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中國舉行國家科技獎勵大會

2014-01-11 00:00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鐳射奠基人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子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他們頒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講話。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大會。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宣讀了《國務院關於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張存浩院士代表獲獎者發言。

  當天的獎勵大會上,共授予10位科技專家和313個專案國家科學技術獎。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另4大國家級科技獎項也一一揭曉並頒獎。

  其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問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此前已連續3年空缺,另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53項;清華大學“大型結構與土體接觸面力學試驗系統研製及應用”等71個項目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二等獎;袁隆平等完成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的“載人航太空間交會對接工程”等3個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另有185個專案分獲一、二等獎;義大利、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8位科學家被授予國際科技合作獎。

  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2位著名科技專家先後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袁隆平、吳文俊、黃昆、王選、劉東生、金怡濂、吳孟超、王永志、李振聲、葉篤正、閔恩澤、吳征鎰、王忠誠、徐光憲、穀超豪、孫家棟、師昌緒、王振義、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王小謨。

  李克強:中國正處於建設創新型國家決定性階段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指出,當前,中國正處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性階段。同時,中國經濟增長已進入從高速到中高速的“換擋期”,也已到了必須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階段。

中共中央、國務院當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李克強發表講話時作上述表示。他說,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優秀科技人才大批湧現,科技體制改革加速推進,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邁出新步伐,為提升中國綜合國力、推動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性階段,李克強提出四方面具體要求:

——要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在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必爭領域、科技發展前沿,實現重大突破,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更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面向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著力提升“中國製造”的品質和“中國創造”的影響力;面向保障國家安全,解決好關乎糧食安全、資訊安全、國防安全等重大科技問題;面向增進民生福祉,用科技和創意解決人們衣食住行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難題;面向生態建設和改善,綜合運用各種生態新技術,促進環境保護、能源資源開發和高效清潔利用等。

——要通過深化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政府要大力減少和糾正用行政手段包攬、直接介入或干預科技創新活動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創新激勵政策、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上來。除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政府要重點加大支持外,其他科技創新活動在研發方向、資源配置和經費使用、專案評審以及成果評價和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要放手讓市場“說話”,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

——要把發揮人的創造力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核心。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必須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權益、最大限度激發人的創造活力;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青年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吸引廣大海外人才來華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用人機制,鼓勵人才的自由流動和組合;要探索擴大實施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等政策,建立與貢獻相匹配的創新收益制度;要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使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力的保護;努力為廣大科技人員和各類創新主體創造有良好服務、法律保障和公平機會的創新創造條件,用改革紅利、人才紅利、創新紅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要彙聚全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大合力。13億中國人民蘊藏著無窮的智慧,要吸引和激勵更多人投身創新創業,讓全社會的創造潛能和活力競相迸發,這是中國發展的最大潛力之一;要營造鼓勵大膽探索、包容失敗的寬鬆氛圍,使創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要大力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高尚品德,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創新道路上勇往直前;要以全球視野加強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的有益經驗,讓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