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大雨後海灘海域垃圾增加 海事局籲留意
  • 顏奕恆促說明容納5萬人臨時場地選址
  • 拱關銷毀3.9萬件侵權貨物
  • “商社通”錄近1.3萬個實體帳戶
  • 福建非遺文化走進澳門校園宏揚技藝
  • 一尼泊爾籍男外僱涉持刀傷人被捕
  • NBA季後賽:雷霆 124-92(場數2-0) 鵜鶘
  • 團體辦大健康論壇探未來趨勢
  • 內地漢涉騙換錢黨10萬多人民幣
  • 賀天后誕系列活動下週一起舉行
  • 何潤生促研加大全運會效益
  • 尼泊爾男子疑借錢不遂施襲同鄉同事
  • 國防部:中美防長通話有積極意義
  • 港入境處料五一黃金周590萬人次通關
  • 日圓貶勢止不住 日銀最快周五出手干預
  • 同方威視歐洲辦公室遭突襲搜查 商務部表示強烈反對
  • 教育基金舉辦學校發展資助計劃說明會
  • 港珠澳大橋五一假期小客車免費通行
  • 藥監局週日維護電子系統 部份服務暫停
  • 神十八升空在即 發射場準備就緒

人口老化速度加劇 養老問題面臨考驗

2013-10-27 20:13
統計局公佈《二○一一至二○三六年人口預測》結果顯示,澳門總人口預計由現時五十五點七四萬人增至二零三六年的七十五點九九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二,其中在澳居住的外地僱員將由二零一一年六點九九萬人增至二零二一年高峰的八點三三萬人,在二零三六年料輕微回落至八點三二萬人。統計數據還預測澳門女多男少、人口老化、成年人口比例下降、撫養比率等問題將會日趨嚴重。未來廿五年,?人口結構將呈出這四大特徵,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人口老化速度加劇,年齡中位數將由二零一一年的三十八點二歲增至二零三六年的四十五點五歲,增加七點三歲。隨着壽命延長、出生人數減少,預計老年人口(六十五歲及以上)比例由二零一一年的百分之七點三(四點零九萬人)迅速上升至二零三六年的百分之二十點七(十五點七三萬人),年平均增長率達百分之五點五,遠高於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按照國際社會標準計算這個數字早已經跨進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養老問題將面臨嚴峻考驗,應及早關注和探討。

三成年人撫養一老人

另一方面,成年人口比例下降。在二零零六至二零一一年間,在澳居住的外地僱員共增加三點二二萬人,令成年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比例上升、人口老化速度減慢。然而,當局預計成年人口比例由二零一一年的八成(四十五點零四萬人)持續下降,至二零三六年約佔六成六(五十點四二萬人),反映外地僱員的增加亦無法抵銷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如此同時,撫養比率亦隨人口老化持續上升,預計由去年每百名成年人撫養二十三點七名老年人及少年兒童,逐步增至二零三六年的五十點七名,其中老年人口撫養比率更急速上升,由二零一一年的九點一名升至二零三六年的三十一點二名。換言之,現時由十一名成年人撫養一名老年人,到二十五年後將加重至由三名成年人撫養一名老年人。

解決人口老化其中一個方法是鼓勵生育,但現時澳門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去年的生育率僅一點一五,即平均每名婦女一生只會生一胎,遠低於正常更替水平的二點一。本澳十歲至十九歲的人口比例近年有下降趨勢,年輕一代晚婚情況亦越來越普遍,生小孩亦是一個起兩個止,甚至乎選擇不生,日後老了誰來養?誰來照顧?“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傳統心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家庭結構的改變,晚年由子女來供養似乎漸漸脫離現實。內地就有所謂“四二一家庭”湧現,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倒金字塔結構,加上要面對住房、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處於塔尖的人更是吃不消,生活舉步難行,就連自己的安樂窩都成疑問,說得難聽就是自身難保,又如可能讓父母老有所養。有意見認為當局應推出鼓勵生育措施,以及建設老齡化養老保障體系,營造和諧社區,讓居民能安居樂業。

鼓勵生育養老保障並行

人口老齡化問題必須正視,養老保障在社會上已被廣泛關注,特區政府亦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施政方針清楚提出要正視老齡化帶來的社會挑戰,行政長官還表明政府會將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服務,如加強老人服務,設加老人院舍,對家居安老提供支援服務,並支持和鼓勵原居安老,亦會綜合探討養老、敬老計劃的配套安排。除近年的現金分享外,特區政府還推行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希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障體系。加強和完善老人的保障和服務當然是好事,對於現時庫房充裕的特區政府,更是其中一個必須承擔的責任,這樣才稱得上是為民政府。但政策如何有效地應對人口老化問題,讓長者真正能安享晚年,老有所養,特區政府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切合澳門社會需要,就長者醫療、住屋、退休保障等方面,逐步建立系統性養老保障機制,長遠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安享晚年,最重要是加快及早落實。 

 

 

人口政策牽涉面廣 集思廣益綜合分析

為期三個月的澳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已結束,但社會關注度未減。對於坊間就人口政策提出不少建議或批評,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早前作初步總結時稱,對於這次人口政策的諮詢,整體社會反應是正面和積極。作為一個與廣大居民息息相關的諮詢,政策研究室希望能通過理性探討,集思廣益,根據收集情況分析,不少意見和建議是非常有益和有建設性,對於日後深化人口政策研究有很大的俾益。政研室又稱,注意到社會上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甚至有批評的意見,這並不奇怪。對於有意見指出諮詢文本的不足之處,政研室將會認真和充分研究這些意見,取長補短,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階段的工作。但他認為有部分批評意見可能是對這個諮詢文本存在一些誤解,例如部分人士提到未來人口規模問題就馬上同一些敏感性議題掛勾。政研室重申,澳門人口政策重心是澳門人宜居安居,並非只為滿足人口數量的要求,其最終目的是澳門人如何安居在澳門,並讓澳門人首先取得發展。

人口規模配合發展需要

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是以人口普查資料為基礎推算未來人口規模。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指出,澳門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下,不少涉及人口政策的問題和挑戰,需要面對和克服,當中包括人口素質仍需加快提升、人口呈現老齡化的趨勢、出生人口不足以保證人口自然更替,以及勞動力總量不足等,均影響着澳門社會繼續向前邁進。由於澳門已踏入社會發展新階段,故人口素質有待提高,人口老化、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成為澳門未來發展的瓶頸。為解決人口問題,需要一套符合居民福祉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口政策,以促進未來可持續發展。政研室預計澳門在二零三六年可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且經濟適度多元化有相當進展後,屆時人口規模將至八十點二萬人,當中外僱數目佔十五至二十萬人。

人口密度高居全球前列

根據二零一一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澳人口超過五十五萬人,較十年前增加近二成七。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一萬八千六百人,增幅達一成。北區人煙最為稠密,其中黑沙環及祐漢區人口最多,有近六萬七千人,亦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分,每平方公里超過十四萬人。本澳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之高,全球三甲之列。統計資料又顯示,隨著人口和住戶數目增加、住宅單位價格上升,令租住單位的住戶數目大增,自置物業比率為百分之七十點四,較十年前減少六點一個百分點,單位空置率亦大幅下降至百分之九點九。明顯地現時澳門人口已飽和,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先提高可負荷八十萬人口的土地、房屋、交通、醫療、教育、社會福利服務、社會保障等軟硬件設備,才能應付未來的人口增長。

加強軟硬設施應對人口增長

有分析認為政府應優先從人口資源、人口老化、人口規模、人口優化等方面展開研究諮詢。意見指出,澳門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但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來看,現有的人口資源又不能滿足,而且影響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此人口資源應放在首位,同時人口政策規劃必須要有前瞻性。另外,老齡化的問題亟待解決也必須解決,因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依是社會文明、公正的一個標誌。還有人口優化問題,除引進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加強現有人力資源培訓。在諮詢期間社會上有不同意見和建議,當中提出本澳出生率低、步入老齡化社會存在的隱患,以及土地資源緊缺,相關配套設施怎能承載激增的人口與龐大的旅客量等。認為鼓勵生育有利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但必須通過制訂完善的房屋政策、紓緩物價,並結合推行家庭友善政策,製造有利組織家庭的基本條件,以增強大衆生育意慾,提升出生率。

政研室稱,諮詢期結束後會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整理,並在此基礎上完成諮詢項目的總結報告,並對外公佈,同時會進行人口政策深化研究工作,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針對居民和團體反響較大的人口數量等問題,以及與人口素質和結構方面有關的問題進行專題和深入研究,逐步提出其他重要人口問題的長遠應對策略。人口政策牽涉到方方面面,正如大家提及的輸入外勞、引進專才、鼓勵生育、社會保障及經濟發展等問題,需要審慎研究探討,欲速則不達,必須綜合分析和思考,期望政府能制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口政策。

 

 

諮詢文本料外僱人口二十萬 社會憂影響本地人就業發展

政府推出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在政府舉辦的多場諮詢會上,來自各個界別的團體和組織就各自關注的議題紛紛發表意見和提出建議。對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預料到二零三六年,本地外僱人口將大幅增至十五到二十萬,社會不少意見認為此言差矣。有團更批評評諮詢文本在未來人口規模推論上過於偏頗,將本地居民人口與輸入勞動人口混為一談,存在誘導市民支持大量輸入外勞之嫌,更擔心引入專才一旦被濫用,會削弱本地年青一代向上流動的機會,認為特區政府應以本地人口發展為立論主體,把未來輸入外勞人口列為政策變項,各歸其位。亦有意見促請政府制定短、中、長期人口政策,以「培養本地人為主,輸入專才為輔」,避免專才輸入成為隨便引入人口的突破點。勞工界則認為,政府應推動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措施,包括做好適當的外僱調控政策,完善輸入及退場機制,貫徹“本地工人為主,輸入外勞為輔”方針。

質疑推銷大量輸入外勞

特區政府政研室以統計局最新的人口普查為基礎,推出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預測澳門朝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發展到二零三六年,屆時人口規模將至八十點二萬人,當中外僱數目佔十五至二十萬人。政研室推論若按目前每年引入低於千名技術專才居留,難以滿足澳門長遠發展,需加大人才居留。近年一提到輸入外勞或引進人才等敏感議題,定必引起社會極大回響。對於政府有關推算包括人口、外勞及專才等數字,坊間有所保留,並不太認同。有團體一言導破稱,諮詢文本提出的三個方案預估未來人口達到七十五萬至八十五萬人以上,並非以本地居民為主體來預測人口規模。團體指出,現時剔除外勞及外地生後,本地居民人口為四十多萬人,按多年來本地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算,預計二十五年後本地居民人數在六十萬人左右。諮詢文本卻將本地居民人口與輸入勞動人口混為一談,存在推銷大量輸入外勞的意圖,質疑政府誘導市民支持大量輸入勞工。

意見又指,近年本地出生率已顯著上升,但文本只片面鼓勵生育,卻未見有迎接新生人口的政策,而澳門年青一代升讀大學率已逾八成,將來就業人口學歷水平必然繼續提升,擔心引入專才一旦被濫用,會削弱本地年青一代向上流動的機會。認為政府應以本地人口發展為立論主體,把未來輸入外勞人口列為政策變項,各歸其位。在諮詢會上亦有意見稱,政府一直強調輸入外勞僅作為填補本地人才不足,但現實卻與補充原則背道而馳。在缺乏監管下,大量外僱佔據本地理想職位,導致本地人長期缺乏晉升機會。以新加坡及香港為例,當地外僱多從事基層工作,不存在競爭問題;反觀本澳,絕大部分仍屬打工仔一族,一刀切輸入外地專才,既削弱本地人才的培訓及投入,亦阻礙本地人向上流動。意見促請政府制定短、中、長期人口政策,以「培養本地人為主,輸入專才為輔」,避免專才輸入成為隨便引入人口的突破點,在人才培訓方面更需要與就業掛勾。

人才培訓與就業掛勾

眾所周知,澳門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之高居世界前列,若如文本推算,本澳未來增多三十萬人口,土地資源是重大問題,現時進行中的新城填海區規劃,考慮人口數目亦只不過十多萬而已,在這片彈丸之地必須首先解決土地空間使用率及承受問題。坊間不少意見主張本澳較適合低度人口規模,重要是提升人口素質,才有利發展,同時在土地和房屋問題上亦要作出充分考慮。至於引入外僱政策,坊間估計未來會加大引進技術移民,惟政府至今並沒有釐清技術移民的標準,由於大量輸入外僱,會對本地居民就業造成巨大衝擊,建議設立長遠機制,例如引入及完善退場機制,保障本地人有晉升機會及發展空間。提到人口政策,必需考慮經濟發展,博彩業乃本澳經濟龍頭,但現時博彩業從業員教育水平參差,缺乏專業技術培訓已為人詬病。博企職工團體認為,提升博彩業從業員質素刻不容緩,未來的人口政策應加大在職人士的教育培訓,鼓勵進修,以提高本澳服務業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