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貫徹總體國安觀 實現澳長期安定
  • 雲浮同鄉會赴港參經貿投資會
  • 增三醫療機構辦電子駕照體檢
  • 團體機構深化國安意識
  • 海關晉升20首席關員
  • 官樂怡基金會12周年藝展開幕
  • 深合區促與葡語國科技合作
  • 七人晉升首席消防員
  • 深合區“組合拳”加速琴澳科創
  • 科技基金多措並舉助科研
  • 議員:首要加大運動員資助
  • 議員促優化門票銷售安排
  • 議員:發揮都更促進經濟發展
  • 議員促善用閒地回應社會訴求
  • 議員倡澳建完善人才需求庫
  • 議員關注教育網絡素養支援雙職
  • 民康會遊惠州展身心
  • 炮台變身博物館
  • 基層公職協探望傷病會員
  • 美滿家協體驗樂齡樂活

“澳人澳地”須深入探討

2013-12-25 00:00

超高樓價衍生出恐慌性需求及超高的公屋訴求

    研究範圍窄    報告三方案欠新意

    “澳人澳地”須深入探討

    樓魔肆虐,房屋成近年社會最着緊議題,“澳人澳地”呼聲甚高,特區政府委託了澳大、理工分頭調研“澳人澳地”的可行性。澳大早前率先公佈調研結果,推出了三個方案供社會討論,總體彈多讚少。歸根究底報告未有觸及核心問題,如私樓、公屋的定位和比例,政府如何才能滿足現在及未來的訴求等。這些均需當局及社會以更開闊的思維,從整體房屋政策的層次探討,不應局限於方案。

    樓市泡沫非簡單

    澳大報告最為人所詬病之處在於研究範圍太窄(這未必是研究單位問題,或與政府設定研究項目有關),只集中在“澳人澳地”是否可行之上。結果報告新意欠奉,三個方案只是現時、過去經屋的改良版及香港經驗,未為社會帶來啟發。如可否改革社屋、經屋制度,讓居民可因應自身能力,可租可買不同級數、價格的房屋?除閒置土地、新城填海外,舊區重整可否成為“澳人澳地”土地來源?

    不過,報告也有可取之處,通過民調、數據比較等較科學手段,證實了居民的感受與心聲並非子虛烏有,是實有其事。如澳門樓市早已出現泡沫,嚴重脫離居民購買力,小市民已失去信心,中產也望樓興嘆,夾心階層買樓難;有必要在社屋、經屋與私樓之間再設一層“澳人澳地”,以形成階梯。雖則結論有點“阿媽係女人”味道,但至少說明樓市並非“過熱”、“未有泡沫”咁簡單,其嚴峻性已超越了一般人的認知。

    如何衡量小規模

    報告結果與學者、居民的期望亦有距離,如現時社會最關注的私樓價格及公屋數量問題,尤其是後者。報告指出,至二○一二年底,澳門有社屋八千一百三十八個、經屋二萬七千七百一十六個,即公屋合計佔房屋總量只得百分之十九點八,遠較新加坡的八成二、香港的四成六低。在私樓價高兼脫離普遍市民承擔力下,公屋需求越來越大,政府應糾正市場偏頗,按基層家庭數量,持續增加公屋供應。然而,到底政府每年要增加多少公屋,未來公、私樓比例要增至甚麼水平才適合澳門現況?報告未作深入研究,致社會對報告關注度不高。

    另一方面,報告認為,受制於土地資源限制,“澳人澳地”規模不會太大,這點有商榷餘地,其一是現時整體土地情況未清晰,澳門有多少土地已發展、未發展,政府、私人各持多少仍是謎團,如何衡量小規模?何種規模才能達到政策效果?

    屬居住一切讓路

    其二,澳門房屋問題不是整體房屋數量不足,而是在投資帶動下,私樓價高不可攀,且澳門舊樓太多要逐步重建,衍生出恐慌性需求及超高的公屋訴求。若環球經濟不出大亂子,澳門經濟持續發展,政府又無意以行政手段遏制炒風,私樓價高企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慣性,公屋訴求必有增無減,導致房屋的居住與投資功能矛盾、私樓與公屋搶地的矛盾將越來越尖銳。小規模“澳人澳地”能否拆解困局?現時“私樓為主、公屋為輔”的房屋政策是否行得通?上述這些都需社會深入探討。

    總而言之,站得高看得遠,現時房策難滿足社會訴求,須整體調整,“澳人澳地”只是其一考慮元素。政府及社會須在各種矛盾間抉擇,若房屋主要功能是居住,其他一切都要讓路。

    本報記者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