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中葡論壇部長會議與會代表陸續抵澳
  • 澳琴辦活動向青年科普集成電路產業
  • 團體辦研討會冀各界掌握深合區現況
  • 第二季電力收費調整系數升1仙
  • 廣東料未來一周強降水頻繁致災風險高
  • 繼續有團體學校組織參觀國安展
  • 法務局辦國家安全教育普法同樂日
  • 旅遊局稱視情況加推國際旅客優惠措施
  • 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再驗出兩種異物
  • 世衛憂慮禽流感演變人傳人大流行
  • 草堆街開放日冀鼓勵商界落戶
  • 社工局加強民間合作優化長者支援
  • 青年女性國培計劃冀育新時代人才
  • F1相隔五年重回上海站
  • NBA附加賽:鵜鶘 105-98 帝王
  • 法務局辦國安普法同樂日
  • 徵文比賽促學生加深認識澳門
  • 創意園冀推藝文界與大灣區交流
  • 學校及社團組織參觀全民國安教育展
  • 次季電力收費調整系數升1仙

<span style="font-size: 11.0pt">《一國兩制下澳門產業結構優化》經已面世</span>

2014-01-14 20:14
【本報訊】“澳門研究叢書”之一、謝四德博士的新著《一國兩制下澳門產業結構優化》經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澳門基金會聯合出版,並於全國及澳門地區同時發行。該書作者以文獻回顧、描述性分析、實證分析、歷史比較、模型建構研究等方法,對一國兩制下澳門產業結構的優化理論、機理和路徑選擇進行了深入研究。

澳門產業結構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產業結構的優化更是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對於澳門產業結構失衡問題,學術界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及分析,但結合產業結構優化理論、機理和路徑選擇等方面尚缺乏系統深入研究。因此,針對澳門這個資源匱乏的微型經濟體,更需要結合產業結構優化的理論及實證研究,為澳門產業結構優化研究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

《一國兩制下澳門產業結構優化》作者謝四德,為華南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長期從事制度經濟學、一國兩制與澳門產業結構優化等方面的研究。該書為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整理及完善的成果,全書共設八章,系統地論述了澳門產業結構的問題,並採用了產業產值比重、產業就業比重、勞動生產率、產業結構偏離度、產業結構失衡度的描述性分析,剖析了澳門產業結構的失衡問題。作者透過論述分析,提出了澳門產業結構存在“結構紅利假說”的可能性,並同時指出澳門的產業結構變動源頭並非博彩業所致,而是與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的比較優勢被削弱,加上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引致產業未能及時升級轉型。

該書借鑒了拉斯維加斯、芬蘭、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區產業結構的發展演變,提出了澳門產業結構應由資本密集型朝向知識密集型發展,以制度、資本作為澳門產業結構優化的路徑選擇,而由於澳門不能單靠自身條件優化產業,需以國家“十二五”規劃為發展基調、以粵港澳合作為主線,以橫琴、南沙開發為切入點,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知識密集型發展為目標,通過貫徹一國兩制、內部資源優化、加強粵港澳資源整合,推動澳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該書遵循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對澳門產業結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及分析,在理論方面為澳門產業結構優化提供系統的分析及提供理論層面的技術破解,在現實方面則加強了在“一國兩制”方針下澳門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踐性。

《一國兩制下澳門產業結構優化》定價澳門幣六十元,現於全澳各大書店有售。

 

 

錄得約六萬人次辦理在生證明

【本報訊】一月份是領取社保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辦理在生證明的月份,截至本月12日,社會保障基金錄得五萬八千人次辦理在生證明,約佔總數八成。社保基金今年起取消寄發在生證明辦理通知信,受益人只須攜同其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即可到各服務點或自助服務機辦理在生證明。

為響應環保及減少用紙,社保基金今年改為以手機短訊向部分已聲明同意接受短訊通知的受益人作出提醒,同時透過電台廣播、報紙公告、巴士車身廣告、海報、橫額及專題網頁等多渠道發放消息,務求讓大眾知悉有關辦理在生證明的訊息。截至本月12日,約七萬二千名需辦理在生證明的人士中,已有五萬八千人次完成辦理,其中近二萬六千人次透過自助服務機辦理。

市民如欲查詢有關辦理2014年度在生證明的訊息,可在辦公時間致電28532850或瀏覽社會保障基金網頁www.fss.gov.mo

 

 

大劑

衛生局接獲一宗懷疑因服用中藥材「漏蘆」誤用品後出現中毒的個案,事主在本地醫院中醫就診,取得處方後自往中藥房配藥,服後出現強烈嘔吐、腹瀉、頭暈及視力模糊。可能中藥房把「藜蘆」誤作「漏蘆」配給事主,於是出了狀況。

配中藥俗稱執藥,這次倘屬執錯藥,這劑藥可謂認真大劑矣!不同藥材性質完全兩回事,現在嘔吐腹瀉頭暈,已經飽受折磨,再大劑則藥到命除。

對這次事件,如何追究責任?相信按現行法律,責任不會太重,但始終要問責,不能完全無半點為事主出頭的做法。最後是罰款?道歉?還是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銀行柜檯職員對較大筆收付款項,有時會定複核制度,由多一名職員再點算,以策安全,對顧客造成的阻礙,時間不很長。對於配藥,又可否有複核機制?尤其是一些藥物可能涉及心腦等較重要科系。

以前中藥房聘有醫生,自行開藥馬上執藥,店員聽見病人患甚麼症,一般不會弄錯。即使拿處方執藥,店員懂得與客人聊幾句:「你喉嚨痛,腸胃又不好!」客人點頭,店員理解甚麼藥材起到哪些作用?

人多手腳亂,「藜蘆」當作「漏蘆」,大劑!擺命!最慘事主受刑,衛生局可真要替他出頭,討回公道。以後更要完善中西藥的配售安排,預防勝於處罰。

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