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人類破壞快過復元 野生動物40年減半

2015-02-11 00:00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周二發表報告,指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在過去40年減少了一半,較兩年前統計嚴重,其中淡水生物數量跌幅最大,大減超過四分之三。報告將動物大減歸咎於人類活動,包括令動物失去棲地、過度捕撈和獵殺等。
兩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統計和追蹤全球3038個物種共10380隻動物,較上次多350種。報告指出,1970至2010年間,魚類、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及爬蟲類的數目減少了52%,遠高於上次計算的28%,其中淡水物種大減76%,下降量是陸地物種和海洋物種的2倍。拉丁美洲是重災區,40年間動物數目減少83%。
報告指出,生物數量大減主因是自然棲地減少、捕撈、獵殺及氣候變化等,前兩者歸因人類過度消耗。報告稱,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已較大自然可承受水平高出50%,砍伐樹木、抽取地下水、排放二氧化碳、撈捕魚類的速度均快過地球自行復元的速度。
倫敦動物學會科學主管諾里斯(Ken Norris)說:「這種損害是人類選擇的生活方式導致,並非不可避免。」報告指出,在加納莫萊國家公園,獅子的數量自1970年起大減逾九成,主要是當地居民為減低受獅子攻擊的風險而將牠們殺死。西非及中非的森林大象數目,自2002年起減少逾六成,主要被人獵殺取象牙;棲地減少及獵殺令全球老虎數量從1個世紀前的10萬隻減少至現時的3000隻。
《地球生命力報告》還根據「生態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衡量各國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生態足迹」的大小根據各國人均需要多少公頃土地才能維持既有生活模式來量度。報告指出,人均生態足迹最大的是科威特,即該國人均消耗和浪費地球資源最多,其次是卡塔爾、阿聯酋、丹麥、比利時、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新加坡、美國、巴林和瑞典。報告指出,若地球上每個人的生態足迹都跟卡塔爾人相同,便需要4.8個地球資源才足以應付,若像美國人一樣生活,則需要3.9個地球。
中國的總生態足迹全球最大(佔全球總量19%),但若以人均計算則遠低於中東、歐洲和北美國家,只排第76位。美國的人口只有中國四分之一,但總生態足迹屬全球第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