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灣仔海關檢9600瓶侵權白蘭地
  • 復活假首日至下午5時入客7.8萬人次
  • 【經大橋出入境車流創新高】首季逾64萬輛次港澳單牌車出入境
  • 有香港旅客稱乘金巴來澳需時長
  • 國際環保展論壇探討綠色技術應用推動城市轉型
  •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下午入境人流眾多
  • 內地旅客:復活假酒店價升無礙來澳意欲
  • 太極拳械及青少年武術賽下周一展開
  • 治安警7天檢控130宗行人違規
  • 邁阿密:拉芭堅娜擊敗阿莎蘭卡入決賽
  • 【綠色公眾日】MIECF最後一天將開放公眾參與
  • 業界認同立法打擊“零負團費”
  • 聯合國法院促以解除加沙援助限制
  • 港珠澳大橋口岸離境車道車流消退
  • 文綺華料復活節假日均十萬旅客
  • 業界冀修法規範零負團費
  • 王偉中:攜手港澳加快建設世界級灣區
  • 博鰲論壇澳志願者稱更了解國家發展
  • 橫琴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協會成立
  • 陳建華年內兩破澳門百米記錄超預期

對中國改革有信心也需有耐心

2013-11-14 20:13
【新華社北京電新華社記者金旼旼謝鵬】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已經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討論,海外經濟學家和觀察家紛紛在第一時間發表看法。不過,與會前較高的論調相比,國際分析人士對會後公報的解讀存在分歧,還有人認為公報內容不夠具體,不及預期。

其實對中國來說,無論是“不虞之譽”還是“求全之毀”,都是其經濟重要性的反映,應以平常心對之。國際社會對這次會議前前後後高度關注的現象本身,也是中國經濟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要深入理解三中全會公報所釋放的改革信號,需提防兩種誤判傾向:其一,是不切實際地希望中國全部改革難點能在三中全會“畢其功於一役”;其二,是在未獲取全面信息的情況下過於草率地對中國改革失去信心。

在會前,海外分析普遍將關注焦點集中在金融、土地、戶籍、國企和財稅等領域,並期待三中全會能立刻拿出具體明確的改革措施。由於公報對金融、戶籍等領域的改革著墨不多,引發部分猜疑。

然而,這種過高、過細的預期本身,就是對中國經濟的一種誤解。從過往看,三中全會一般只做綱領性部署,鮮會涉及具體改革措施,通常只是開啟一系列改革的大幕,而不會將整套具體改革措施“和盤托出”。例如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兩年後,包產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才確立。

因此,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公報未包含細則,不應被視為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美國一位知名中國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迪也認為,公報已指明瞭改革方向,公報中的綱領將有待更多具體內容來填充。

事實上,不少海外媒體和分析人士已注意到這點,並開始將關注方向轉移到即將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上,以及未來可能出臺的更多細節改革措施。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中國經濟研究員杜大偉說:“三中全會公報中加快改革的意圖十分明顯……儘管有些領域的改革沒有詳盡描述,但未來一段時間將逐步明確。”他認為,這些領域可能包括戶籍、土地和金融市場改革。

雖然海外輿論對會後公報的反應存在分歧,不過總體上對中國改革前景依然樂觀。中國改革的長期關注者、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就認為:“總的來說,在這個階段推出強力改革措施非常令人鼓舞。”

應該說,本屆三中全會公報突出強調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這一市場化改革方向下,應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抱有堅定信心。但同時也應意識到,全面系統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穩中求進”的改革基調不會變化。因此,在對中國經濟擁有信心的同時,還應對中國改革抱有更多耐心。

正如瑞銀全球資管首席策略師愛德華·邦對記者所言,從全球大圖景看,隨著美、歐、日經濟起伏,未來三到五年內全球經濟版圖或將出現新變化。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機”非常好,中國決策層需更審慎地把控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全局,為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謀算長遠。(參與記者:樊宇、曹筱凡)

 

 

 

 

 

 

泰國特赦法案之亂宣告完結

新華社曼谷電新華社記者常天童明大軍】由於執政黨為泰黨提交的特赦法案深夜被泰國國會上議院全票否決,曼谷街頭的抗議示威漸漸平息。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否決徹底卸掉了總理英拉背負在肩的特赦法案包袱,同時也讓反對派失去了攻擊政府的一大口實,有助於政府擺脫多方的攻擊。

根據這份被稱作“一攬子赦免”的法案,從2006年9月19日軍事政變至2013年8月8日期間所有涉及政治集會的罪犯將獲得赦免。但反對黨和當地媒體均認為,特赦法案是為流亡海外的前總理、英拉的哥哥他信量身定做的。

法案險些導致英拉陷入深度危機,英拉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領導的街頭集會示威已經頗具規模。

為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英拉一週內三次發表緊急電視講話,再三表示願意在特赦法案問題上退步。

此間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從英拉當時的表態來看,為泰黨政府可以說已經在特赦法案問題上基本說明瞭立場,特赦法案後又被上議院否決。如今,嚴重影響泰國政局的特赦法案流產,同時也意味著他信獲得特赦的可能性基本消失。

就在上議院對特赦法案進行審理的當天,民主黨領導的反政府集會示威達到幾天來的最高峰。

由於民主黨此前要求為泰黨和國會在當地時間11日下午6時之前從國會撤出特赦法案,而這一“最後通牒”沒有得到滿足,民主黨集會主要領導者素貼在萬人集會上號召,全國反對政府的民眾從13日起罷工三天,停止向政府納稅,同時宣佈他和其他八名議員決定從議會辭職。

素貼的這一舉動立即受到為泰黨的反對。為泰黨發言人說,將對素貼等人提起訴訟,指控他們犯下公開煽動破壞社會穩定罪和叛國罪。

雖然聚集在曼谷市中心的集會人群並未完全解散,但人數已明顯減少。不過,仍然有反政府人員要求英拉政府為提出這一特赦法案向民眾公開道歉。

英拉政府上臺以來,經過多年內亂的泰國逐步恢復經濟發展,保持了4%以上的增幅,特別是泰國的旅遊業增勢喜人,民眾已越來越厭倦動亂和街頭政治。

法案被否,泰國商業協會立即發表聲明,呼籲民眾停止集會,說如果抗議再繼續下去將嚴重影響國家經濟、投資者信心和旅遊業收入。泰國商業協會、貿易協會和旅遊協會等紛紛表示,將不會響應素貼舉行罷工的呼籲。

泰國各行業協會還紛紛發表聲明,呼籲各派以民族利益為重停止對抗、反對暴力,呼籲民眾用理性思考和看待問題,拒絕暴力。

泰國26所大學也於11日發表聯合聲明,請政府推出解決國家問題、防止暴力事件發生的相關措施,同時呼籲所有各方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事件發生。

為泰黨目前已經向反對黨提出邀請,希望反對黨能夠派代表與政府共同探討解決政治分歧的途徑,以對話代替集會示威,並表示政府願意傾聽反對派的訴求。

 

 

 

 

 

中國打擊出口騙稅今年已挽回稅收損失30多億元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何雨欣)】記者近日從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獲悉,今年以來,中國對出口騙稅違法犯罪活動再度“重拳”打擊,截至10月底,15個重點地區稅務、公安、海關部門緊密配合,共檢查出口企業2000餘戶,直接挽回稅收損失30多億元。

2008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經濟的衝擊,中國連續多次大範圍提高出口退稅率,並陸續實施了海關無紙化通關試點、外匯核銷制度改革、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等便利企業出口的措施。

“這些政策極大促進了中國的外貿出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口騙稅成本,刺激和誘發了出口騙稅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目前出口騙稅呈易發、頻發態勢,已查處的一些騙稅案件涉案稅額大、涉及面廣。”稅務總局稽查局局長馬毅民介紹。

近年來,稅務總局對出口騙稅頻出“重拳”:一方面,與公安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緊密配合,建立聯合打擊出口騙稅長效機制;另一方面,連續三年部署開展稅收專項檢查,狠抓騙稅大要案件查處,持續保持對出口騙稅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

今年9月上旬,稅務總局和公安部聯合開展集中打擊出口騙稅違法犯罪統一收網行動。全國國稅、公安部門在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行動,共破案2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39名,初步統計涉案金額87.76億元,已挽回直接稅收損失2.74億元。

同時,一批重大騙稅、虛開案件在今年得到及時查處,例如,江蘇“1.22”騙稅案,涉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8億元,涉嫌騙取出口退稅1.32億元,抓捕犯罪嫌疑人32人。

馬毅民介紹,下一步,稅務總局將繼續紮實推進打擊出口騙稅違法犯罪工作,再出“重拳”,不斷深化與公安、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穩、準、狠地查辦一批大案要案,並定期向社會公佈相關案件查處情況,加大宣傳曝光力度,震懾犯罪,維護正常的稅收管理秩序和外貿出口經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