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在粵澳生學費書簿津貼下週一起接受申請
  • 未來數天續驟雨雷暴 間中雨勢大
  • 國安教育展首4天錄得逾7700人次進場
  • 團體辦活動冀提高負責任博彩認知
  • 政府多方舉措防範行人違規過馬路
  • 團體辦大專會議策劃賽培育會展人才
  • 內地男涉三宗飛機上盜竊案被捕
  • 美高梅工聯合辦負責任博彩推廣
  • 焚化中心處理垃圾量按年增1成4
  • 2月中式酒樓營業額升28.3% 零售業超市營業額增21.9%
  • 司警截獲飛機老鼠疑涉至少3宗竊案
  • 兩地牌司機涉藏39部手機赴內地被截
  • 60多歲的士司機涉詐騙乘客車資遭法辦
  • 2023年會展活動增1.6倍 業界持樂觀態度
  • 3菲漢街上介入情侶糾紛 圍毆同鄉
  • 石排灣公屋群行人天橋擬連通
  • 團體組織義工風季前上門檢查門窗
  • 巴塞羅那公開賽:魯特擊敗湯普臣晉八強
  • 珠海現水龍捲 屬正常氣象現象
  • 深宵獨留快餐店學生已交社工局跟進

不宜開放內生畢業留澳工作定居

2014-07-13 00:00
語焉

行政長官崔世安曾表示,培養人才的長遠發展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配合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增強素質。政府希望非在本澳受教育的年青人學成後回澳服務,儘量給予他們發展機會。其次是,讓居民尋求「第二機會」,政府將推出政策,令一些未完成基礎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人有機會進修,使他們向上流動,在職訓方面政府將投入更多資源。

他稱,澳大未來的非本地學生比例值得社會探討,這些在澳門受教育的外地學生同樣屬人才,若他們願意,政府希望支持他們。在不影響本地人就業和向上流動的情況下,可思考是否吸納這些專才留澳發展。

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失業率屢創新低,在澳門,不論年齡、學歷、性別等條件,只要有心工作,想找工作的絕對不難,當中尤以各大博企最為吸納勞動力。但若果作為僱主,所經營的只是中小企,又甚至只是家庭式經營的微企,由於薪金遠不及博企出手闊綽,難以吸引人才「紓尊降貴」就業。而澳門本地人進博企一般較嚮往薪金較高、福利好的工作,博企以及其他大企業行政工作自然是不二之選。故此出現了中小微企請人難,前線侍應、洗碗、清潔等工作乏人問津的「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情況。

政府提出引入非本地學生專才留澳發展,但是「專才」的定義至今仍無一個國際公認的具體標準。不過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等這些職業則屬於專業性較高的職業。侍應、售貨員、文員、接待員等則屬於專業性較低的職業。政府提出內地生專才留澳發展,指澳門專才不足,但實際上政府現在也拿不出具體的數據向公眾說明哪一個範疇的專業缺乏人才。而另一方面,澳門由於只是彈丸之地,高等學府大多屬綜合而非專科學校,故此有很多專業,澳門均沒有開辦相關課程。例如獸醫在澳門需求日漸殷切,但澳門連醫學院也沒有,更遑論獸醫。舉出這個例子只想說明,在澳門高等院校能修讀的專業有限,很多有需要的專業根本在澳門無法就讀,這樣的話開放讓內地生畢業後留澳工作,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專業缺乏人才的問題。澳門有開辦相關課程的專業,其實人才並非不足夠,只是如前所述,因為博企薪金與中小微企相距甚遠,加上前線較辛苦的職位無人問津而導致的人才供需失衡。故此政府應想方設法提昇中小微企的營商環境。至於前線較「辛苦」的職位乏人問津的問題,政府則也要想一想,來澳留學的內地大學生,是否願意讀完四年大學後,在澳門當洗碗、侍應、售貨員等前線工作?

另一方面,香港與澳門同樣面對著一個問題,就是本地大學的木地生比例日漸減少,不少高等院校更被投訴指有濫收內地學生之嫌。澳門科技大學以及澳門大學近年取錄的內地生愈趨上升,澳門大學校區遷往橫琴後,由於要打造萬人大學,向內地進一步收生的風潮勢必越吹越起勁。這樣一來,澳門大學不在澳門、學生又大比例不是澳門人的話,那我們的大學到底是培養本地人成材的功能還存在嗎?再者,若果開放在澳就讀的內地大學生畢業後可留澳定居及工作,湧到澳門就讀的大學生勢必直線上升,屆時一些水平沒那麼高的高等院校,會否乘著這個「機遇」,變相「賣」學位淪為學店?眾所周知英美等歐洲國家不少「野雞大學」賣學位情況普遍,其實說穿了也是看穿了畢業後定居工作的份上。經常說要參考外地做法的特區政府,今次是否想試圖以澳門情況與外地不同,不能生搬硬套這個藉口來蒙混過關呢?

澳門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由於博企與中小微企的實力、工作吸引力以及營商環境懸殊而引發人力資源供求失衡。政府若希望解決「請人難」的問題,更加應該從改善中小微企營商環境著手,再推出更多的鼓勵性措施,方為上策。盲目的輸入內地畢業生作為緩解供求失衡的止痛藥,既不能對症下藥,且後遺症眾多,絕非良策。

 

 

 

假學術 真亂港

陸文

古語有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然而,鼓吹「藏獨」、「台獨」,以至近年鼓吹「佔中」搞「港獨」的城大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近日卻再捲入學術抄襲事件,做出令人髮指的可恥行為。

鄭宇碩在學術上掛羊頭賣狗肉己非首次,1995年他被投訴學術抄襲,被褫奪人文及社會科學院院長資格後;2002年又將與內地教授的研究成果自行翻譯成英文,然後以自己的名稱出書,有違學術研究的宗旨且行為卑劣;

鄭宇碩一方面在學術上造假,瞞上欺下;另一方面不斷利用學術議題借題發揮,發表其反共反中的言論。2011年又勾結「台獨」分子,並獲得美國的金錢援助,成立所謂民主培訓基地的「華人民主書院」,自任「院長」,又兼做教授。隨後他為鼓動「佔中」成立「真普選聯盟」,自任召集人。

事實上,鄭宇碩所鼓吹和參與的「佔領中環」並未得到香港市民的支持。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表示,不贊成市民利用「佔中」爭取普選,他亦慨嘆很多人過分美化民主,令人以為普選是萬靈丹,他指出普選不是關乎香港生與死的議題,強調除了選舉的權利,市民也有確保社會穩定、共同解決難題的義務。香港多個工商會組成的港島工商團體聯盟,則發起反佔中的汽車遊行,他們表明支持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反對佔中。大公網78日報道,「佔領中環」行動未開始,金融界對香港的前路已深表憂慮。香港匯豐銀行發表最新季度環球證券研究報告,將香港股票市場的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減持」,主要是擔心「佔中」可能導致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轉差,並影響經濟。經濟學者分析,「佔中」令香港政治環境變差,對經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風險因素增加,難免影響投資者信心。

「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鄭宇碩近年假借偽學術勾結外部勢力,不斷衝擊社會秩序及一國兩制的底線,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早晚將受到香港市民的唾罵。

而作為澳門市民,亦應警惕澳門個別「反對派」人士東施效顰地要將台灣「太陽花學運」及香港「佔中」、「民間公投」的禍水引入澳門,不能盲目地隨反對派人士的愚弄之棒起舞。

    

 

 

現金分享九千元

明賢

一年一度的現金分享於近日開始發放,金額是自二零零八年以來最高的一次,澳門永久居民可獲取澳門幣九千元。

通脹猛於虎,在百物騰貴的今天,甚麼也在瘋狂地加價,停滯不前的就只有你和我的那份少得可憐的薪水。在通脹日益高企的情況下,基層市民生活尤其倍感壓力,在經濟發展一飛衝天的今日,仍有不少基層的朋友每天辛勤工作,勒緊褲頭咬緊牙關努力生存下去。不少社團和基層團體均對政府提出強烈訴求,希望能在博彩稅收取得連續增長的情況下,繼續實行現金分享計劃。而鑑於今年初所實行的現金分享計劃由去年的六千元減少至四千元,引致不少居民發出再次推出現金分享計劃的呼聲,而且也成為了五.一遊行的訴求之一,最終政府順應民意,以現金補助之名再次向大家派錢。明年則一次過派發發七千元,可謂一步到位,起碼至今為止民間對此的反應還是相當的正面。

現金分享計劃由特首何厚鏵於二零零七年末發表施政報告時提出,剛出爐時澳門市民無不喜上眉梢,在其任期最後一年更調升至六千元。及後崔世安接任特首,新官上任當然要穩住陣腳,故他繼續前朝措施,續派六千,到了去年發表今年施政報告的時候,宣布現金分享「縮水」至四千元,本意是想將社會救助措施逐漸過渡至中長期措施,然而正如前述所講,賭收持續向好派錢卻縮水,市民豈能接受?故政府不得不低頭再次發放三千元,直至來年再派發七千元,數數指頭,政府已經是連續五年推出現金分享計劃。讓我們這裡檢討一下派錢的利與弊,再作一些小小的反思。

派錢最大的優點是有即時性,這一點真可說是無懈可擊。甚麼減免、加建經屋、增加就業等等所謂中長期措施,的確,長遠來說我們真的需要這些措施來建構一個安穩的社會,但在於一眾基層市民以至中產階層來說,遠水不能救近火,長遠政策還不比現金分享來得更加簡單直接。現金一到手,立即便能紓解民困,有助對抗通脹,改善生活質素。就基層家庭來說,政府發放現金九千元,在生活壓力迫到大家透不過氣來的時刻,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先以一名獨居老人為例,不少拾荒的獨居老人,每天風雨不改的四出拾紙皮,換來的可能只是十來二十元,僅僅夠他們一天買一個好些少的飯盒來糊口,沒錯,真可用糊口來形容這個情況。今次派錢九千元,將之除開三百六十五日,每天差不多有二十多元,別小瞧這對於你和我可能微不足道的二十元,在生活迫人的他們來說,政府派來的現金,足足是他們平常收入的一倍,他們因而能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得以喘息,九千元未必為他們帶來莫大的幫助,但至少能令他們每餐吃飯時能多吃一點點菜和肉,萬一不幸生病的時候有錢買一兩顆成藥,這為他們來說已經提高了生活質素了。

相對於基層的市民,經濟狀況相對比較優越的中產階級,這筆錢未必對他們起著救急扶危的作用,但是他們獲得這數千元,用來去旅行、吃大餐、買電話又或儲起來等等,其實為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生活上的改善。而另一方面,中產之中比較收入低的一群其實也滿布生活壓力,有不少中產的朋友收入剛過免稅額,交稅後所剩收入可能跟不用交稅的人差不多,而另一方面因為收入超過入息上限,他們沒有資格輪候經屋社屋,要自己儲錢買房屋,儲滿首期後還要供款供足數十年。雖然生活質素比基層相對較好,但生活壓力卻絕不亞於基層。一個中產家庭獲得政府的數千元,以四人家庭為例便可得到兩萬多元,這可是數個月供樓的款項!

正所謂「當時的錢用在當時的人身上」,這九千元一派到大家手中,大家即時便能享受到這幾千元帶來的好處。但「針無兩頭利」,派錢也帶來一些負面作用,其中最劇烈的副作用莫過於令一大筆現金湧向市場,依過去數據,每一千元現金分享對通脹升幅的影響少於百分之○點一五,是次「派錢」影響約是百分之一。雖則影響輕微,但若連年派錢,將有一部分通脹會由派錢直接催生。另一方面,若政府派錢形成習慣,將令市民產生依賴性心理,每年就等政府派來的現金,假若政府當年沒有派錢又或扣減派錢的金額,民眾反響一定會很大,給政府造成管治上的困難。也有部份聲音指出,政府其實應以每年拿來派錢的數十億元真正地做一些實事,解決民生問題。正如某次「五.一」遊行的示威者疾聲高呼︰「我不是需要派錢,我需要的是工作!」

澳門所面對的問題,歸根究底是一系列的民生問題,雖知道派錢等措施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真正的問題並不能單靠派錢解決。每年區區派數千元,又怎能解決樓價昂貴大家買不起樓、醫療系統和設施不盡完善、老人家老無所依、經濟上過於依賴博彩形成單一經濟、其他地區堀起帶來挑戰等等這些問題呢?只有政府拿出決心,推出措施應付通脹、壓抑樓價、發展適度多元經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稅收的再分配功能,從根本著手,才能為你和我真正解決問題。

如前所述,很多人認為政府與其連年派錢花去數十億,倒不如拿這筆錢來解決問題。其實兩者並無衝突,本澳的財政收入充裕,同時負擔起八十多億的一系列紓困措施,以及繼續斥資改善民生是絕對能應付有餘的。關鍵並不在資金方面,而是政府有沒有這個決心、人手以及能力來個多管齊下。就以熊貓館為例,政府下定決心迎接中央送來的「大禮」,不消數個月,花費八千多萬的熊貓館眨個眼就建成了,比萬九經屋還快上數倍。政府要做的就是為每個範疇的政府部門制訂良策,以及督促各部門認實落實貫徹執行,公務員團隊龐大,又有強大資金作後盾,理論上要做到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現在弄至如斯田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龐大的財政盈餘,可以注資來做一些實事,例如積極興建經屋、開辦一些有津貼的進修課程、改善醫療系統、更大力度補貼水電費、注資社保、增加敬老金、免去社屋租金等等。政府就其庫房收益而言,完全足夠且充裕的能力去從根本層面改善民生。但是現在政府就是光說不做,又或行動緩慢,政策執行的速度如效果遠遠追不上問題出現及演進的速度。要是有心為市民多做實事,必須鼓起勇氣,「的起心肝」去改善民生才行,應該好好利用財政收入強勁的契機,加快改善民生,例如興建經屋、加大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協助中小企發展、支持創意文化產業、積極發展適度多元化的經濟等等。

光是博彩稅收入強勁、每年豪派二十多億是沒用的,我們現在的情況就像一個做高收入生意而且財大氣粗的「闊佬」,但這個「闊佬」其實可能有很多問題。如果這名「闊佬」能利用其收入強勁的優勢,好好改善他自身的問題,這樣他不單只是一個財政富有的人,還是一個心靈富有的人。一個人如果空有一堆臭錢,而沒有內涵、沒有修養,那他極其量也只是個粗人。財大氣粗誰不會?要提高質素才是難度。要改掉一個人的壞習慣,又或早是學習一些好東西,需要的不只是金錢,金錢和能力,很多人都有,但很多人缺乏的,是一顆改變現狀的決心。既然政府有決心拿二十多億出來跟全澳市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相信政府也能拿出更大的決心,徹底改善民生問題,如果民生問題得到真正的改善,通脹由猛於虎被馴服至像小狗般偶而吠一吠,還需要用派錢這個方法來紓解民困嗎?

錢可以按每年財政盈餘,根據庫房的能力來派發,讓市民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及給予機會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繼續加大力度多管齊下以長遠政策解決累積下來的社會問題,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從短、中、長期三個方面解決各種層次的民生問題,為澳門帶來美好的明天。崔特首在上任時提到要「陽光政府,科學施政」,大家似乎還在迷霧之中,希望崔特首能在其任期內為市民帶來多一點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