍然持續,不少市民放工放學後仍然力撐學運,諸位學生的勇氣和決心可嘉,而香港學聯已表示將會舉行罷課以表達不滿,多間大專院校學生組織響應,      最後成功爭取政府暫時撤回方案。

不平則鳴,是從小就學會的道理,但有多少人真的會付諸實行?這些學生,不畏強權,不怕日後被打壓,年紀輕輕出來「搞風搞雨」,就是希望得到社會關注,推動政府撤銷國民教育科。在這件事上,學生團體以及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功不可沒,應記一功。

反觀澳門,學生的社會參與程度不高,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所辦的活動基本上也是以各種興趣活動、聚會、運動等為主,澳門的學生會沒有好像鄰埠香港又或是祖國的先輩們,能夠領導旗下的學生,對社會上敏感的議題發聲,為不公平不公義的事情出力。廿三條諮詢期,由數間大專院校學生合辦的《關你廿三事》最終因受到巨大政治壓力,而被澳門大學以沒有場地為由取消,學生們有沒有為此發過聲?政制改革諮詢,政府硬銷主流意見「+2+2+100」,並以上衛星的速度迅速遞交了十萬份意見,學生們又有沒有為此發過聲?絕大部份學生團體都沒有表達過任何「非主流」的意見,又或為此舉辦過任何非鼓吹贊成的活動。

澳門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其實可以做更有力、更有意義的工作,澳門年青人社會參與程度日益提高,學生會可以充當領導角色,對於社會上的不公平事,應勇於團結發起抵制抗議等社會運動,藉此領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時事。即便是不舉辦與政治有關的活動,也應該多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尤其是義工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各項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學生是社會的良心,而學生會更應充當這些良心們的帶頭人,帶領學生尋求真理與公義。所以若要做好工作,必首先建立好自己的公信力。只可惜某些大學的學生會,可能由於學生人數眾多、屬會繁多,致令每每換屆選舉都選情複雜,甚至出動宣傳片等各種手段,選舉後又互相揪出對方的不是,甚至聽說曾召開聽證會。弄得有如真的選舉一般,但真正選舉又看不到這群人的參與。

看看歷代先賢以及我們的左鄰右舍,學生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澳門的大專院校學生會,別在只辦一些吃喝玩樂的活動吧,多關心社會,多為公義發聲,這才是一個學生應有的所為。鄰埠反對國民教育,正是一個好時機,可以讓各學生會組織同學就澳門若實行國民教育會引來甚麼問題等熱烈討論,讓學生能通過學生會這個媒介來關心社會,而非只有在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