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深合區羽毛球隊訓練基地舉行集訓
  • 氣象局料週六日驟雨增多有雷暴
  • MIECF吸引逾416間參展商參與
  • 國家生態部指澳生態環境品質向好
  • MIECF探討綠色技術應用推城市轉型
  • 京抨美或再制裁華晶片企
  • 傳王文濤將訪歐 討論電動車補貼調查
  • 【逾230個攤位】香港工展會一連四日舉辦
  • 美式桌球賽:陸進尚9比5贏徐德煌奪冠
  • 復活節大巡遊吸引大批市民旅客觀看
  • 灣仔海關檢9600瓶侵權白蘭地
  • 復活假首日至下午5時入客7.8萬人次
  • 【經大橋出入境車流創新高】首季逾64萬輛次港澳單牌車出入境
  • 有香港旅客稱乘金巴來澳需時長
  • 國際環保展論壇探討綠色技術應用推動城市轉型
  •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下午入境人流眾多
  • 內地旅客:復活假酒店價升無礙來澳意欲
  • 太極拳械及青少年武術賽下周一展開
  • 治安警7天檢控130宗行人違規
  • 邁阿密:拉芭堅娜擊敗阿莎蘭卡入決賽

市政建設涉及城市規劃 影響深遠必需廣泛諮詢

2012-11-25 00:00
民政總署繼重整義字街區遭到商戶痛駡後,最近西灣湖夜市計劃又惹來民間強烈反對。兩項計劃不同的地方是前者既有的市集模樣瞬間被夷平,民署強調是考慮公共安全,希望透過規劃解決人車爭路,整頓小販和商販擺賣亂象,尤其要延續市集經營特色,結果事與願違,重整後區內人車流大減,馬路感覺是寬闊了,乾淨不少,惟往昔繁華熱鬧、人頭湧湧的市集氣氛,蕩然無存,充分反映小城生活文化影像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踪。後者卻千方百計想將恬靜的湖光景色弄得塵土飛揚,為了增加旅遊元素,將?無僅有的宜人景觀商業化,滿足旅客需要,卻忽視居民所需。兩者共通點是諮詢過去草率,同樣按住民署思路提起諮詢,過程又不對口,應諮詢卻未有得到諮詢,此乃特區政府久醫不治的老毛病。義字街重整和西灣湖夜市,雖屬民政建設,但牽涉到城市規劃,影響深遠,必需從長計議,考慮周詳,不能單一思考,廣泛諮詢少不得。

義字街重整覆水難收,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夜市),去年尾諮詢了一個月,之後再無下文,當大家差點忘記之時,最近民署始將微調後的方案公佈,消息一出,即引起社會極大回響,當中出現不少反對聲音,認為不該在恬靜的西灣湖攪夜市,大殺風景。面對此起彼落要求擱置的聲音,民署自我中心地認為出現反對皆因大家不了解。不過市民及團體質疑西灣湖是否夜市的最佳選址,並認為澳門有更多其它地方可以考慮,包括新城填海用地、下環街、舊區,甚至葡京酒店對出的圓形地,或者政府收回的閒置土地等等,希望政府以保育環境為前題,而不是以補救方式硬推夜市。西灣湖夜市被批評假諮詢,無真正聽取民意,民署則再三強調該項目已獲廣泛諮詢。

政府與民間諮詢落差大

民政總署指出,諮詢是透過各種形式、多種渠道包括社區座談會、社團、業界介紹會以及街頭展覽等,向本澳不同界別、社群介紹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並開放多個途徑吸納社會各界對項目的意見。一個月的諮詢,民政總署共收集六十三份意見文件,經歸納整理為一百七十八條意見/建議。當中以對“交通安排”的意見最多,佔整體意見的兩成多,其次是“功能分區”的意見,佔近十一成七;對“環境污染/影響景觀的問題”的意見共有二十九條,佔一成六。在收到的一百七十八條意見中,明確反對在西灣湖設立綜合旅遊項目的有八條,另有四條意見建議另覓地點。不過有民間團體在民署公佈計劃後進行過實地調查,還有網上民調,收集到的民意數量卻較民署的官式諮詢為多,反對西灣湖設夜市更佔了大多數,與民署調詢產生強烈對比。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於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期間,就民署推出「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並針對西灣湖的慣常用者及附近社區居民進行街頭問卷調查,在西灣湖畔成功訪問了二百七十五名市民,當中近七成四受訪者不知道民署有進行諮詢這回事。結果亦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不贊同在西灣湖廣場設立夜市,對於西灣湖廣場及周邊設施的功能定位應以服務遊客為主,還是服務市民為主,受訪者中選擇服務遊客僅佔百分之四點四,選擇服務市民約佔六成四,兩者並存或無意見約佔三成,反映受訪者未能認同該項目的服務定位。七成三受訪者更反對以夜市取代西灣湖廣場現有功能。民間團體今次的調查多少反映即西灣湖慣性使用者及西灣湖附近社區居民對於設夜市想法,與民署的諮詢節然不同,兩者最大具別是民署已將西灣湖市夜定性,諮詢多圍繞設計和內容,相反民間團體最想知道是西灣湖該不該設夜市,顯然後者更貼近民眾所想所知。

反對市夜選址西灣湖

其實坊間並非討厭夜市,而是反對在西灣湖設夜市,好明顯大家是不想失去本澳一個碩果僅存、既怡人又舒服的休憩湖區,不竟澳門人可以享受的空間已不多。當然市夜也有支持者,並認為澳門市場缺乏夜間消閒、購物、宵夜的好去處,大型娛樂場酒店幾乎成了唯一的旅遊資源,市夜開發對於受困租金和人資問題的中小企而言,有百利無一害,夜市設於澳門半島亦是最理想的做法,不過選址除考慮地方大小,人流量及交通配套等等問題外,亦要顧及市民意見。城市規劃師指出,夜市的設立和內容,不單涉及城市定位,還牽涉到西灣湖本身的功能定位,西灣湖畔為西南區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若改變成商業區域,政府有否措施或空間填補非常缺乏的公共空間予市民,加上西灣湖區與將來的新城填海區關係密切,土地利用必須符合規劃,有必要慎重考慮。

好的諮詢可以集思廣益,壞的諮詢等同閉門造車,好的規劃是建設,壞的規劃是破壞,正如義字街的傳統市集模樣,未有加以規劃發揚,反而將之推倒,還望可以重來。同樣地西灣湖原本就屬於景觀區,特區政府花子不少功夫保留和發展至今時今日難得的景致,卻又為了開疆僻土推動經濟活動,將之催毀,最怕倒頭來得不償失。現時西灣湖市夜計劃幸被暫時喝停,再來一次諮詢,還望政府能認真看待民意,多一份思考,留一片淨土。

 

 

 

 

 

 

夜市建基生活飲食習慣

蘊含著歷史文化難模仿

今次政府提出西灣湖夜市計劃,先不論選址是否恰當,就夜市本身而言,澳門有否文化條件設立。眾所周之,夜市乃是地地道道的生活文化,普通老百姓晚間消遣的地方,以夜市頗有名氣的台灣為例,大大小小夜市豐存著當地的獨特文化,夜市是台灣一大特色,且非常發達,不但與民衆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呈現出台灣一般市民的生活與文化,吃、喝、玩、樂、穿、戴、用等,都可以在那裏得到滿足,當中更離不開小吃,台灣小吃種類多樣化,舉凡蚵仔煎、鹽酥雞、臭豆腐、甜不辣、燒仙草、刨冰、蚵仔麵線、台南但仔麵、炸雞排、花枝羹、筒仔米糕、滷肉飯等等,皆是台灣風味獨特的小吃名食,便宜又好食,是台灣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台灣夜市還有供一家大小玩樂的攤位,這是台灣夜市最大特色,正所謂“有得食又有得玩”,不少都是全家帶著小孩子總動員逛夜市,一邊吃一邊玩。

台灣夜市一般是在黃昏開市,僅有少數是在上午開始營業,夜市多位於交通樞紐、廟會與市集處,人流較最旺的地方。匯聚在夜市的小吃攤,滿足了來往人群的口腹之欲,經過時間的考驗,漸漸建立口碑,得以繼續經營,最終做到成行成市,部份檔口更是歷史悠久的老站。人多的地方自然有商機,小吃攤效應吸引人流,帶動了民生消費商品的進駐,市夜周邊往往聚集了許多售買各式各樣小商品及工藝的地攤、服飾店、鞋店、百貨公司,以及各類餐飲,不僅帶動了區內的發展,更因規模逐漸擴大,在政府設計規劃,並配合當地特色,形成吸引遊客冒名而來的「觀光夜市」。台灣各地區均有夜市,並且成為民眾的生活中心,即使在偏遠鄉村,也有定期的夜市,將市集日子定為每逢初一、十五或每周某天晚,是台灣特有的文化現象。?

台灣市夜悠來已久

早期臺台灣夜市的發展類似古代的廟市文化,廟宇所在之地,即為人潮聚集之處,攤商依此而聚合成市。台灣著名的饒河街觀光夜市就伴隨在松山慈佑宮旁邊,士林夜市則源起於慈諴宮,寧夏夜市亦有陳祖宗祠。台灣部份夜市形成的原因,不一定與寺廟有關,交通便利或地理因素,反成較為重要之原因。台灣小吃與夜市文化獨一無二,從中嚐到不只地道美食,還能細味當地的風土人情,夜市反映了當地的人文特色,販賣的產品以平價為主,小吃美食更是夜市軸心,其他包括日用品、服飾、電子產品等。有人話台灣夜市是台灣文化的縮影,相信去過台灣夜市亦會認同。

市夜非本地文化

逛夜市是台灣人晚上外出消遣的習慣,很普通很地道。反過來澳門人的習慣是到大排檔和晚間營業的食肆宵夜,即使如此,至今仍無法自然地凝聚出所謂的“宵夜街”,這與地區人口和和經濟活動規模有很大關係。特區政府推出夜市計劃,開宗明義是以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純粹是旅遊項目的開發,名為夜市,實際是將美食節規劃擴大,完全缺乏地道風味,雖然文化可以用時間來培養,但飲食習慣難以改變,要成為澳門人常去的夜市,繼而持續運作下去非易事。舊區亦曾辦過類似夜市及美食項目,但整體效果有限,好大原因是買的大多是其他地方的小吃,全無本土風味可然,若單靠豬扒包、雞蛋仔、魚蛋、糖水又不足撐起整個夜市,由於規模小,加上缺乏內容,吸引力不大,開始時反應還不錯,但熱度很快就冷卻,歸根究底,這個並不是澳門人的飲食文化。

 

 

 

 

 

 

西灣湖夜市遇民眾反對

政府軟化再諮詢三個月

民政總署為落實二零一零年施政報告中建議利用西灣湖為“試點”,發展夜市綜合旅遊項目,於去年十一月推出新的西灣湖夜市規劃方案,擬設休閒餐飲空間、特色餐飲區、文創禮品街、美食廣場、露天劇場,以及公共停車場,並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諮詢。事隔隔一年,民署公布經諮詢後作出的微調方案,原則上保留原有內容,結合西灣湖特色元素,完善周邊配套設施,並以公開競投方式,發展一個具有澳門特色、文化娛樂、飲食購物的旅遊區,以推廣具本澳傳統特色的飲食業、手信業,從而提昇澳門旅遊吸引力,豐富居民的休憩生活。並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標。消息一出,卻換來連串反對和質疑,包括夜市選址和環境評估,均被批評未有公開討論和清晰說明,結果新規劃公佈後不到半個月,政府在負面消息不斷的情況下,唯有就該項目重新諮詢三個月,交回公眾決定西灣湖的命運。

微調後的新規劃方案指出,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位於澳門半島西湖廣場西側一塊岸邊空間,總用地約二點二五公頃。民署表示,項目空間的改造經吸納諮詢組織、公眾諮詢、環評等意見,整個旅遊項目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微調,主體功能項目共有五項,包括休閒餐飲空間,原方案是由七間約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店面和室外茶座組成,新方案保留原有功能,並在室外茶座增加固定式遮陽設施;特色餐飲區原方案是利用湖岸風光特色,放置三艘船型的餐飲建築物,以此營造特色濱海空間,新規劃是放置一艘西式船舫用作特色餐廳,內含二千平方米的餐飲空間;商業手信街原來設計利用現有碼頭特色,沿岸佈置十三個以售賣紀念品的攤位,新方案增加至十五個攤位;美食廣場原定有五十一個攤位,現減至四十五個攤位;露天劇場則調整朝向至澳門旅遊塔,並規劃設置於地段的最南端,提供不同類型的戶外表演,新規劃車位數量亦有所增加。

規劃僅對原方案作微調

民署更獨立委托環境評估公司(艾奕康澳門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的初步環境影響評估工作。該評估報告是依照澳門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指導、參考香港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等,對項目在施工期和營運期可能引起的空氣質素影響、噪音影響、水質影響、廢物管理和光污染等進行識別、預測和評估,並對其可能的剩餘和累計影響進行分析。環評結果指出,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在有效實施提出緩解的應對措施後,可以滿足澳門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參考的香港環評準則之要求。澳門生態學會則認為全面的環評報告尚未完成,環保局亦未給予意見,市民未清楚了解的情況下,建議民署現階段暫緩招標啟動程序,待相關程序完成後,重新啟動項目更有利。

民政總署管委會主席譚偉文和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在輿論壓力下亦先後作出回應,起初態度強硬,並指出西灣湖設計夜市計劃在施政方針提出已有兩年,計劃經過長時間研究,包括環評報告、諮詢和技術評估,是整套計劃。有關市民言論和意見,可能是對計劃和過程不太清楚所致,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清晰、透明向市民公開相關計劃、過程、諮詢情況和結果。特區政府會繼續聽取意見。不過坊間對官方解釋並不滿意,要求擱置計劃或再次諮詢的聲音熾熱,行政長官崔世安亦要親自開腔回應問題,同時指示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現階段務必做好兩工作,民政總署及跨部門工作小組須向居民清楚解釋早前已完成的公開諮詢過程、諮詢報告及環評報告,此外有需要時延長諮詢期,讓更多居民參與和發表意見,以利政府的科學施政。他強調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並非單純面向遊客,必須得到澳門居民的認同才可具體展開。

公眾決定西灣湖夜市去留

對於特首的言論,坊間不少人以為西灣湖得救,惟隨後政府多個部門聯合說召開記者會說明西灣湖廣場夜市計劃,只不過重複微調的方案、諮詢數據及環評分析,確未有正面回應西灣湖夜市會否擱置或重新諮詢,仍然堅持是大家對方案不了解始反對。還以為民署鐵了心要向西灣湖動手之際,記者會當晚政府卻發出新聞稿稱,基於社會對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之關注,特區政府決定延長有關諮詢工作,包括舉行公眾說明會,以及訂立為期三個月之公開諮詢期,繼續聽取市民意見。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發表明年度施政報告時亦再次表態,西灣湖綜合旅遊夜市計劃要重新諮詢三個月,原定明年招標工作將順延,如果多數居民反對會擱置計劃,並呼籲居民積極表達意見。其實諮詢質量和數量比起時間來得重要,民署一次欠奉的諮詢,結果令提出了兩年的夜市構思,要再次重新諮詢公眾,費時失事,亦充分反映當局工作明顯有缺失地方,有需要檢討,尤其在諮詢機制上必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