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方:改改甩鍋老毛病
  • 珍愛地球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素珍去世
  • 布林肯明訪華
  • 廣鐵受暴雨影響線路全恢復
  • 中方:非產能過剩是焦慮過剩
  • 韶關江灣鎮搶通公路
  • 粵營救轉移千五被困民眾
  • 中柬合作達系列新共識
  • 強降雨襲粵四死十失聯
  • 李強: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 王毅:華發展為柬提供機遇
  • 解放軍堅決捍衛祖國統一
  • 兩岸新能源車示範基地蘇揭幕
  • 洪秀柱:台青在陸發展機遇多
  • 中國繁榮全球獲益
  • 花蓮震抖兼豪雨公鐵路斷
  • 美大量嫌犯正在街上徘徊
  • 南非波音客機起飛時“甩輪”
  • 歐洲夏季致命威脅日增

中國月宮一號人與植物共閉存

2013-12-19 00:00

嫦娥三號着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月面圖像 (新華社)

“月宮一號”內的植物(資料圖片)

    中國月宮一號人與植物共閉存

    嫦娥三號探測器探訪月球,“嫦娥”和“玉兔”在“月宮”中互拍,人類甚麼時候也可以在月球上長期生存?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地面隱藏着一個剛建成的“月宮一號”,正在為此做着超前準備。

    據《南方都市報》十八日報道,“因為月球高輻射和微重力的環境在地球上極難模擬,目前地面實驗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統的封閉性物質循環實驗上完善。”相關項目負責人劉紅教授介紹,為滿足實驗人員生命需要,密閉的“月宮一號”中種植糧食、水果和蔬菜。

    十餘蔬菜通過考驗

    美國宇航局近日傳出二○一五年“帶植物去月球”的計劃,而中國在近二十年的研究中,已經完成了人和植物封閉共存的部分自給自足小型實驗,小麥、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蘿蔔、西紅柿、芫荽等十餘種蔬菜糧食也已經通過了模擬環境的考驗,等待着到月球生長的那天。

    劉紅透露,在寬闊的“月宮一號”,不僅種有蔬菜,還將有糧食和水果,滿足實驗人員的全部氣體、水和食物的需要。

    有限資源反覆再生

    如何支持人類在太空長期健康生活,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科學家的共識是必須依靠一套空間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BLSS),中國國內也稱之為受控生態生命保障系統(CELSS)。

    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閉環回路生命保障技術可以被通俗地解釋為,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環境中,將有限資源反覆處理與再生,從而源源不斷地生產食物、氧氣和水,確保為航天員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因為航天時從地面向空間補給物資十分昂貴,在美國每千克花費一萬至十萬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長期空間飛行,幾乎不可能再補給。

    植物承擔循環重任

    在科學家基於空間環境特點,人工設計建造的密閉微生態循環系統中,綠色植物,尤其是蔬菜,承擔了主要節點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綠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氣,又將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變廢為寶”,植物還是水淨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葉片蒸騰參與系統的水循環。微生物則擔負着下游的收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員排泄物和生活廢水等,使他們再生為植物提供水份和養料,為動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