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港入境處料五一黃金周590萬人次通關
  • 日圓貶勢止不住 日銀最快周五出手干預
  • 同方威視歐洲辦公室遭突襲搜查 商務部表示強烈反對
  • 教育基金舉辦學校發展資助計劃說明會
  • 港珠澳大橋五一假期小客車免費通行
  • 藥監局週日維護電子系統 部份服務暫停
  • 神十八升空在即 發射場準備就緒
  • 李靜儀冀優化港珠澳大橋公交服務
  • 女籃銀牌賽:江門 95-24 鮑青網青協
  • 巴士增支付方式 旅客:更便利
  • 【2024聯合國大學人工智能會議在澳舉行】歐陽瑜:高新科技產業各項政策正按步落實
  • 五一將至 旅局積極籌備迎客工作
  • 籃球銀牌賽高級組:加義之友 88-92 藍英
  • 文化體驗工作坊發掘傳統之美
  • 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橋小客車免收通行費
  • 雷軍:小米SU7鎖單量逾7.5萬 全年交付目標10萬輛
  • 美強制TikTok不賣就禁 周受資:將提法律挑戰
  • 亞冠:橫濱水手射碼淘汰蔚山現代首入決賽
  • 習近平:面向戰場建設一流軍醫大學
  • 桌球世錦賽:丁俊暉不敵利素禾斯基首圈止步

<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weight: 700"> <img border="0" src="../images/d.gif" width="12" height="12"></span><b><span style="font-size: 9pt">&nbsp; </span> <span style="font-size: 9pt" lang="zh-tw">濠話坊<font style="font-size: 11">:

2013-12-15 20:13
胡言

根據有線電視與公共天線公司日前簽署的合作協議以及三方共識,協議中訂定未來天線公司只會提供四十條頻道,建議由十五條數碼頻道和二十五條模擬頻道組成,包括澳視澳門和翡翠台等常見免費頻道。但由於數碼和模擬兩者有九條重複,故實際只有三十一個不同的頻道。這三十一個頻道當中,並不包括澳廣視旗下兩條免費頻道澳視體育和澳視高清,這表示由這兩個頻道所提供的英超、西甲球賽等熱門體育直播節目,以後將不能再經天線公司傳送至每家每戶。意味著市民要看在家中合法收看電視直播球賽,就只能成為有線電視客戶,或自行搭天線接收。

公共天線可謂澳門其中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澳門當年不像香港擁有自己的電視台,向外接收電視訊號並向澳門居民發放需求越來越大,便衍生了公共天線行業的出現。公共天線是否合法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至回歸前澳葡政府將有關牌照批給予有線電視,公共天線自此變為「非法」,後來政府更曾表明要取締天線公司,引起業界強烈不滿,由於澳門大多數市民都是通過公共天線收看電視節目,當中亦包括澳廣視在內,故此每當出現重大衝突時,公共天線公司都會中斷電視訊號以示抗議。

有線電視與天線公司之間的矛盾,往往都是在「版權問題」以及「市民資訊權」之間周旋不休。有線電視持的理據是他們擁有某些頻道在澳門的獨家播放權,公共天線公司不得「非法」轉播這些頻道。公共天線公司則以市民有資訊權為由,繼續將其收到的電視訊號轉播。政府立場清晰,指公共天線公司屬於「非法」,更曾派員清拆相關的電纜,引起軒然大波。

其實作為一個老澳門,都應該知道這個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澳葡政府在當初出現公共天線公司時,未有加以規管,致使其合法性問題長期存疑。澳葡政府在未有處理好此一問題的同時,竟突然發牌予有線電視,致令公共天線公司一夜之間變為非法。其後某經營天線及傳呼業務的公司收購有線,托詞欲解決公共天線的問題,但只見其收購後以有線的服務以及公共天線服務可以左右逢源,好不愉快。似乎斥巨資只是解決了自己公共天線的經營合法性問題,而沒有真的去繼續解決公共天線長久以來的歷史問題。這個倒也可以明白,正如建制派、阿爺一樣,已經發達、上位了,又有誰人會再回頭看顧剩下來的弟兄?

政府的立場在此事上至關重要,面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政府不是以市民利益為重,努力著手理順、解決問題,而是一味的堅定公共天線公司「非法」的立場,又不出台相應的制度、監管、過渡措施來協助業界以及維護市民的資訊權,反次多次與公共天線公司談判不果導致公共天線公司「斷訊號以令政府」。

其實公共天線令澳門人可以接觸到鄰近地區不同的電視頻道,接收的資訊遠比一般香港、內地家庭較多較廣。如果沒有公共天線,那麼澳門人如果只看免費電視的話,就只得那一家質素有極高進步空間、言論極之和諧的澳廣視。

其實公共天線公司提供的服務首先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定性、定義,是否可以考慮將公共天線公司的服務訂定為替住戶接收免費電視訊號,而非轉播的形式?另一方面政府能否在有線與公共天線公司談判之間擔當著有重要影響力的角色?能否以市民為本而非傾向某一大商家?

 

文化產業先自強

顒琰

近日一首由三個女孩作為組合演唱的澳門原創作品在社交網站紅翻天,更已經傳到鄰埠的社交網站圈子。只可惜紅遍社交網站的原因並不是該首作品非常動聽又或是三位美少女青春可人,而是因為網民對該首作品負評如潮,甚至已經將該片段傳到香港有關社交網站的專頁上,評論不一。有人大放負評,亦有人呼籲應該支持,總之眾說紛伝。

其實作曲、填詞、選角、排舞等等都是其次,這次澳門作品紅遍網絡,最主要是與澳門本身藝文創作的水平有著莫大的關係。

澳門是一個擁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小城,自葡人來澳後華洋文化在此不斷的互相衝擊、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一個獨得的人文景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便是最大的佐證。雖然有「澳門歷史城區」坐鎮華容,但實際上澳門的藝術界,尤其是到了今時今日的這個年代,仍然面對著兩個重要的問題。

問題一︰作品欠缺自身特色。誠如剛才所言,澳門是一個受東西方文化交匯衝擊影響的地方,文化底蘊皆來自中華文化、歐洲文化,又由於博彩業開放令澳門逐漸走向國際化,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更令這小城滲透著不同地方的文化。在小城上演的表演更是來自五湖四海,政府舉辦的音樂節、藝術節每年都引入大批國內外藝術家在澳門表演。在這個背景的影響下,無論在音樂上、戲劇、平面藝術等等不同方面,都受著太多外來影響,而澳門本身又沒有甚麼本土自身的文化底蘊可言,故此出產的作品絕大部份都是受外來風格影響,沒有太多澳門本土的氣息,即使題材以澳門某人某地某景作為主題,作品的風格仍然難以表現出本地自有的特色。我們以搖滾樂為例,熟悉音樂的朋友都會知道,英式搖滾、美式搖滾、日本搖滾雖然都屬搖滾樂,但內容風格以致氣息都大相逕庭,稍有音樂涵養的聽眾只要聽一聽便基本上能分辦出來。又有如國畫,嶺南畫派與北方畫派,觀賞者基本上一看便能分辨。澳門出產的作品,即使以澳門相關的人事物作為題材,亦未能達致這個境界,所以不具本土特色是本地原創作品一個重要的問題。

問題二︰作品水平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澳門周邊地區的藝術發展,遠比澳門本身較為前衛、先進,水平也相對地高。澳門雖然充滿藝術氣息,但如上所述,不少都是前人留下來的而非本地人自行創作,而澳門的文化產業也是剛剛起步,照理在身邊有這麼多比較好、水平又高的參照物,即使未具有自身特色,也應有能力創作一些水平較高的作品。只可惜事與願違,不少從事創作者埋頭苦幹、勞心勞力、嘔心瀝血才得以完成的「驚天大作」,往往出人意表,水平仍然停留在業餘的階段。近年有團體籌辦大型音樂劇,澳門製作的音樂劇、澳門歌手的演出,聽下去似乎也會令人有所期待。誰料到劇本內容略嫌膚淺、歌曲尚算中聽但未能入腦便已淡忘。先不要說跟百老匯的音樂劇比較,連香港製作的《雪狼湖》也未能比得上。也許有人會說人家動輒過千萬的製作我們怎能比較?也許這種說法亦有其道理,不過現在筆者並不是批評製作,而是批評其「創意上」比不上。好劇本好歌曲未必需要過千萬製作才能寫得出來,不少名作也是在作者極度辛酸的狀況下誕生,所以作品水準的好壞與製作費未必有一個直接的關係。

出現三姝歌曲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並非作曲、填詞、選角、排舞之過,歸根究柢,就是澳門本身存在著不少問題,該作品的創作人只是困在這迷霧中,未能捉鹿脫角。

積極不干預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桂子

為配合中央所指示的「世界休閒娛樂中心」建設目標,貫徹「經濟適度多元」的產業目標,特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文化產業,先以望德堂區為試點,並計劃推出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扶持本地文化產業。

其實澳門本土不乏有志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年輕人,他們在音樂、視覺藝術、錄像、戲劇、行為藝術等等不同的層面,努力進行創作,擴闊本地居民的藝術視野,有些藝人(以音樂人居多)更憑著出眾的才華,擠身香港音樂圈,打入主流音樂圈子,足見澳門文化創意產業前景仍然是無可限量。

文化產業想要得到好的發展,首先需要一個良好的土壤。創作最需要的,是自由的土壤。在社會環境開放自由的國家,文化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不受任何人、事、地的限制,藝術家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反觀社會較保守甚至政治較敏感的地區,很多時候藝術也被迫為政治服務,若有藝術家稍為以藝術作品表達不滿,便很容易遭受不公平對待甚至政治審查。類似例子不難從紅軍樣板戲、樣板畫,以及近年內地焦點藝術工作者艾未未身上見到。

這個自由,除了是不受任何干擾 (包括政府的干預)外,還有是政府在政策上並不特別鼓勵或鼓吹某一種或某一題材的創作。例如政府大力投資支持電影業,與電影業密不可分的音樂、錄像、文字等藝術當然也可乘著契機一同發展,但與電影業關係較小的方面,例如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就會因為政府的傾斜政策而遭受不利影響。題材方面,道理如前文一樣,如果政府傾向支持某一種題材,創作者自然會傾向創作該題材,以獲取政府的青睞,賺取某一些收入。這樣一來日子久了,藝術圈的創作題材便會趨向單一,對形成多元的藝術氛圍百害而無一利。另外,藝術家要獲得群眾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作品好,若然只是一味盲目地因為某些其他因素而捧場式地支持,對教育大眾看待藝術的方向將會是毫無益處。

慶幸澳門在政治上尚算有一點點的自由、人權、民主和法治,所以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不會受到政治迫害,不用為政治服務。但似乎後面的情況卻有點嚴重。

澳門歷史城區自被宣佈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政府不遺餘力地大力推廣,成為澳門旅遊產品上的一大皇牌。出現了不少以世遺景點為題材的宣傳品,以及在世遺地點舉辦藝文活動。而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以懷舊老澳門為題而出產的飾物,例如雞公欖擺設等。但逐漸澳門的文化創意,都流於「世遺」與「懷舊」兩個主要題材。例如拍微電影,最好能在世遺景點取景;搞創意產品,最好能與景點扯上關係;辦展覽,最好搞懷舊,讓遊客了解本地風土人情。最後在宣傳時,還要大肆宣揚這是澳門原創/澳門藝術/澳門藝術家,請大家多多支持。言下之意,即表示宣傳的連結因素並非作品本身,而是「澳門人」的這個身份,只要你是「澳門人」,就要支持「澳門人」的創作。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大家看Wonder Girls2PMSuper Junior,不會看見東大門、李氏王朝、泡菜;看Usher不會聯想到美國獨立的歷史、不會想到總統山;聽Muse的時候不會想起英國傳統的紳士文化。以上種種,大家喜愛他們的原因,是他們的作品好,而不是他們家鄉的某些歷史、某些景點,他們的支持者也不是因為他們是英國人、美國人、韓國人而支持他們,相反支持者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分種族、膚色,這才是藝術的威力。

澳門要想發展文化產業,則必先摒棄舊思想,政府要支持文化產業,可以從政策上多作思考,此外也要多提供機會予本地藝術家,包括提供展演空間及機會,以及提高普及藝術教育的氛圍。最重要的是,「無為而治」,醞釀好藝術發展的土壤,讓藝術家在這片土地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加大力度協助青年藝術發展

多隆

塔石青少年展藝館自成立以來,一直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免費的展覽及表演的好場地,在此曾舉辦過的音樂、藝術展覽、表演等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已經成為青少年初試啼聲的一個理想場地。政府為他們提供場地、宣傳以及部份經費等,為一眾初出頭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展現自己藝術天份的平台,也算是當局對本地文化界的一種支持。

澳門人口少,學習、欣賞藝術的人自然更少,但其實隨著近年澳門本地原創文化的風氣日漸興盛,本澳已出土不少有志於藝術的年青人,他們不少在大學時選修與藝術有關的課程,希望日後能在這界別一展所長。但可惜澳門的藝術教育遠遠不及外地,加上澳門的表演、展覽場地不足,而另一方面在澳門又較難以藝術作為職業謀生,所以不少學生都選舉到外地升學,而在修業滿後大多都在外地尋找機會,致令留澳的藝術人才人數不足。而在澳門修讀藝術的學生,由於多半未能靠自己的藝術創作尋求出路,當中大部份會轉投教師行業,在各中小學又或出面的私人教室中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身影。這裡並不是說教職為他們而言不是一條出路,只不過,想要推動一個地區的藝術發展,需要的不只是教授藝術的老師,而是一些具有水平的作品,沒有創作,任何藝術都只會是死路一條。

塔石青少年展藝館的工作在某程度上自然算是值得稱許,但教青局在此其實有更加多可以做的地方。

首先是加強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現在的藝術教育,大多是遵循兩種方式,一種是給予學生「欣賞」大量有關藝術的作品,冀望培養他們由此來吸收藝術素養,能對各項藝術評頭品足。另一種是生搬敢套地教學生藝術中的「術」,何解?就以學音樂為例,不論學校的器樂班又或外面的琴行,大多都只是教授學生如何地死跟著琴譜來練習,彈出一首首所謂的經典樂曲。無疑這是教授音樂的一種方法,不過若沒有教導學生由「術」引導向「藝」的方法,那只會教出一部部的彈機械人、畫畫機械人,他們大部份沒有被教育成有藝術思想和頭腦,故此出產不到新的作品,這樣的藝術教育便失去意義了。

其次是加強對有志發展藝術的學生的各項支援。除了塔石青少年展藝館外,教青局可考慮提供更加多不同的表演及展覽機會予這些學生,例如在不同教青局舉辦的活動中邀請他們作表演,又或邀請學生到不同的中小學作巡演等等。另外在每年的升學輔導中為有志向藝術發展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引,例如羅列世界上較為著名的藝術學府,甚至與這些學府舉辦交流計劃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就業輔導,為本地以及海外學成歸來的藝術學生提供引導,例如與需要藝術職位的企業聯繫,讓學生能作配對,做到對位就業的效果。總而言之,要想的還有很多,希望青少年展藝館的展覽只是一個開始,日後政府能出台更多有利於澳門青少年藝術發展的政策,多鼓勵本地創作,這樣澳門才不會變成文化沙漠。

展藝館的角色在於令青少年能有一個首次踏足舞台又或舉辦展覽的地方,有了踏腳石,仍需有後面的配套政策與設施配合方能造就澳門藝術的發展,希望展藝館能做好自身的角色,令更多澳門青年能踏上藝術的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