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深合區宣講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便利措施
  • 鄰地登革熱麻疹趨增 當局籲外遊提防
  • 3校21學生集體流感
  • 澳大辦兩會精神分享會
  • 新花園泳池下週一起向公眾開放
  • 黃潔貞倡提高涉未成年人性犯罪刑罰
  • 1-2月錄83釣魚短訊騙案失155萬
  • 賀一誠:續破解社會深層次矛盾
  • 宋永華:可從各層面推行AI教育
  • 【MIECF】論壇探討金融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 【MIECF】展商冀拓展中葡及大灣區市場
  • 【MIECF】機電工程師學會展出綠色技術
  • 【MIECF】本澳公司推免裝充電樁減申請手續
  • 中國停徵澳洲葡萄酒反傾銷反補貼稅
  • 內地北方多地受沙塵天氣影響
  • 韓國首爾巴士司機結束罷工 加薪4.48%
  • 市政署:日均2千7生鮮雞供澳
  • 三人籃球亞洲盃:澳門女子隊資格賽兩戰全敗出局
  • 珠海料大橋口岸明後日現入境高峰
  • 旅局料復活節旅客增 多舉措拓客

商務部:始終不渝推動內地與香港深化服務領域開放

2013-11-21 20:13
【新華社香港電(記者蘇曉)】國家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副司長呂繼堅20日在香港表示,中央政府將始終不渝地推動內地與香港進一步深化服務領域開放。

國家商務部和香港貿易發展局20日在港合辦第七屆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本次會議以“面向未來,服務全球”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內地和香港的超過350名企業代表參與。呂繼堅在會上作了“深化服務貿易合作,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內地對服務業的需求持續上升,服務貿易消費越趨多元化,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今年前9個月,內地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390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預計全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可達52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0%。

呂繼堅表示,香港是國際自由港和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也是亞洲服務業樞紐,有成熟專業服務市場、先進行業管理經驗和國際化服務貿易人才,對增強內地企業國際化競爭力和提升內地服務業水準具有重要意義。而內地巨大市場腹地、豐富要素資源,良好投資環境和對港優先開放政策措施,也成為香港繁榮穩定和服務業、服務貿易發展的堅實支撐。

呂繼堅說,內地與香港服務領域合作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加強兩地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合作可以為香港向世界級服務業高地挺進創造諸多機會,也能為內地製造業和服務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動力,中央政府將始終不渝地推動內地與香港進一步深化服務領域開放,提升兩地交流合作水準,實現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大發展。

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會上表示,中央政府訂下在“十二五”規劃期末,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基本實現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特區政府將繼續爭取內地在廣度及深度上都進一步對香港開放市場。

蘇錦樑表示,廣東毗鄰香港,是香港企業的投資重地,兩地合作密切。粵港率先於2014年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將有助港商在不同的服務領域儘早進入內地市場,也為2015年在全國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樹立楷模。

香港貿發局自2007年起,與國家商務部每年在港舉辦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推動服務貿易領域的深度合作。另外,今年5月,香港貿發局應商務部邀請,率領香港服務業代表團出席由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向內地企業展示香港服務業的優勢。

 

 

 

 

 

 

美國將繼續對中國等七國鋼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

【新華社華盛頓電(記者高攀鄭啟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9日稱,從中國、捷克、德國、日本、韓國、波蘭和俄羅斯進口的取向電工鋼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損害,因此美國政府將繼續對此類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名委員當天投票一致認定,有“合理”的跡象表明,7個國家的產品以低於公平價格在美國銷售,而中國的產品還得到政府補貼,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此前,美國商務部已於10月25日發起初步調查。美國商務部說,發起這項調查是回應美國AK鋼鐵有限公司、阿勒格尼技術公司和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申訴。這三家美國機構宣稱,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取向電工鋼傾銷幅度高達159.24%,補貼幅度超過2%,其他六國出口到美國的同類產品傾銷幅度從38.54%到257.61%不等。

取向電工鋼又稱冷軋取向硅鋼,是電力工業不可缺少的一種軟磁材料,主要應用於各種類型變壓器、整流器、電抗器及大電機等產品。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的取向電工鋼金額為120萬美元,從其他六國進口的金額從510萬美元到3820萬美元不等。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政策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當天的裁決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可以繼續對中國等7國出口的上述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美國商務部預計於今年12月和明年3月就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作出初步裁決。

歐盟曾於2004年對美國的取向電工鋼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在2005年終裁決定對應訴的AK鋼鐵有限公司徵收31.5%的反傾銷稅,對其他美國企業徵收37.8%的反傾銷稅,這項反傾銷稅為期5年,於2010年到期後沒有再延期。中國曾於2009年對美國的取向電工鋼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在2010年終裁決定徵收7.8%至64.8%的反傾銷稅和11.7%至44.6%的反補貼稅,兩項關稅為期5年,今年8月1日起這兩項稅率分別調整為7.8%至19.9%和3.4%。

美國經濟復蘇進程依然較為緩慢,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奧巴馬稱有責任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

【新華社華盛頓電(記者易愛軍周而捷)】美國總統奧巴馬19日呼籲國會參議院暫緩出臺制裁伊朗新舉措,強調在訴諸軍事手段等其他選項前他有責任尋求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

奧巴馬當天在白宮與參議院領導層及相關委員會主席和資深成員舉行了大約兩小時閉門會議。白宮發言人卡尼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奧巴馬明確表示和平解決伊朗核爭端“完全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卡尼說:“總統決意阻止伊朗獲取核武器,堅信通過和平途徑加以實現更為適當。因此,在訴諸包括軍事選項在內的其他選擇前,他有責任繼續推動尚在進行中的外交談判。”

他說,奧巴馬向與會參議員表明,在談判進行期間,參議院不應尋求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如果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不提出放鬆對伊朗制裁6個月以換取伊朗暫停部分核項目,進而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全面協議,那麼伊朗將會通過提高其鈾濃縮能力、增加濃縮鈾庫存、安裝先進離心機和推動反應堆建設等途徑繼續發展其核項目。

卡尼稱,六國提出的建議使得西方國家有機會中止伊朗核計劃所取得的進展,使計劃中的關鍵項目倒退,同時試探是否能夠與伊朗達成一項全面解決方案。

針對以色列和美國議員關心的放鬆制裁問題,奧巴馬表示,擬議中的放鬆制裁舉措將會有“限度”,屬於“臨時”和“可逆轉”之舉,而且放鬆的制裁金額將達到400億至500億美元的說法“不準確”。

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科克在會後告訴媒體記者,不少參議員仍然心存疑慮,擔心臨時協議將成為“新規範”並成為事實上的協議。他說,鋻於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裏德從程序上加以阻撓,參議院將難以在本月晚些時候到來的感恩節之前就再次制裁伊朗提出修正案。

美國國會眾議院已於今年7月底通過加重對伊朗制裁的議案,目標是在2015年前切斷伊朗所有石油出口。

伊朗堅持其核項目僅用於發電和醫療目的。魯哈尼今年8月就任伊朗總統後,伊朗和美國均表達了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意願並不斷釋放善意。但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本月7日至9日在日內瓦舉行的新一輪對話未能達成協定,雙方同意本月20日在日內瓦繼續會談。

 

 

 

 

 

 

“海燕”重創菲律賓給世界警示(詳版)

新華社馬尼拉11月20日電(國際觀察)新華社記者趙潔民譚衛兵】根據菲律賓官方20日上午公佈的最新數據,超級颱風“海燕”已造成菲4011人死亡、18557人受傷、1602人失蹤。

分析人士指出,“海燕”襲菲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除了其本身來勢洶洶外,受災地區基礎設施落後,菲政府對災害估計不足,防範措施不到位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颱風“海燕”是今年全球海域生成的最強颱風,自8日淩晨起,先後6次登陸菲中部東薩馬省和萊特省,中心最大風力一度高達每小時314公里。颱風肆虐時,狂風暴雨瞬間把屋頂和汽車掀翻。6米高的巨浪將沿海城市的建築夷為平地,臉盆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重災區萊特省塔克洛班市屍橫遍野,交通電力設施被徹底摧毀。

災後初期,由於電力、通訊和供水系統被嚴重破壞,中部多個省份無法與外界溝通,救災物資無法及時抵達災區。饑餓難耐的當地部分災民闖入商店哄搶食物和其他物品,塔克洛班陷入無政府狀態,當地居民惶恐不安。

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主任愛德華多·德爾羅薩裏奧說,颱風“海燕”導致菲全國44個省份的214萬個家庭近千萬人口受災,其中,因災被迫轉移的災民數量超過440萬人。初步估算,颱風對菲農業和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損失高達120億比索(約合2.75億美元)。

菲國家經濟發展局日前說,受颱風“海燕”影響,菲第四季度和全年的經濟增長都將減緩,甚至明年的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菲律賓對這次颱風事先有所準備,也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但颱風的摧毀力之強、影響範圍之廣超出所有人預料。災後頭一週,政府救災行動遲緩,大批救災物資積壓在馬尼拉和宿務,而重災區的災民無衣無食,在饑餓與絕望中掙扎。缺乏警力加之賑災物品遲遲不到,災區哄搶事件層出不窮。因此,菲政府受到外媒和國際組織的批評。菲總統新聞辦公室負責人埃米尼奧·科洛馬表示,政府將在適當時候檢討危機應急反應機制。

隨著國際援助源源不斷輸入菲律賓,災區情況逐漸得到改善,大部分災區的通訊已恢復正常。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總幹事埃瑟琳·庫桑19日在馬尼拉說,仍有60萬台風倖存者沒有得到任何援助。部分省份電力供應尚未恢復,許多省的救援通道仍未打通。

災區重建已在各地陸續開始。菲政府初步估計中部災區重建將需要2500億比索(約合57.3億美元)。菲國家經濟發展局19日說,將制定一個統一的災區重建計劃。

比重建更具挑戰性的是,颱風使菲全國500萬工人的生計受到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將被迫跌入貧困線之下。

颱風“海燕”無疑是菲律賓歷史上有記載以來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受損最嚴重的天災之一。

“海燕”造成如此巨大損失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這次颱風的風力超強,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小時314公里。

其次是受災最嚴重的塔克洛班及其附近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萊特灣西北部一個形如漏斗底部的灣畔。據當地官員和目擊者說,巨大的風力導致萊特灣西北部的海平面上升了6米左右,海水倒灌,如同海嘯一般,瞬間摧毀從海岸到內陸1公里地帶的幾乎所有建築。

再次是當地的基礎設施落後。塔克洛班雖是萊特省的省會,但由於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建設,如沿海防浪設施、市內排水系統以及電力供應和道路設施都比較落後,大多數市民居住在用木板、鐵皮等輕型建材搭建的簡陋房屋中,根本經受不起強颱風和洪水的侵襲,而其他嚴重受災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也都基本相似。據菲減災委和救援人員說,大多數遇難者都是被淹死或被海水沖毀的電線桿、房屋木柱等物體撞擊後喪生的。

此外,對颱風危害重視不夠,防範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此次傷亡慘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位於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是一個颱風頻繁造訪的國家,平均每年有20餘次颱風襲境。民眾對颱風習以為常,而政府部門的防範和預警措施也不到位,因此近年來每逢大一點的颱風襲境,總有人員傷亡和財產嚴重受損的情況發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所長威爾·斯蒂芬說,儘管現在還不能將像“海燕”這種個別強颱風歸咎於氣候變化,但有一點是值得世人關注的,這就是氣候變化正在導致地表水變暖,進而增強颱風的能量。“海燕”這次重創菲律賓無疑給世人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