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福利董事總經理陳曉陽指出,政府提出的巴士新模式合同文本,並沒有給予巴士公司對班次的靈活調度權;她認為,如若沒因應社會需求和市民出行變化而加入巴士公司可靈活調度的空間,即使簽訂新合同,也不能解決現有巴士如何回應市民出行的問題。
政府原與巴士公司服務模式的合同之前被廉署指涉違法,政府其後以存有「瑕疵」的說法,並於今年六月藉著解決維澳蓮運接管問題,與新時代巴士公司簽訂新模式的合同,當局亦表示,新福利和澳巴兩巴亦會逐步過渡新合同,但今年只剩下兩個月,政府與兩巴的磋商目前似乎仍未有實質進展。
陳曉陽稱,新福利在九月收到政府的新巴士服務合同文本,上週與政府就文本交換意見,巴士對這份合同文本提出了意見。至於是否趕及年底前解決新合同問題或簽約?指主動在於政府。
顯然,坊間期望透過新合同解決現有巴士撘車難、班次疏等老問題,以能提升巴士服務質素等。但她指出,現有合同並沒有違法,政府只以一個部門指違法就要重新做新合同。她亦不認同,將新時代的合約套用到現有正在營運、與政府有合法合約的兩巴公司的可行性,並指新合同沒有考慮一些細節,譬如巴士的折舊率,過去三年多巴士已折舊,如何處理?她又指,新合同與舊合同「睇唔到有咩大變化,可能預算會做大啲」,但最關鍵是當中沒有提到給予營運公司調度巴士班次頻率的權限,仍然由政府主導,無法符合現時乘客的出行需求。
對於新合同以「里數+票款」計算收益的模式,會否對兩巴原有收入造成影響?她指現時仍有很多不明因素,因此無法估算。但相信新合同的收益,不會減低於現有合同的收益,因此公司對這方面的意見不大。重申關鍵仍然是要給予營運公司靈活調度班次的空間。
首個採用新模式合同的新時代副總經理郭棟昌就認為,舊的巴士合同計算方式比較單一,只算公里數,但新巴士合同的客票引入,使巴士公司落實服務乘客而非里數,是好的改變。
另一方面,針對巴士司機與乘客時常發生衝突的情況,澳廣視《澳門論壇》昨日進行探討,當中邀請三家巴士公司代表,包括新福利董事總經理陳曉陽、澳巴董事總經理陳建業、新時代副總經理部棟昌,以及交諮委委員凌世豪、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理事長湯澤森出席。論壇嘉賓及市民都直指,交通事務局不作為,沒有做好完善的交通規劃,以致市民將搭車難的怒火發洩在司機身上。有市民批評政府一直以來都未能改善巴士服務,是「口水政府」,「講就叻,但做唔到?」,要求政府做實事,認真改善巴士問題。
巴士公司代表指出,現有巴士合同未能回應市民出行需求,過去幾年,乘客量不斷上升,當中合同制定時所參考數據是日載客量三十萬,但現在已增至五十多萬,但政府並沒有因應此變化而在發車上作出調整。
論壇上,郭棟昌指出,司機與乘客的衝突個案有上升趨勢,乘客要求的公交服務與現實有明顯差異,形成矛盾再引發衝突。他促請當局需進行的巴士服務和客量需求調查,在有清楚數據下以可有所針對提出改善方法。
陳建華則認為,市民搭車難的問題不是巴士公司獨自可以解決的問題。 並指感受不到「公交優先」政策的有效實施, 又指當局審批增加巴士班次需複雜的行政程序,與社會需求脫節。
湯澤森促請當局立即檢討公交政策,應是以客為先,而不是以巴士行駛的公里為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