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聞小語)公屋全面做好定檢維修
  • 匯智社邀青年學習兩會精神
  • 華文旅遊文學研討會周四揭幕
  • 一常會完成討論“V形地”管轄法
  • 吉林一號衛星數據爲澳企所用
  • 諶貽琴勉團結婦女宣介國策
  • 響應世界讀書日 工聯職工書屋開展多元閱讀推廣活動
  • 媒體了解吉林產業升級新成就
  • 暨大澳門文化節介紹澳新發展
  • 工聯職工書屋與美高梅攜手打造“獅家閱讀驛站”流動書屋
  • 中山設涉外法律服務團
  • 澳門開平曲藝交流掌聲不斷
  • 各界觀展樹立總體國安觀
  • 國家藝術基金計劃今起申請
  • 兩人兌換廿六萬賬戶被凍結
  • 前科老翁涉停牌醉駕被捕
  • 團體城大分享人才發展趨勢
  • 家庭教育響警鐘
  • 自我覺察工作坊助減壓
  • 人文科學會悅讀體驗印刷

上網教態度 自重防欺凌

2014-02-28 00:00

    上網教態度   自重防欺凌

    青年團體調查發現,近四成受訪青少年認為本澳網絡欺凌嚴重,同時發現四成三受訪者遇到有人被網絡欺凌“不予理會”。現代人的生活幾乎與網絡融為一體,網絡消息對人們的情感破壞力驚人,“盲目”應對絕非善法,也可能令更多青少年跌入網絡欺凌的陷阱,影響身心健康,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互聯網無遠弗屆,滲透現代人生活。疑似網絡欺凌的受害人不堪受辱而輕生等極端事件,不時在外地新聞出現。本澳雖然鮮見,但更多身心受辱的個案,似乎未被揭露。除了團體調查發現不少青年認為本澳網絡欺凌嚴重,之前穗港澳三地合作的調查也發現,本澳青少年在網上目睹、欺凌他人或被別人欺凌的比率,均顯著高於廣州及香港。

    網絡欺凌是指利用網絡工具如網頁、網誌、社交網站等,攻擊、侮辱他人,使受害者精神受創。常見的網絡欺凌方式包括“人肉搜索”、“起底”,以文字、圖片、視頻誹謗、侮辱受害人等。網絡欺凌的出現,很多時可能是當事人說及的個人價值觀不被認同,其他人便群起而攻。一旦大量網民和應,變成強大的力量,更甚有個別網民以為“人肉搜索”可伸張正義,將受害人的地址、電話及個人生活等私隱公開,虛擬的網絡世界變得現實赤裸,有如無形的利刃,直插受害人的心靈。

    雖然在網上隨便發表具侮辱、恐嚇、誹謗和鼓吹犯罪等不負責任的言論可構成刑事罪行,但要受害人從民事追究,阻嚇力有限。同時,網民普遍事不關己、袖手旁觀,亦直接助長非理性的網絡欺凌風氣。為減低網絡欺凌,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方法,如設“網絡警察”,專門追蹤惡意言論,又或強制實施網絡實名制。若從法例或不同方式規管網絡,隨時可能被外界指責侵犯言論自由,社會或強烈反彈,但不代表對網絡上的流弊放任不理。

    針對現時本澳青少年的網絡欺凌情況,團體和社工均認為教育比處罰有效,有關部門宜加強法律宣傳,讓青少年認清網上的言行同樣可受法律追究,不應隨意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詞。教育部門可與學校合作,增設熱線和網上服務,提供在線教育、網上輔導等,貼近青年人的世界,向青少年灌輸正確的網絡使用態度,提升認知與自律,尤其在網上發表任何感受時都應理性考慮會否傷害別人,更不要自封為“審判官”,對他人的私事妄下斷語和發表激烈評語,防止成為網絡欺凌的施虐者或幫兇。青少年即使受到惡意攻擊,也不應以同樣的手法回應,學會理性對待,向家人或老師傾訴,事態嚴重時應報警求助。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