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靜候美聯儲局減息時點
  • 加息道路未明 日圓震蕩
  • 深合區首批六澳青雙創基地授牌
  • 美高梅保利文化慈善拍賣 推動藝文
  • 機場專營公司去年轉賺2.2億
  • 再有10企獲科企認證資格
  • 企業勒緊員工規模 人資需求平穩
  • 逾17萬外僱 酒店餐飲佔28%
  • 二月團客14.4萬 按年升7.7倍
  • 自助遊成趨勢 旅業倡優化旅遊配套
  • (一家之言)推措穩信心 帶動市場氣氛
  • 居民憂經屋上樓期被延長
  • 停建經屋減供應 樓市刺激有限
  • 軒公向女粉抽水?
  • 經濟不景行業萎縮
  • 朱潔靜主演舞劇《李清照》
  • 《維和防暴隊》五一檔上畫
  • 郭麒麟參加旅行真人騷
  • 林宥嘉相隔八年再出碟
  • 陳明真盼再讀醫藥博士

未到重錘出擊之時 趁低分批吸納內險

2014-01-20 00:00

    未到重錘出擊之時   趁低分批吸納內險

    閣下即使不投資A股也要關心其動向,因為港股指數中H股企業所佔的比例不低,走勢受內地經濟和A股影響頗大,甚至比美股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前A股走勢仍然低迷,以P/E(市盈率)或P/B(市賬率) 來說,都處於或接近歷史上的最低水平,仍處於整固尋底階段。股神畢菲特有句名言:“在眾人恐懼時要貪婪,在眾人貪婪時要恐懼。”要賺取豐厚的利潤,閣下的思維就應與“眾人”有點不同。如要問現在入市投資房地產是否可能賺錢?當然有可能!但賺大錢的機會無疑是在“沙士”肆虐、市場情緒恐懼的時候。不過畢菲特購入好企業後很有耐心,他認為只要是優秀企業股價終會上升,持股等過十年沒有問題,一般投資者多急功近利,難有這種耐心。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

    除了周前所提的A股三大病狀以外,筆者還想談一直困擾A股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問題。○八年國際性金融海嘯爆發,中央政府推出四萬億投資救市,在引發房屋等資產價格急升後,又不得不實施調控政策。各地方政府為了拼GDP,一二年“自救”籌資搞基建,通過各種管道和地方融資平台借錢,這就是所謂“地方版四萬億”。這些地方債務如何償還,一直是股市揮之不去的陰影。國家審計署去年底公佈:截至一二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15.9萬億元,低於早前市場近20萬億元的預期;全國各級政府債務共27.8萬億元,折合當年GDP比例53.6%,低於國際慣用的60%警戒線。截至一三年六月底,地方政府負債共17.9萬億元,年均增速達27%,債務增長速度較快。

    國家審計署的公佈應有助紓解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疑慮,但是外間對此顯然不太賣賬,原因之一是怕官方數字滲水,地方官員上報不盡不實。目前中國境內銀行儲備比率高達20%,在國際各大經濟體中屬於最高,政府更控制着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必擔心中國銀行業出現系統性危機。但內銀股價一直受壓,一是外間恐怕其潛在壞賬太多;二是今後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的淨差息縮小。要理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仍需時日,但中央在三中全會開出的藥方是正確的,今後放棄以政府投資性支出刺激經濟的辦法,回歸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各級政府減少浪費和不必要開支,貪腐的“老虎” 和“蒼蠅”一起打;今後不再以GDP為各級地方政府的考核標準。相信只要地方政府能踏實地發展經濟、整頓吏治、開源節流,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是可以解決的。

    阻力來自既得利益

    中國改革再出發目前碰到最大的阻力,是來自那些在上一波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很多中央政府的好政策,到了下面就走樣,或者是陽奉陰違。比如說,美國三億人口有近八千家銀行;中國十三多億人口,銀行只有一百五十五家,真正是全國性銀行只有十二家。中國銀行業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壟斷集團,今後開放更多外資和民營銀行,自然會損害一些既得利益者,但長遠來說是好事,有利於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影響股市的一大因素是資金面,表面上中國人儲蓄率高,加上政府近五年印鈔票的增速年平均達20%,銀行系統應不乏流動性吧?其實不然,內地銀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3%,但許多銀行自己發的一年期理財產品利率為6%以上,銀行“錢荒” 引致拆息飆升的消息不時傳出,內地的利率並不便宜!一四年A股IPO重啟,估計月底前有五十家公司會拿到批文,因此上證和深證指數新年開盤後都有短期下行壓力。從當前中國市場總體資金面來看,A股在一四年不存在成倍急升的誘因。

    內地證券商普遍看好今年A股的表現,大部分認為會有20%左右的上升空間,筆者也同意這個看法,但認為出現大牛市不是今年之事。前周筆者推薦的恆生H股ETF(2828),涵蓋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內企H股,派息率為2.6%;另一隻平安保險(2318)是中國第二大壽險商。閣下可能有所不知,如今內地保險公司不靠本業賺錢,而是以手中巨額現金,靠非保險業務如證券、信託、基金等賺錢,如A股造好必然刺激壽險股上升,國策城鎮化亦有利擴大客戶基礎,平保P/E是21.4倍,市佔率第一的中人壽也在看好之列。惟必須提醒各位,現時的策略還是以趁低、分批吸納為佳,還未到重錘出擊之時,不必入太重貨,以免股價下行時壓力太大。A股ETF、內銀股和內險股,都不應在投資組合中佔太高比例,有20%左右的利潤不妨獲利賣出,待股價調整時再購回。

    容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