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貫徹總體國安觀 實現澳長期安定
  • 雲浮同鄉會赴港參經貿投資會
  • 增三醫療機構辦電子駕照體檢
  • 團體機構深化國安意識
  • 海關晉升20首席關員
  • 官樂怡基金會12周年藝展開幕
  • 深合區促與葡語國科技合作
  • 七人晉升首席消防員
  • 深合區“組合拳”加速琴澳科創
  • 科技基金多措並舉助科研
  • 議員:首要加大運動員資助
  • 議員促優化門票銷售安排
  • 議員:發揮都更促進經濟發展
  • 議員促善用閒地回應社會訴求
  • 議員倡澳建完善人才需求庫
  • 議員關注教育網絡素養支援雙職
  • 民康會遊惠州展身心
  • 炮台變身博物館
  • 基層公職協探望傷病會員
  • 美滿家協體驗樂齡樂活

有意見倡保育下環四圍

2015-02-14 00:00

由遠處看鳳仙圍與規劃條件圖草案中建築物已形成同一片歷史建築

    有意見倡保育下環四圍

    【本報消息】城規會昨日討論的九個規劃條件圖草案,其中與“下環四圍”之一鳳仙圍相鄰的三巴仔斜巷三號舊樓,公示期間收到較多意見,認為文化局應完整保留有關建築,並從鳳仙圍的角度一併整體考慮和保護。有公衆質疑文化局何以允許樓宇最大高度十二點四米,擔心影響歷史建築原有特色與比例。

    僅餘圍屋殘破漏水

    鳳仙圍與南巫圍、六屋圍、幻覺圍被稱為“下環四圍”,均是青磚瓦頂、二至三層高歷史建築,早在一八五○前已經存在,代表着本澳特定時期的圍屋建築與住屋特色。今日本澳僅餘的圍屋多已殘破漏水,甚至有隨時倒塌的危險,但少數建築內仍有人居住,住戶甚至已不清楚業主是何人。二○一○年政府提出發展圍屋旅遊,曾為這幾片僅餘的圍屋保育帶來一線曙光,唯事隔多年,圍屋旅遊已無人再提,甚至昨日城規會上,委員對於與鳳仙圍門樓相鄰地段的規劃條件圖草案亦無太多意見。

    申請規劃條件圖的三巴仔斜巷三號為一幢兩層半高帶有騎樓的舊樓,一側與鳳仙圍門樓相鄰,另一側為相同設計舊樓,雖然屬近代建築,但損毀程度較圍屋嚴重。文化局在規劃條件圖草案中要求保留走馬騎樓立面,並允許樓宇最大高度為十二點四米,及強制採用中式瓦鋪砌斜坡屋頂。除要遵守七十六度角線外,最多允許增建同一垂直面兩層高的縮級樓層。

    建新樓影響原特色

    草案公示期間收到多份意見,有意見認為文化局應完整保留建築,並從鳳仙圍的角度一併整體考慮和保護。另因地段建築與鳳仙圍的門樓相鄰,建議加入有關建築或工程計劃的各階段均須文化局審核的條件,並提出保護門樓的措施。亦有意見認為歷史城區內僅餘數處舊圍,應珍惜。擔心興建逾十二米高樓會影響該區歷史建築特色與比例,並質疑樓高十二點四米的標準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