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延長開放
  • 女子冒充參茸店負責人詐騙街坊58萬元
  • 布林肯訪華期望此行富有成效
  • 王毅晤匈外長 冀歐盟理性看待中國發展
  • 分別有議員提出書面質詢
  • 氣象局料今驟雨轉趨頻密
  • 【起火單位火光熊熊冒黑煙】湖畔大廈單位火警逾百人疏散
  • 管理學院提民航發展策略建議 倡設民航專業學位課程育人才
  • 三展館設逾千三展位 旅博會本周五揭幕
  • 料5至6月每周平均辦三場會展 貿促局:參展客商逾1.4萬人次
  • 深合區真金白銀助澳青創新創業 議員籲推新政鼓勵澳人赴琴就業
  • 深合區推扶持辦法促中葡科技合作 商會冀擴大開放吸引外企落戶琴澳
  • 湖畔大廈單位火警逾百人疏散
  • 賀一誠指深澳產業合作迎發展機遇
  • 巴坡沙泳池水質未達標 暫停開放
  • 採購法規範投標人合適性及廉潔法
  • 澳琴露營節將延期舉行
  • 商務部反對歐盟突擊檢查中企辦公室
  • 外電指以軍進攻拉法僅待獲批
  • 疑涉債務糾紛 尼籍外僱被水果刀刺傷

全澳機動車逾二十萬輛 控制增長尚在紙上談兵

2013-10-27 20:13
不知不覺,小城十年交通大計《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方針公布已一年多,當中明確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又以控制私人車輛增長手段,打造澳門成為宜行宜遊的綠色交通城市,提到控制車輛增長,當局目標是希望年增長率由過去十年百分之五點七,降至未來十年內百分之四,說時遲,那時快,本澳機動汽車數目已超過二十萬輛。過去一年政府努力調研,惟政策至今仍處於紙上談兵階段,卻未見有太多實質措施。交通事務局早前便聯同一班外地學者專家公布本澳車輛購買及使用稅費調研結果,研究指出,如不推動新的車輛管制措施,預測本澳至二零二零年,部份繁忙路段平均車速會由現時每小時十五公里,下降至每小時五公里,與步行差不多,意味著居民的出行時間會大大增加,輕軌落成前,交通堵塞情況會更嚴重。不過外地專家指出,經驗告訴大家,強制手段不見得能減少車輛增長,按現時澳門經濟條件,加上與珠海區域發展,車輛增長可以預見,難以抵擋。既然擁有車輛改變不了,改變使用行為,令車輛不過於集中在同一地點和時間出現才是重要。

研究指出,澳門車位總量尚算足夠,問題在於分佈不均,加上本澳停車收費平均每小時一至三元,相比鄰近地區處於較低水平,以台灣為例平均停車收費為每小時澳門幣十元。加上澳門道路容量明顯不足,若泊車維持低收費,泊車難和行車更難的情況,恐將雪上加霜,建議按區份和時段訂出不同收費,可令停車資源使用更平均,加強車位流動性。是次研究和調查認為應以買車、持車及用車三方面管理私人車輛,當局稱會參考和調查各地經驗,並諮詢公眾意見,希望透過增加購買和使用車輛的成本,如加稅控制私人車輛的快速增長,調整泊車收費,誘導駕駛者合理和靈活利用泊車資源,並配合公交優先政策,希望能有效改善交通擠塞問題。當局將於今年首季推出諮詢文本,收集市民對加車稅和調整泊車費的意向,希望能落實有效的管理私人車輛措施,並強調加稅要有民意基礎和共識,泊車費則可按不同區域使用率作調整,可加可減。睇怕落實控車仍要等上一段間。

今年首季推諮詢文本

除此之外,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亦合配本澳環保工作的開展,研究

淘汰舊車,引入環保車的方案,包括訂出合理的驗車標準與檢驗制度,縮短車輛檢驗年限,加強檢控不符合標準的車輛;推廣及試行柴油車加裝尾氣過濾裝置計劃。當局希望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推廣環保車,包括環保電單車、輕型汽車、巴士等,並由政府部門優先推動汰換。推動環保車方面,《修改〈機動車輛稅規章〉》法案去年已獲得立法會表決通過,符合環保排放標準的輕型汽車可獲減免機動車輛稅率百分之五十,上限為澳門幣六萬元。不過有投棄權票的議員就批評法案與當局減少車輛增長的交通政策背道而馳,並指出澳門車輛密度早已是全球之冠,政府施政無論是從道路交通政策,以至環保措施的推行,都應從減少車輛增長角度及方向作出考量。當局卻單一以減稅來買車,作為減少空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只會鼓勵賣車及換車,實質上會刺激汽車數量增長,不利環境的改善。

治標更要治本

小城澳門面積僅二十八點多平方公里,地少路窄,人多車多,交通擠塞的主因,一年過去,政府提出不少治理政策,但本澳交通問題依舊,塞車愈發嚴重、各種交通事故有增無減、車量排放污染環境,作為一個旅遊城市,走到街上只有窒息感覺,卻無休閒嘅感受。面對交通擠塞問題,當局基本束手無策,控制車輛增長還在研究思考階段,為鼓勵大家使用公交,減少揸車,政府投入大量公帑,推動新巴士服務模式,結果到處巴士,一車接一車,跟公交專道無異,加上發財巴、旅遊巴,每日穿梭於主要幹道同旅遊區,同時私家車輛新車落地愈來愈多,又因為「搭的難」,政府多發二百個的士牌,全澳二十多萬輛機動車,路路暢通就出奇。政府正研究加強對機動車輛管理,並與環保局就尾氣排放標準進行諮詢,推廣環保車,計劃縮短驗車年期等等,一大推措施和政策,其實只屬補救性質,見步行步,卻未見有系統針對解決核心問題,治標不治本,問題愈來愈大,政府必須綜合分析本澳實際環境、人口及交通情況,盡快落實控制車輛增長的有效措施。

 

 

 

縮短驗車年期恐擾民

對環保所起作用不大

為回應不斷提升的環保要求,以及配合本澳路陸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環保局和交通事務局正就車尾氣排放標準及完善驗測制度進行公眾諮詢,當中建議收緊現時柴油車的排放標準,為其餘在這方面仍處於空白的車輛訂定排放標準,又建議縮短各類型車輛的驗車年期,消息公布後社會有不同的睇法,對於政府放風,將會大大縮短電單車和輕型汽車首次驗車年期,有意見認為此舉若為環保作用不大,相反是擾民措施,主要是「墨魚車」較多出現在營業車輛身上,何況現時已一年一次「驗身」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全澳二十多萬輛機動車,縮短驗車年期將加重驗車工作量,屆時需要投入更多設施和人手,即使如政府所言將工作外判,亦要考慮質量和監管等問題。故有意見提出應著力抽檢工作上,甚至強制年限淘汰車齡老舊的營業車,方為實際。

現時在本澳行駛的二十多萬輛機動車中,除柴油車的黑煙排放已訂定標準外,其餘車輛的尾氣排放標準仍處於空白。政府推出的諮詢文本提出管制在用車尾氣排放及完善現有檢測制度,當中建議摩托車、汽油車及天然氣車於定期檢驗中除需符合原有規定的檢測項目外,增加符合尾氣排放標準的要求,以填補有關標準的空白,並建議將現時柴油車煙霧排放限值由現時六十收緊至四十五。但運輸業界對收緊標準有微言,並指出內地和香港柴油車煙霧排放限值分別定於五十至六十,認為諮詢文本設定標準過高,會令中小微企出現困難,尤其教車業界因受限於車種功能和用途,未必能找到適合的新車款更換。

收緊尾汽排放標準

諮詢文本又建議縮短驗車年期,營業車輛和重型車輛維持每年檢驗一次,非營業輕型汽車由現時首次註冊後滿十年必須驗車,及後每年亦要檢驗一次,改為六年、八年、十年及後每年驗車一次,電單車則改為首次註冊後滿三年、五年、七年及後每年驗車一次。有團體認為縮短私家車驗車年期對環保作用不大,因本澳不少十年車的性能依然良好,反而營業車輛多出現噴黑煙情況更多。雖然本澳營業車輛每年都要驗車一次,但除了的士,其他營業車輛鮮有淘汰。有團體建議政府加強對營業車輛包括的士、巴士、旅遊巴、賭場巴等的檢驗和監控黑煙,並考慮規範十二年營業車輛必須強制淘汰,可有效減低環境污染。有議員亦指出,澳門私家車行車里數日均四十公里,使用十年總里程還不到香港正常使用的三年,相對較少出現“殘車”問題,當局計劃縮短驗車年期,必需提出充分科學數據。

加強抽驗營業車

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有關標準訂定除參考國內、外地標準外,亦根據了本澳實際情況考慮,將柴油車煙霧排放限值收緊至四十五是相對合適範圍。研究指出,即使收緊後現時約八成半的柴油車仍可達到標準。研究又指,電單車的排放是最主要的空氣污染源,一般出廠後行駛里數到達一萬五千公里至二萬公里,排放機件會逐漸失效,按本澳電單車一年平均行駛里數大約五千公里,除建議訂出一氧化碳及碳化合物排放標準外,將首次驗車縮短至三年有其必要性,亦是科學判斷。對於社會有不同意見,環保局稱除參考鄰近地區相關規範的發展及經驗,亦會考慮本澳實際情況,綜合分析訂出適合本澳的排放標準。當局會在諮詢期結束後整理收集到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建議方案,提升有關政策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預計今年完成匯總文本,明年制訂法律法規草案,正式開展立法工作。

縮短驗車年期有必要

政府亦考慮到縮短驗車年期後工作量將會增加,有計劃將部份驗車工作下放私人機構做。而現時鴨涌河汽車檢驗中心驗車量已接近飽和狀態,為應付日益擴大的驗車量,政府在氹仔正興建新汽車檢驗中心,預計明年二月完成平整工程,並爭取二零一四年啟用。新驗車中心的驗車線將較現時增加一倍,大大提升檢驗容量。不過有意見指出,不計未來增長,單以現時車輛總數計算,縮短驗車年期將令現時驗車工作量大增’三倍,就算政府外判相關工作,恐怕仍難以招架,政府必須預先對可行性作出充分評估。

 

 

 

 

 

 

 

巴士服務不爭氣

公交優先路難行

公交優先是本澳十年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的核心,?新巴士服務模式正正是推動公交優先的種子,政府投資近五十億元公帑決意栽培,希望大家齊來品嚐公交果實,可惜只得外表,果心卻爛透,一年多以來,三家巴士公司服務質素和安全問題惹來坊間連番詬病。新巴士服務模式被彈的多贊的少,各間巴士公司卻提出加服務費申請,雖然在社會輿論壓力下有關申請程序被暫時凍結。但交通事務局今年二十億元開支預算中,有近兩億元已準備用於巴士服務費的調升,加服務費似乎勢在必行。對於是否已落實調升服務費,調升幅度是否之前提出的二成三,各間巴士公司升幅是否一致,一點九億元的預算是否已封頂等問題,當局均未有正面回應,只稱基於接到各巴士公司提出加服務費的申請,故在下年度開支預算中需要作出有關考慮,一切是按原有機制進行預算。當局又解釋由於巴士經營成本增加,包括司機工資也有增長,調整服務費是希望巴士服務能達到合理服務水平,調升巴士服務費是會按原有合同計算當局會視乎服務、安全及班次有否改善和達標,綜合考量調整巴士服務費價格。

特區政府為公交優先甘願做“虧本生意”,經營新巴士服務,並按路線里數、班次及車型等外判於三巴士公司,七年合約預計耗資四十九億元公帑,最終大概只能回收二十億車資。相反,營運商無須擔心收入來源,只要開足班次幾乎穩賺,何樂而不為。但新巴士服務模式運作一年多,究竟有否達到市民心中的服務質素,從坊間評價可知一二,服務是可以透過各種手段改善,更值得關注反而是涉及巴士的交通意外頻仍,過去一年成為巴士輪下亡魂者不少,社會一直要求提升巴士司機安全駕駛意識,言猶在耳,剛踏入二零一三年,又發生一宗涉及「綠巴」的奪命交通意外,巴士司機涉嫌過失殺人被調查。政府必須認真監督巴士各項運作,從營運、服務,以至安全的整體表現上落實?罰分明制度,鼓勵巴士公司盡力提供完善巴士服務。

投資大劣評多回報小

現時調升巴士服務費程序仍被凍結,當局稱會視乎各間巴士公司在引入評鑑制度後的服務和表現能否達到要求,始會考慮解凍。但交通事務局局長江雲強調除了看服務和表現外,亦要尊重合約精神,整體考慮調升巴士服務費。究意該不該加、點樣加,大家有不同睇法,市民對三間巴士公司服務亦非一面倒。有關注團體認為當局要思考調整服務費方案,建議按各間巴士公司的表現分開調整,如根據居民滿意度及巴士公司管理質素等考慮,令服務未如理想的營運商有改善空間,推動巴士公司持續提升服務,如果統一調整所有巴士公司的服務費,便會出現「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情況,不利巴士公司持續提升服務。

當局稱,在過去一段時間經過監察,各間巴士公司在開學日、十一黃金週及大賽車中均通過考驗,服務基本達到要求。他認為持續改善和監察是有必要,亦希望市民在監察過程中給予意見,令巴士工作更到位。巴士服務評鑑制度今年初會試行,按照巴士安全、司機態度、班次、營運公司管理四個大方向進行評核,各間巴士公司原則上同意引入有關制度,現時正研究細節工作,並將委託獨立第三方機構協助評鑑工作,對於三間巴士公司改善服務的進度不盡相同,有意見認為服務理想或未達標應該分開對待和處理,當局會朝著該方向思考,研究將評鑑制度與調升服務費掛鉤。

服務費與評鑑機制掛鉤

除了巴士服務費,總預算中還包括逾四億元的新區巴士服務費,當局繼續加大資源在公交身上,四億元新區巴士服務費預算,主要用於石排灣新社區和澳大橫琴校區接駁至北區、中區及南區的新增巴士路線,當局稱,為方便市民出行,減少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班次密度不能太低,加上路線長,故預算較大。汪雲指,新區巴士線不包括在現有巴士路線的重整計劃上,而路線重整工作今年初會進行諮詢,希望在保留原有快速和主要幹線上,對基礎路線進行調整,並考慮加設輔助線,目標是提升巴士服務之餘,減少道路擠塞。成效如何,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