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賀一誠指深澳產業合作迎發展機遇
  • 巴坡沙泳池水質未達標 暫停開放
  • 採購法規範投標人合適性及廉潔法
  • 澳琴露營節將延期舉行
  • 商務部反對歐盟突擊檢查中企辦公室
  • 外電指以軍進攻拉法僅待獲批
  • 疑涉債務糾紛 尼籍外僱被水果刀刺傷
  • 聯合國大學人工智能大會周四開幕
  • 一常會續審《公共採購法》法案 籲公共採購清晰開標評標委運作
  • 300學生參與中國航天日專題活動
  • 衛生局籲家長按接種計劃為子女打疫苗
  • 尼泊爾外僱疑追債持生果刀刺同鄉
  • 深合區:為澳門青年就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 氣象局料未來2小時或有雷雨區影響澳門(20:30)
  • 賀一誠:深澳圍繞橫琴前海推動灣區建設
  • 4旬漢氹仔疑打鬥遭割傷須搶救
  • 巴坡沙泳池水質未達標暫停開放
  • 賀一誠與幾比部長會面交流市政建設
  • 國家藝術基金明年度資助正接受申請
  • 設琴澳用工法律宣導站搭建交流平台

澳基會赴台論壇

2015-06-09 00:00

促公益慈善交流
【本報訊】應中國慈善聯合會之邀請,澳門基金會擔任“
海峽兩岸暨港澳慈善論壇”的主辦單位,並組織澳門代表團一行十人於

日至

日赴台灣參與論壇。代表團成員先後擔任論壇開幕式、平分論壇以及座談會發言嘉賓,與來自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及慈善機構代表互動交流、分享經驗、借鑒學習。

海峽兩岸暨港澳慈善論壇”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澳門基金會、台灣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和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聯合主辦,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臺灣社造聯盟協辦,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卓越領導力學院、豐盛社企學會支持。本次論壇以“共享、共擔、共創”為主題,約
位來自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知名慈善機構負責人、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企業領袖和主流媒體代表參會,分別圍繞中華傳統文化與全球慈善格局、救災經驗與聯合回應機制、企業創新助推社會建設、社區再造構築慈善文化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澳門代表團由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率領,成員包括: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學校課程主任(教授)婁勝華,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姚嘉聰、祐漢社區中心主任洪偉東,民眾建澳聯盟石排灣辦事處副主任李潔芳,澳門明愛生命熱線主任黎妙玲,明德慈善會副理事長周淑儀、羅香珠,以及澳門基金會資助暨合作廳廳長黃棣樂、秘書處技術員何麗華。

日,區榮智在論壇開幕儀式上,分享了澳門基金會多年來在推動和發展慈善事業的經驗以及澳門社團情況。發展慈善事業一直是澳基會工作的重點,近年來,通過擔當著合作夥伴、資助發放者和中介者等的多元角色,有效整合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各項資源,以貼近大眾,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為目標,推動區域內外的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積極配合政府施政、凝聚社會團結、發展慈善公益。
婁勝華及洪偉東先後就“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與全球慈善格局”和“社區再造構築慈善文化”的議題發言,分別從學術層面和實務層面向與會者介紹及交流澳門的慈善模式與現況以及在推動社區服務的經驗。
與會嘉賓隨後於

日至
日赴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長庚養生文化村、五結鄉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等臺灣公益慈善組織和社區進行參訪交流。期間,來自兩岸四地的論壇嘉賓在台北慈濟醫院進行座談會,澳門代表團成員黎妙玲、羅香珠在座談會上分享了澳門明愛以及明德慈善會在開展公益慈善方面的理念和經驗。
澳門代表團成員均認為,論壇匯聚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及知名慈善機構負責人交流討論,在公益救助、資源整合、社會創新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發展動態以及實踐經驗,帶來了創新的思維和理念,有助日後更好地開展各項基層社會服務。澳基會期望,透過組織相關活動,為本澳社服機構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共同推動本澳公益慈善事業向前發展。
老區
為落實媽閣至關閘公交專道,交通事務局正對內港一帶道路開展整治工程,由於工程關係需要封閉部份行車線,令原本擠塞的交通變得更加嚴重,正如一些團體所言,希望當局抓緊工程時間,盡快完成,減輕道路壓力。挖路工程故然之帶來交通問題,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工程過後,公交專道落實之時,對區內造成的交通問題,或者不亞於現狀,公交專道在設置和安排上需從長計議,否則屆時恐怕只會繼續糾纏在不解的交通死結中。
除了社會發展帶來新問題之外,內港水患更是區內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問題,每逢天文大潮抑或狂風暴雨,海水倒灌和水浸難免,長期困擾商戶和居民。踏入雨季,社會要求當局盡快治理好內港水患的訴求又再湧現。政府提出的“防洪、排洪”雙管齊下治理水浸的工程
當中修建擋水牆的堤岸防洪計劃已開展,至於雨水箱涵渠及雨水泵房正在覓地興建,未有具體時間表,水患問題相信短期內仍無法解決。
新舊問題纏繞著,多少阻礙舊區發展,在人口增多的同時,間接令區內環境和衛生變得更差,區內以老齡樓為主,冷氣機滴水問題存在,還有不少空置地盤,容易積水,引起蚊患,早前當局公佈的誘蚊產卵指數,內港數字相對較高可見一斑。區內亦欠缺大型垃圾站,垃圾筒多設於街角位置,經常溢滿,臭氣薰天,垃圾車進入狹小的街道收集垃圾,污水橫流,噪音臭味一齊來,事後洗地效果有限,影響居民。縱使重整舊區困難,但整治老區環境確實有即時必要。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