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神十五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 明返回地球
  •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誓就職
  • 日職:FC東京 2-3 橫濱水手
  • 澳電: 週三中午用電量超2019年最高峰
  • 日本本州等地暴雨一死數十傷
  • 歐陽瑜:強化產業導向課程建設
  • 賀一誠會見港議員交流發展意見
  • 【柴米油鹽加左價?】有團體建議加大民生日常用品價格監測
  • 專家:神舟飛船穩定改動少保障航天員安全
  • 【天氣熱用電破記錄】澳電︰5月31日用電量破紀錄
  • 賀一誠會見港議員加強港澳合作
  • 耿爽:美舉措必將對朝形成更強烈刺激
  • 加拿大東部歷來最嚴重山火廿萬人需疏散
  • 大橋口岸車道已完成多次優化升級
  • 珠海92個停車場可識別港澳車牌
  • 有團體辦活動鼓勵戒煙
  • 世界單車日 比利時多措施推廣
  • 分齡游泳賽:陳浩華男子400米自由泳奪冠
  • 世界女排:國家隊名古屋站三戰全勝
  • 當局辦義教及科創行程助青年發展

警員素質

2012-09-09 00:00
嘉圖

從小我們就教育小朋友,警察叔叔保護我們生命財產,是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不少幼稚園學生在街上看見了警察叔叔,都會立正敬禮大聲高叫︰「警察叔叔!」更有不少人在聽完對警察叔叔的描述之後,立志長大成為警察,為社會為市民服務。警隊更不時作出相關宣傳,以前就有句「有困難,找警察`」的口號,呼籲大家有需要時向警方求助。這個觀念十分深入民心,連小朋友也知道,故也曾發生一些小朋友不見了玩具打電話到九九九求助的個案,雖然小朋友不懂事濫用了求救熱線,但也從中看到警方在市民心中的形象,真可謂由三歲到八十歲也一樣深刻。

人越大,聽的故事越多,越發覺大人在自己小時所講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幻象,又或者,只是騙騙小朋友而已的把戲。就如前面所講,小時候聽到關於警察的都是一些美好方面的描述,人大了,怎麼英雄般的警察叔叔會變成了「有牌爛仔」?怎麼街邊的三姑六婆說了幾十年都在講「好仔唔當差!」?為甚麼以前老在班上搗亂鬧事的一些學生書讀不成卻當了警察走來保護我們?怎麼越來越聽到很多關於警察的負面新聞?為何槍枝不是用來對付破壞我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壞人,而是在遊行示威發生小衝突時用來向天開槍?為何交通叔叔抄牌只會抄平民老百姓,遇見一些較為名貴的車時個個都怕怕不敢抄?為何小時候覺得站在路上指揮交通很威武的的警察,現在很多時只是跟著交通燈號來指揮,有時甚至光站著那裡不知在幹甚麼?為何警員在示威場面中看見傳媒採訪便大為緊張,不時做出疑似阻撓採訪的動作?為何警員對鏡頭那麼敏感,人家才拍一拍你工作英明神武的樣子就說人家侵犯私隱結果鬧下天大的笑話?這一些一些都讓小時候把警察當作英雄的每一位大為不解,是否理想與現實總有那麼一點點距離?

一個政府、甚至可說一個地區的形象,極大程度是依靠前線人員來建立的,如果某部份前線執法人員的水平是如斯低劣的話,則市民還會對這個所謂的紀律部隊,甚至對整個特區政府還有信心嗎?讓某些質素這樣差的警員來保護自己的性命財產,真的可謂一步一驚心。

其實要提高警隊素質,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為甚麼這樣說?大家都可能會很老生常談地說應從教育入手,對警員多加教育,例如局方應對前線人員發出工作以至處理前線各突發事項的相關指引、適時為警員安排進修課程、在警校培訓時從起初灌輸正確意識等等,但難度在於幾點,一來未能即時見效,二來每人吸收的程度不同,即使有多好的教育,前線人員吸收不到那麼多的知識,到最後有可能也是徒勞無功。

時代變遷,對擔任警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警方要做到不斷求變,除了在硬實力上多花工夫例如加強隊員的心理素質、以及大規模購買槍枝和武器等,在軟實力方面也不容忽視,可以多學習應變技巧、電腦知識等。如果軟硬實力兼備,相信警隊素質順利提高指日可待。

 

 

 

 

撤回國民教育

非凡

香港國民教育風波鬧得熱烘烘,遊行、示威、佔領政總、罷課、絕食,充份體現出香港人在捍衛其核心價值,就是民主和自由。

國民教育方案甫出台,便被各方批評為共產黨式的洗腦教育,內容與內地的政治科目差不多,雖然紅味不夠內地濃,但亦是一味唱好共產黨的豐功偉業,將黨犯過的錯輕描淡寫,試圖將學生訓練成愛國機器,在教師手冊中更要求教師引導不夠愛國的學生要培養出愛國情懷。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中,中央只對國防和外交有管轄權,但卻不能干預香港的教育政策,共產黨這個「進步無私的執政集團」真的偉大,完全違背了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宗旨,把洗腦教育引進香港,正正就是干預香港獨立自主的教育政策。

梁振英政府上台後,香港政壇懷疑他是地下黨員的呼聲不絕,而事實上,上台後迫立法會通過新政府架構方案,最終被駁回,更被建制派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批評。上任後不久便立即推國民教育,顯然是向中央獻媚的一關。

推行廿三條時,政府不停提出要參考外國經驗,但當外國經驗不能有助自己推銷政策時,政府又會改口說有自己國情之類,「特事特辦」。看國民教育便知道,人家外國辦的,是「CivicEducation」,即「公民教育」,中心是向學生展現自己國家所有不同面貌,包括做過好事的、做過錯事的,最終是希望教導學生能深入了解自己的國家,不要重蹈前人的錯誤,要擁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這些外國經驗,當然對不上共產黨希望洗腦的胃口了,故此政府自然視若無睹。

其實國民教育當中所涉及的議題,基本上也能由歷史科及公民教育科所包含吸收,例如國民教育要求學生了解中共歷史,這不也是每一本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必備的內容嗎?教導學生做個好公民,要有愛國的情操(不是愛黨),不也是公民教育的一個必修課題嗎?要強化學生對祖國的了解,僅僅加強這兩科的教育便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弄一個國民教育課出來。打開課本一看,盡是唱好一片紅色河山之聲,共黨執政多年犯下的錯誤卻只是輕描淡寫,難怪支持國民教育的建制派議員候選人蔣麗芸談到六四事件時會說「每個國家不同時期都死了很多人,我們應該向前看」這般完全不了解國情的言論。

看見學生運動一步一步升級,本以為開學後會慢慢歸於平淡,怎料各位學生及在職人士,一邊繼續上班上學,下班下課後便立即趕到政府總部門前繼續集會繼續抗爭。另一方面,多位藝人、學者、前學運領袖以及很多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市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支持這群為公義發聲的學生,可見香港人對抵抗中共洗腦教育的決心!可惜梁振英政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時至今日亦未對市民抵制國民教育作出真切的回應,仍然停留在派出林鄭月娥發表聲明的階段。學聯亦表示行動將會升級,呼籲各位學生於週二罷課抗議。

身在澳門的我們,雖然政府並未在教育政策上推行所謂的國民教育,但實際上紅底學校多年來已經向學生灌輸「愛國」意識,加上各大「愛國」社團日以繼夜用蛇齋餅糉吸引一群一群的市民,澳門所面對的情況比香港其實更為嚴峻,故此,在支持香港學運的年輕人的同時,作為澳門人,亦要好好思考一下,為何香港提出國民教育,反響會如此之大?反觀澳門早已是逆來順受。

一個地區的公民,睡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都在裝睡。香港人,起來吧!呼籲港府立刻撤回國民教育科!這裡有一群澳門人聲援你們。

 

 

 

 

教育的意義是甚麼?

路嘉

早前在網絡上閱讀到一篇文章,提到中國學生跟歐美學生學習歷史科的分別,大概是這樣的︰中國學生的考題通常會問一些比較資料性的、能輕易在書本上查到的問題,例如甲午戰爭的經過、賠款、影響等;而歐美學生的考題則比較傾向令學生思考更多,例如問假設蒙古軍隊沒有攻打至歐洲,現在的歐洲會在政治、社會、經濟上會是甚麼境況等。又記得之前有權威機構做過統計研究,發現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比歐美學生為強,但創造力則相反,歐美學生更勝一籌。這兩件事說明了甚麼?

內地、香港、澳門以及台灣,用的都是較為傳統的一套,簡單來講就是一直為人詬病的「填鴨式教育」,硬把一大堆資料灌輸給孩子,整天要求學生背這個背那個。我絕對認為背誦是學習知識的不二法門,也知道很多基礎知識也必須由背誦開始。但是,正如著名物理學家愛恩斯坦所言︰「書本有的東西我是不會背的。」我們何必迫學生去背一些背了也不見得有任何用處的資料呢?注意,我稱學生被迫背誦的東西為「資料」而不是「知識」,因為就正如上面甲午戰爭的例子,中國賠多少兩白銀、不平等條約有甚麼內容等,完全可以在書本翻幾翻就查到,如果在互聯網搜尋則更加快。這些東西我們要求學生們背誦,又有甚麼意思呢?

相反,外國教育方式則較注重學生發表其個人見解,再以歷史科為例,人家問學生的,並不是問這些所謂「資料」。即使同樣是考甲午戰爭歷史,他們的問題可能會是「如果清廷沒有挪用軍費擴建頤和園,中國海軍得以強大的話,現在的亞洲會是甚麼的局面?」之類的問題。他們所著重的,並不是要學生背誦一堆又一堆的資料,而是通過學習知識,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中國千百年來就是一個屬於考試的國家,試想想多少莘莘學子埋首苦讀十年寒窗,都只為在科舉上考取功名,謀得一官半職。由高考、大學入學試、甚至中小學的考試等可以看到,學生的生涯已由學習知識、培育個人獨立思考能力演變成為應付考試。因為整個社會遊戲規則就是這樣,成績好、多參與課外活動就能獲得更高的賞識,導致整個社會的應試文化非常嚴重,甚至出現某校碩士生見工二百次不果的那種疑似「高分低能」的現象。

另一方面,中國式的教育,不只是上述的填鴨式教育那麼簡單,中國式教育並不著重學生從中學到甚麼知識和人生道理,與其說是教育,倒不如說是一種職前訓練好了。前陣子,澳門舉行首次中央招聘,近兩萬人瘋狂報考,為的就是能獲得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人望高處,政府工正所謂「人工高福利好」,吸引眾多青少年目光沒有任何不對。只見報名的一個個年輕人,均出示大量甚麼證書、文憑之類,彷彿他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都在學習這些證書上所載的技能,準備將來考入職試之用,但究竟有幾多人能在童年時真正享受到兒時的快樂呢?

教育真正的意義,是希望通過傳遞知識,令下一代傳承上一代累積的智慧,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以及教導下一代人生的道理,使他在大千世界短短人生數十年間得以受用。

對了,還有一種中國式教育剛才沒有提到,那就是︰洗腦。

 

 

 

學生會

天興

學生,是社會的良心。作為一個學生,正值人生的青春歲月,血氣方剛,敢作敢為。社會上不少抗爭,都是由學生發起的,就看我們中國,袁世凱簽署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後,當時的學生發起學運,繼而演變成一個席捲全國的愛國運動,更形成了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近代從政治上到文化上的影響,都是佔著一個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到廿多年前春夏之交,當時中國民主改革呼聲越來越高漲,胡耀邦去世後一群學生集體哀悼,演變成全國性的爭取民主運動,可惜最後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只能在槍炮聲中告一段落。

事隔二十多年,香港政府硬銷國民教育,一群學生發起抗爭,遊行、示威、絕食、靜坐、「佔領政府總部」等,到了開學,大家都要上班上學,但行動仍然持續,不少市民放工放學後仍然力撐學運,諸位學生的勇氣和決心可嘉,而香港學聯已表示將會舉行罷課以表達不滿,已有多間大專院校學生組織響應。

不平則鳴,是從小就學會的道理,但有多少人真的會付諸實行?這些學生,不畏強權,不怕日後被打壓,年紀輕輕出來「搞風搞雨」,就是希望得到社會關注,推動政府撤銷國民教育科。在這件事上,學生團體以及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功不可沒,應記一功。

反觀澳門,學生的社會參與程度不高,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所辦的活動基本上也是以各種興趣活動、聚會、運動等為主,澳門的學生會沒有好像鄰埠香港又或是祖國的先輩們,能夠領導旗下的學生,對社會上敏感的議題發聲,為不公平不公義的事情出力。廿三條諮詢期,由數間大專院校學生合辦的《關你廿三事》最終因受到巨大政治壓力,而被澳門大學以沒有場地為由取消,學生們有沒有為此發過聲?政制改革諮詢,政府硬銷主流意見「+2+2+100」,並以上衛星的速度迅速遞交了十萬份意見,學生們又有沒有為此發過聲?絕大部份學生團體都沒有表達過任何「非主流」的意見,又或為此舉辦過任何非鼓吹贊成的活動。

澳門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其實可以做更有力、更有意義的工作,澳門年青人社會參與程度日益提高,學生會可以充當領導角色,對於社會上的不公平事,應勇於團結發起抵制抗議等社會運動,藉此領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時事。即便是不舉辦與政治有關的活動,也應該多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尤其是義工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各項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學生是社會的良心,而學生會更應充當這些良心們的帶頭人,帶領學生尋求真理與公義。所以若要做好工作,必首先建立好自己的公信力。只可惜某些大學的學生會,可能由於學生人數眾多、屬會繁多,致令每每換屆選舉都選情複雜,甚至出動宣傳片等各種手段,選舉後又互相揪出對方的不是,甚至聽說曾召開聽證會。弄得有如真的選舉一般,但真正選舉又看不到這群人的參與。

看看歷代先賢以及我們的左鄰右舍,學生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澳門的大專院校學生會,別在只辦一些吃喝玩樂的活動吧,多關心社會,多為公義發聲,這才是一個學生應有的所為。鄰埠反對國民教育,正是一個好時機,可以讓各學生會組織同學就澳門若實行國民教育會引來甚麼問題等熱烈討論,讓學生能通過學生會這個媒介來關心社會,而非只有在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