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深宵獨留快餐店學生已交社工局跟進
  • 物業商業登記官職權擬下放
  • 港珠寶玉石廠商會考察琴澳覓商機
  • 澳門樓市「全面撤辣」措施明起生效
  • 有教育團體指青少年犯罪呈年輕化
  • 團體辦活動冀促人工智慧資訊交流
  • 培正路環校部今年招生約400人
  • 福隆新街研增夜經濟旅遊元素
  • 國家民航局啟用M503航線兩銜接航線
  • 2023年第2第3季預算執行及使用率理想
  • 【撤辣】周六起取消涉不動產三項印花稅
  • 有交諮委倡完善氹仔區步行系統
  • 團體組織義工上門排查颱風隱患
  • 橫琴線行車系統設備9月完成安裝
  • 教育界: 小學生涉襲長者 敲響家校合作警鐘
  • 【準備就緒】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周日起一連三日舉行
  • 據報以色列向伊朗發射導彈
  • 陳志玲: 福隆新街步行區初期成效良好
  • 樓市明起全面撤辣
  • 2024年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及發展資助計劃 下周一起接受申請

尊重兩制差異

2012-12-30 00:00
錢子

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三週年,鄧小平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已經在澳門實施了十三年之久,由以前的「摸著石頭過河」,變成了今天經常掛在口邊的口號,新上任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剛也稱,十八大對澳門有專門的論述,澳門今後只要處理好中央和特區的三個關係,即:既堅持一國,又尊重兩制差異;既維護中央權力,又保障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既依靠祖國內地強大後盾,又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同時按照中央要求,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發展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澳門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說到「既堅持一國,又尊重兩制差異」,筆者感慨萬千,記得曾有人點評一國兩制,一句說話已經一矢中的,句句到肉。這句說話是這樣的︰「內地注重『一國』,港澳注重『兩制』。」筆者看罷,真覺得一語道出現在內地與港澳關係的困境。這樣的情況實在不難從一些內地人與港澳人的罵戰、網頁留言、討論帖等發現;上升到政治層面的話,處理內地中央與港澳關係以及一些敏感議題,都會感受得到。這就是身份認同與政治關係的問題。

港澳人一般對外會自稱為「香港人」、「澳門人」,而不會稱自己是「中國人」,內地人對此似乎反感。不少內地網友在與港澳網友展開罵戰時,從字裡行間不難留意到一種態度,就是你們香港/澳門是中國的一部份,從秦朝起已是中國一部份,祖先源源來於大陸,來於中原黃河,能否不愛列祖列宗?你們是中國的骨中骨,肉中肉,榮辱與共。又或是如果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同胞都有錯的話,不知愛什麼才好?如果只是一味憎惡一味排斥,怎樣才可以變法令中國真正強大?還有你的祖先都是來自大陸,你身上的血永遠都是中國人的血。而港澳人由於曾割離中國受到殖民統治,加上許多歷史原因,在身份認同方面,對著英國人/葡國人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但一般而言都是說自己是香港人/澳門人,而非中國人。出現這種現象完全是歷史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中國」本身這個詞已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可以是政治上的中國、地理上的中國、文化上的中國、歷史上的中國等等。港澳人不稱自己為「中國人」,其實最大的原因,相信是希望將自己與「大陸人」區隔開來。內地人早已在港澳被戲稱為「強國人」,究其原因是很多到港澳旅遊的內地遊客,不文明、不守規則,令人討厭,才會將這種爭議愈演愈烈。其實不文明的人,到哪裡都被人討厭,只是在港澳,這種人多為內地人,加上一般港澳人的一種反共情緒/情感,才將事件演化成這般模樣。

除了身份認同上的「一國兩制」,還有「一國兩制」的真正實際意義,政治上的「一國」與「兩制」

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保留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港澳實行高度自治,自治權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及審判權(包括終審權)。特別行政區政府只對國防和外交無管轄權,由中央以國家名義行使。理論上特區內的事務,除了國防和外交,中央政府都不應干預,但事實又是否這樣呢?

根據基本法,中央政府對港澳的管轄限於國防與外交,所以在港澳設有外交部特派員公署以及駐有解放軍,可以理解。除此之外也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而從近年窺探港澳的政治事件,可以看到中聯辦發揮的作用已非單純的「聯絡」,而是具有統戰意味,統戰是甚麼大家也都明白吧。

新任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近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央的權力並不限於通常所強調的外交權、防務權,還包括: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審查和發回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決定部分全國性法律在特別行政區實施;對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其修改的最終決定權;決定特別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解釋基本法;修改基本法等等。」

有法律界人士批評,其實上述的「權力」,在法律上不是每一項都是實權,例如任命行政長官,是任命香港人(小圈子或最終普選)投票選出來的人,而不是以中央意志任命;而有些權力例如審查和發回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以及決定部分全國性法律在特別行政區實施,這是主權的延伸;而例如決定特區進入緊急狀態的「權力」,其實某程度上來說只是行使國防權力的延伸。

在香港很多遊行,都不難見到民眾反對「西環治港」(西環為香港中聯辦的所在地);在選舉時也會發現很多「問卷調查」徵集選民意向,是否作為配票之用不得而知。但從日常新聞、政治活動等不難觀察到,中央政府在港澳的權力(勢力),又豈止國防與外交呢?

若然張曉明與李剛都提出要「尊重兩制差異」,那麼可不可以真的做到「兩制」,讓港澳真的能「高度自治」,中央政府遵守基本法,只負責國防和外交?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提出來的偉大構想,但在實際執行的層面以及法律方面仍需大量的研究理論工作,而這些理論必須是中立的、從法理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某些政治角度出發。只有深刻客觀地理解「一國兩制」,才能尊重兩制差異,避免再發生兩極化的現象。 

 

 

 

歌舞昇平?

降香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十三週年的大日子,本澳有多項慶祝活動。解放軍駐澳部隊早上7時半在新口岸駐軍大廈舉行升國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暨解放軍進駐澳門13周年。其後特區政府早上8時在金蓮花廣場舉行隆重升旗儀式,行政長官崔世安主禮,特區各主要官員、中央駐澳官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觀禮;澳門中聯辦新上任的副主住李剛亦出席升旗禮。升旗禮後特區政府舉辦慶回歸酒會,多位政經商名人出席。奥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在下午舉行慶祝澳門特區成立13周年體藝匯演,活動由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主持啟動儀式。不少市民與家人到場觀看演出,當局統計有超過一萬四千人參加。此外,特區政府慶回歸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活動,由五大洲為主題的大汽球拉開序幕,五十六個隊伍陸續出發,途經大三巴街、花王堂前地、老人院前地、高園街、美珊枝支街,以及望德堂區一帶,並在塔石廣場匯演,吸引大批市民遊客沿途參與,感受節日氣氛。

如果你在回歸這天的假期有參與上述任何一樣活動,是否感受到澳門回歸以來欣欣向榮,經濟騰飛,勢頭良好,為自己身為澳門人而自豪?的確,這麼多的慶典活動,真的為人們的眼球帶來歌舞昇平,國泰民安的畫面,而事實上回歸以來澳門是否只有這好的一面?

讓我們把畫面轉到另一邊廂,多個團體合共約一千一百多人分別在北區多個地點發起遊行。其中,新澳門學社發起的守護澳門遊行約有一百人參加,他們要求反貪腐、保民生、立法會全面直選,亦對高樓價作抗議。此外有博彩業從業員遊行,要求全面控煙。而在不同的遊行隊伍中,又有超齡子女家長要求家庭團聚,以及要求家暴法涵蓋同性同居等。

貪污腐敗、官商勾結、小圈子選舉、樓價高企等等,伴隨著澳門的經濟騰飛一起到來,政府卻沒有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對策,即使中央領導人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政府似乎也視之如耳邊風。走在遊行隊伍之間,對比起上述的歌舞昇平,會真切的感受到我們居住的小城原來不是這般的國泰民安,而是充滿很多不同的問題。

每逢熱門的遊行示威日子又或敏感日子,也總會剛剛好遇著一些特大型活動舉行的日子。例如回歸當日總會遇著大型匯演和巡遊、某團體的兒童節慶祝活動總會選擇在六月四日舉行,又例如數年前實施新道路交通法時有人發起電單車遊行,結果塔石廣場舉辦了一個電單車展之類的活動。以上事件是否純屬巧合,留待諸君好好細味評論。

國慶也好,回歸也罷,都是值得慶祝的日子,政府舉辦活動與民同樂實不為過。只是在歡慶的同時,我們有沒有想到其實居住良久的小城其實很多事情已經病入膏肓,但礙於政治問題,加上澳人較政治冷感,雖然感受到種種社會毛病的澳門人比比皆是,卻鮮有澳門人親身走上街表達訴求。

回歸過去,遊行過去,澳門亦回歸平靜。但社會上諸多問題,在遊行後亦未能得到解決,其實想要解決種種問題,需要你和我的力量,共同建言進策,共同監督,以不同方式表達訴求,而不是只沉醉於歌舞昇平當中。而政府也應重視民意,對於市民表達的訴求予以尊重,貫徹到實際政策中,真正做到「陽光政府.科學施政」。

 

 

 

 

思考節日的意義

維靈

聖誕節剛剛過去,即將迎來新的一年,首先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在來年幸福快樂源源不絕。

說起節日,在以前節日給大家的感覺都是非常強烈的,不同的節日能帶給大家不同的氣氛,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慶祝節日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但各種節日的氣氛卻逐漸傾向單一化,甚至有不少年輕一輩根本不知道每個節日慶祝的意義何在,實在令人擔憂。

由於各大節日都被列為公眾假期,人們在假期自然會多了時間來吃喝玩樂,又或大舉購物,又或者預先安排好年假來個數天的輕鬆之旅,久而久之,這些活動便成為了過時過節的「指定動作」,人們也慢慢從期待各式各樣的節日慶祝活動改為期待這些「指定動作」。各種節日的意義漸漸離人們而去,商業味道卻有增無滅,難怪教宗也在聖誕文告中提到聖誕節越來越變得商業化,過份重視慶祝,而忽略了基督降生的重要意義。

筆者並非在此向各位傳教,但教宗所言甚是,將其言論放諸各節日而皆準。以下就讓筆者為大家數一數在很多人心中每年有那一些大節日︰倒數節(除夕和元旦)、逗利是買新衫節(農曆新年)、復活蛋節(復活節)、糉子節(端午節)、月餅節(中秋節)、登高節(重陽節)、以及聖誕老人禮物大餐節(聖誕節)等。大家在這些節日除了會做上段所指的「指定動作」外,還會做該節日特定的指定動作如倒數、逗利是等等,很多人已經忘記了每一個節日以及在該節日會做的傳統項目當中原來的意義,只知道節日就可以放假,放假就會吃喝玩樂又或出外旅行。商家也藉此機會大肆宣揚享樂購物消費主義,以期能在大時大節中大撈一筆,在濃厚的商業氣氛渲染下,節日原來的意義已被人們忘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只有玩樂的主意。

將一些日子訂為節日,有著其歷史和文化上的意義,以前大家都會知道各個節日的來源,並世世代代相傳,但時至今日,問起不少年青人和小朋友,他們大多都不知道有關節日的來源、意義、習俗了,取而代之的是知道上面的所有「指定動作」,發展至此不禁令人傷悲,慨嘆我們的文化傳承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節日與一般假期的最大不同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聖誕節、復活節放假是為了讓教徒參與宗教禮儀、農曆新年放假是為了讓大家共聚天倫、清明節放假是讓大家祭祀祖先,連最常放假的星期日,也是源於聖經中的安息日,給大家參與彌撒,以及一天休息。

記得從前澳門街上的燈日燈飾充滿濃濃的節日氣氛,尤以橫跨在大馬路上面的牌坊型燈飾最為印象深刻,但時至今日,以聖誕為例,只有數處地方有搭蓋馬糟作為裝飾,其餘澳門絕大部份的地方都被聖誕老人、馴鹿和各式各樣的聖誕禮物、燈飾淹沒了。

澳門中西文化交融,文化底蘊深厚,因而節假日也比其他地區較為多樣化,希望這良好的傳統能得以維持,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和歷史意義也得以傳承下去,別讓澳門只有世遺而慢慢喪失文化底蘊。 

 

 

 

為同胞上一課公民教育

語菊

聖誕節假期剛過去不久元旦又來臨,內地不少旅客以自由行方式到澳門旅遊消費,無論是噴水池市中心、娛樂場、酒店、名店街都遊人如鯽,國內旅客紛紛來澳一擲千金,有的來博彩碰碰運氣、有的與家人或朋友或情人來澳旅遊輕鬆一番、有的則血拼名店商場,總之,大家到來澳門均各有使命在身,這也令小城各處顯得十分熱鬧。

鄰埠香港則更為熱鬧,各大商場、地鐵站、行人專用區、名店街均擠得水洩不通,商場面向內地旅客展開一輪輪攻勢,各大宣傳物品均用上簡體字,對持有內地證件的客人提供多種優惠等,所到之處無不充滿大陸旅客,好不熱鬧。

內地旅客除了將大量資金帶來港澳消費外,也為港澳帶來不少副作用,像一些文明程度不足的舉動例如尖隊、隨地拋垃圾、隨便半蹲在路邊等等,相信不少港澳市民對此深有感受,港澳台算是在中國整體來講公民平均素質比較高的地區,除了為內地旅客提供優閒旅遊目的地外,能否提供多一個功能,就是以身作則教育他們從而提高公民水準?把港澳一些好的經驗學回去,這樣對他們個人、家庭以至我們國家都有莫大的裨益。

人多首先出現的必然是排隊問題,常聽到很多人投訴不少內地遊客都不適應排隊文化,遇到長長的人龍時總是想盡辦法打尖,內地公民教育力度不足的惡果可見一班,實也難怪,在內地無論事無大小,乖乖排隊的話只會讓一些無禮的人搶佔先機,所以大家為求自保,在社會上能爭有一席生存之地,便慢慢養成這種打尖的習慣,甚至變成了本能,故此他們當中有一部份人不懂自覺排隊遵守規則秩序絕不令人意外。香港「排隊文化」世界聞名,無論是購物、領取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由於大家都自覺遵守規矩無一越雷池半步,故即使不習慣排隊的內地旅客也會乖乖地跟著筆直的人龍排隊。

亂扔垃圾這個惡習雖然全世界所有地方都不能百份百地完全避免,但以中國整體來看,港澳地區的情況已經不算嚴重,街道上垃圾不是太多,而人們大多都自覺地遵守規則。相反在內地不少街道,經常都會見到垃圾堆處處,情況慘不忍睹。在香港的旅遊區,由於假日人比較多,垃圾量也因而大增,有些旅客可能忍受不了要手持垃圾步行至幾步以內的垃圾桶,貪方便地將垃圾丟在地上,澳門旅遊區如是,令掃街工人們苦不堪言。

聖誕前夕的澳門回歸日,有團體發起遊行,他們選定的遊行路線經過一些有遊人出現的地區,不少內地遊客看見遊行示威都有駐足觀看,一方面可能因為內地幾乎沒有類似的表達意願活動,另一方面可能也想看看這幫人到底在搞些甚麼等。路上各人看見遊行示威後都會議論紛紛,有些會認為澳門現在這麼好景,又常常派錢,不明白為何還有人不滿要示威;有些則認為這幫人吃飽飯沒事幹出來遊行一下叫囂一下博取大家的注意罷了;而有些人,看著這等情景便會在心中反覆思量。相信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維權示威抗議活動,港澳對他們的啟示功不可沒。

人們去旅遊不但只是享受當地的美食、購物、遊覽景點,更重要的是感受當地的文化,在內地公民素質整體水平有待提昇的現在,港澳地區若能透過向自由行旅客以身作則,定必能為全國人民水平提高盡一分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