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葡萄酒為紐帶 建中葡貿易橋樑
  • 百力續利用中葡平台拓展業務
  • 利率分化揭示日圓貶值趨勢
  • 中東衝突升級 全球避險情緒增
  • 新國九條提振信心 A股走強
  • 茶百道在港招股 入場3,535元
  • 深合區促跨境電商 最高補助一億
  • 次季經濟景氣指數續穩
  • 外圍風險未散 港股續區間整理
  • 萬科認經營困難 有信心化解債務
  • 憧憬“五一”檔 備貨量增
  • 姆明互動展下周登陸上葡京
  • 首季機場客180萬 復疫前77%
  • (一家之言)打通電子渠道提升競爭力
  • 陳國基:國安才能港安家安
  • “雪龍2”打開港創科新窗
  • 夏寶龍:守牢國安底線護航發展
  • 李家超:五重點工作拼經濟
  • 台式鐵板燒親民價 增餐飲選擇
  • 青企:設計特色餐牌引遊客

全福優勢 (一)

2013-12-29 00:00

    全福優勢 (一)      

    除了已提及的要素,全福優勢矩陣還包括快樂競爭力,它源於全福人生最重要思維之一的“可能思維”,即除了眼前看似絕望的現實環境外,全福者相信仍潛藏着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法和出路。

    本末倒置的信念

    筆者已很詳細地分享積極的“可能思維”可助任何層級事業者獲更成功幸福的事業與人生。由於事業者受主流價值觀影響,認為擁有越多物質財富便越快樂,故大幅增加工時,引致身心疲累甚至崩潰,帶來的卻是無盡的壓力和挫敗感。以職員的快樂為代價換業績的組織,其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不升反降,而職員常處於積極狀態之組織的各種績效反提升。事實上,研究快樂學的肖恩 · 埃科爾(Shaw Achor)認為,組織最大的競爭優勢是擁有積極敬業的職員。雖然埃氏所言的快樂不等同幸福,但仍對全福者具參考價值。

    事實上,筆者在本報《事業與人生迷宮》兩篇文章中提到,主流價值觀讓各層級事業者相信若成功便快樂,所以我們一生只需聚焦追求成功,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價值信念。事實上,積極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也證實:是快樂引致成功(而非成功引致快樂)。因快樂和樂觀提高績效、激發成就,讓你獲競爭優勢,埃氏稱之為快樂競爭力。因培育積極的大腦令你更有動力、活力、創造力、效率,從而提高績效。除了埃氏對千六名哈佛生和多家全球五百強企業的研究外,很多科研也證明“快樂引致成功”的關係。筆者將分享為甚麼任何層級的事業者和任何類型的組織,都極需培育全福優勢,以及如何成為全福優勢的傳播者。

    心是天堂或地獄

    快樂競爭力這個革命性的事業理念,涉及48個國家27.5萬人及200多個子課題。事實上,幾乎關於快樂的全部科研都證實,在事業、健康、社交、創造力、活力及人生各方面,快樂帶來成功。究竟是甚麼使某些事業者,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下仍表現優秀並得勝?藉着對大量此類事業者的近距離觀察和研究,積極心理學發現七個具體、可行及可靠的法則,不僅可用以預測誰較易成功,更可助自己成功。與《荷馬史詩》、《神曲》並稱為西方三大詩歌的《失樂園》,其作者即英國文學史上六大詩人之一的約翰 · 彌爾頓(John Milton)說:“心是它自己的家,能把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事實上,今天的事業者以至學生,只關注工作及學業負擔、競爭和壓力,不停地擔憂未來,卻無視這些歷練的累積可為其打開不同出路的可能,反被每個小挫折弄得不知所措,無法從將至的各種積極可能性中獲得動力,以致績效差。其抱怨卻是那些沒機會接受教育及失業率高企地區的待學者及待業者所珍視的機會。事實上,哈佛的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學生每學年至少有一次抑鬱且近半難以應對。另世界大型企聯調查表明,只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職員工作快樂。在物質財富豐盛的今天,抑鬱症卻比六十年代增加十倍,且其年齡從29.5歲倍降至14.5歲。

    充斥消極與不幸

    為此,全福人生思維正能量動力系統,不斷引領事業者以積極的心態去集中發現、關注和發展自己的感恩、快樂、人格、興趣、優勢、才智及各種的強勢能量,而非自己的劣勢,這跟優勢論和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相近。因若只關注改善劣勢便只停留在平均水準,失去超越平庸和達致優秀的機會,遑論卓越。

    事實上,消極和積極現象研究的比例至今仍高達17:1,即每一項有關快樂、成功、幸福、優勢的研究,就有十七項關於痛苦、失敗、不幸、劣勢的研究,難怪整個社會熱衷於後者而對前者知之甚少。埃氏認為,因該現象不僅盛行於學術研究、學校、媒體,整個社會也如是,使受眾的大腦相信事業、人生、社會充滿失敗、不幸、消極的永無法改變的事實。事實上,醫學院一年級學生因突然學習大量疾病和症狀,都認為自己患上了這些病,這就是所謂的醫學院綜合症。這也如筆者常言的,你必得到自己所確信的結果。故跟筆者一樣研究快樂又於初出道時未具名氣的沙哈爾和埃氏,設計了 “快樂心理學”,並幸獲具相同識見的領袖批准開辦之,修讀人數更於兩個學期內由百名激增至千二名,尖子不是交高昂學費來學如何成功嗎?

    陳傑榮

    http://blog.sina.com.cn/u/180620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