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四校聯招宜權衡利弊

2014-03-05 00:00

學生是否接受“四校聯招”,意見各異。 (資料圖片)

    四校聯招宜權衡利弊

    全城熱話“四校聯招”,但支持、反對聲音兩極,政府、高校解釋是出於減輕學生應考、赴考壓力的一番好意,但“德政”似乎得不到部分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學子的理解,皆因大部分人都相信聯招考試對非高等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產生深遠影響。施政者迄今未能正面分析新策可能出現的利與弊,也未能公佈具體的收生標準和篩選方式,於一五/一六學年推行難免有倉促之嫌,沒有共識下硬推也只會增加實施的難度。

    目的簡單難釋疑慮

    外界對四校聯招揣測紛紛,當局與四校釋出的訊息卻十分簡單,繼張司否認“一試定生死”,四校日前以聯署新聞稿的形式交代“不作中央分配,不設分數線”,僅此而已。信息量匱乏、懸殊而不對稱,眼見明年就要“殺到埋身”,難怪學生感到難以招架。

    自從去年中首次透露有意辦四校聯招,當局與四校交代新政策目的太過簡單,只有“為減輕學生應付本地不同高校入學考試帶來的壓力”一項。即使外界相信其出發點友善,但最終對教育制度產生甚麼影響?是否有利無弊?聯招有望節省考試資源,減輕學生負擔,鼓勵弱勢學校提升教育水平、提升平均教育質素,好處可能“一籮籮”;但聯招作為整個教育階段唯一標準化考試,也可能會成為各中學爭排名、未來招徠學生的工具,學校可能為了在聯招中有好表現而特訓學生,應試教育只會變本加厲。當局在教育發展策略提倡的多元教育與多元智能發展將會被抹殺,整個教育的體制和教育基礎都可能被動搖,影響不可謂不深遠。當局與四校是否已經分析好一切正、負面影響?如何可以盡量興利減弊,化弊為利?應首先將利弊分析的結果開誠佈公,讓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持份者討論,再作定奪。

    覆水難收謹慎推行

    此外,既然四校堅稱聯招考試並非唯一的錄取方式,中學成績、參與國際考試成績、特長、獲奬以至社會服務等,也將是招收與否的考量因素,但具體標準如何訂?學生猶如霧裏看花。既然措施旨在減輕學生壓力,四校便應釋出充足資訊,減少與學生隔空對話。

    “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扑槌”通過,便是覆水難收。聯招推或不推、何時推,關鍵在於持份者的共識。“德政”得不到理解,倉促推行,只會遭人詬病,也增加了他日順利推行的難度,如此看來,聯招必須按部就班,慎之又慎,一定不能急。

    本報記者  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