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聯合國促澳完善婦權 法務局:致力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
  • 澳人澳地A貨落戶橫琴
  • 六間博企將提供近千五職缺供配對 有酒店及餐飲前線等
  • 五月博彩毛收入155.65億 按月升5.7%
  • 城規委員關注偉龍馬路夾屋地段空氣、噪音問題
  • 東區-2詳規諮詢報告剛出台 區內部分地段規劃發展有出入 工務局:詳規是「大方向」
  • 相隔逾三個月 新增一人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離世
  • 多名外僱為保勞權出庭作證 惟語言成障礙 菲籍外僱:希望有本國語言翻譯
  • 太古清潔涉嫌無依法解僱、剋扣超時工作補償等案件開審 十名菲籍外僱上堂作證
  • 他出發找最愛 — 讀陳慧《弟弟》
  • 有工程、物管公司承接山林修復工作 專業資格成疑 市政署:承批公司只是施工
  • 第一階段山林修復樹苗1至3年存活率逾九成 市政署:第二階段存活率應更高
  • 新「國安法」明起生效
  • 如何打擊「平價團」? 文綺華:相信需長期「 戰鬥」
  • 市民、團體憂復林變毀山 市政署:循序漸進方式修復山林
  • 去年逾4千人工傷9人死亡 確定違反職安健法共處罰 2 人次
  • 科技興澳強國?各界一小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給科大師生的回信「精神」
  • 政府已收到六間博企活化舊區計劃 賀一誠:在此方面博企都「做得好好」
  • 賀一誠:無安全政治環境 澳門「必然」不能向前走
  • 考察澳門之行結束 賀一誠引述夏寶龍:深刻體會本澳在一國兩制實踐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學社居民石排灣論壇:配套不全 如何安居?

2015-06-21 03:21

學社居民石排灣論壇:配套不全 如何安居?

學社居民石排灣論壇:配套不全 如何安居?

學社居民石排灣論壇:配套不全 如何安居?
石排灣居民互助會聯同新澳門學社昨天下午在石排灣居雅大廈舉辦論壇,就社區配套、地產商會代表收回空置經屋單位的主張、社區可能出現博彩場所發展等議題進行討論。現場有數十名居民參加。
出席論壇的立法議員吳國昌分析指,居雅的八成入伙率,比起澳門半島的永寧廣場和氹仔的湖畔大廈相比並不算低,只是相對有一千多戶仍未遷入,被政府和地產商炒作。他已在立法會提出正式意見,指「空置」的情況是各種原因導致延遲入伙的問題,理由並非要炒樓,而是生活上無法適應,需要時間調整,其中政府需要承擔部份責任。
吳國昌也強調,相對於香港,澳門在石排灣之前,並無開發衛星城市的經驗。香港過去相對問題比較少,是因為有完備的城市規劃,包括學校、街市,以及就業機會等。但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就廢除了街影線,讓地產商可見縫插針,只有城規會去制止即時出現的問題。這就形成了後來「天水圍城」欠缺就業的情況。由於澳門很小,缺乏就業倒不是太大問題,但石排灣就連天水圍的設施都沒有。他批評政府在當年開放視察時,曾對議員承諾的設施卻沒有兌現。對於外勞與居民爭車搭的問題,他也曾向當局提出解決建議,但以政府的官方外勞數字,可能仍然會低估未包括黑工和過界勞工等導致實際的交通需求。他也鼓勵居民組織起來,推舉代表,與政府溝通,解決大家關心的問題。
對於居民遲入伙的問題,已經遷入近兩年的居民呂先生歸咎於一時間大量單位落成,導致裝修行業人手緊張的情況,政府應予體諒。即使他只要求簡單裝修,也由於需求緊缺,他也要比較六家價格才能找到合適的師傅。他在批評了教育、交通、衛生設施後總結道:「我們也有尊嚴的!我們付出了七、八十萬不是就不可以要求安居樂業的!難道一定要付七、百八,甚至七、八千萬買房子的,才有資格安居樂業麼!」
對單位「空置」問題,居民鄭先生補充,除了裝修延期外,也有一些情況,例如是照顧長者需要到山頂洗腎長者的,又是否適合長居石排灣?他引述房屋局在2008年的介紹,指目前的情況是「完全兩回事」。當年大家申請時覺得宣傳內容很不錯,現在貨不對辦怎麼辦?另外部分家團希望分配到澳門或氹仔的單位,但到實際分房時兩次都被編排到石排灣。在被迫「袋住先」的情況下,生活習慣也需要調整。鄭先生也指當局對「空置」的定義並不科學。他指有居民反映,當局職員敲門巡查的時間是「朝九晚九」,與輪班工作、加班等情況並不相配。而他自己亦從未遇到巡視的職員,要靠鄰居在社交網站上通風報訊,才能趕回家接受視察。他認為仿傚統計局塞字條、查水電錶、詢問管理員等方法更為有效,更希望政府能與居民協調重新定義,而非單憑高空置率就收回單位。
關注石排灣情況的新澳門學社理事李國強以歷史上遷都的實踐為例,指出石排灣的社區設施要到周圍的酒店、豪宅落成,政府只是把居民視為「開荒牛」。對於社區設施和樓宇質量的問題,他認為是政府欠缺長遠規劃所致,而且又不願聽居民意見。但相比起永寧和湖畔,石排灣居民團結得多。
有居民回應指,在朋友寧願在母親家居住,只能睡在客廳,卻不願遷入,一來小孩沒人照顧,二來上學沒法乘車。她對面的一家住了一對夫婦和一對雙生女兒,早上六點多就要出門上學。女孩初搬來時曾經哭過,問母親說:「為什麼我們要這麼早起來?我們不要搬到這裡住吧!」她指如果交通問題能夠解決,不會有那麼多人不願意入伙。她又指裝修噪音、附近地盤的沙塵和光污染讓人困擾。
也有居民對有附近可能興建賭場的情形指出,路過地盤外的標示板上明明有寫「酒店賭場」,但政府卻說「未有規劃」。她質疑在社區設施未落實前,為何可興建酒店和賭場?要居民與旅客等爭奪資源是否合理?她又指,大堂通風只靠風扇,管理公司又疏於清潔,收取的管理費卻比同一家管理公司管理的筷子基逸麗花園更高出近一倍,質疑房屋局監管不力。
另外有居民指出部分被指「空置」的單位,是未售出的一房一廳單位。他批評當局既未能提出輪候時間表,市民被迫自行解決問題。在未有考慮居民的實際情況,例如有孩子到澳門半島上學,或簽了兩年租約未滿暫時不能遷入時,就有地產商提出修改《經屋法》。他反問:「為何不能倡議修法收回『無法收回』的土地」?他進一步反對修改《經屋法》,認為不應該把居民當作延緩公屋發展的藉口。也有居民對突然提出「收回論」表示不解,並擔心會對該區居民製造不良的社會觀感。他又認為過程當中反映出部門各自為政的問題,例如房屋局批評居民未入伙,但交通、醫療、民政跟不上的時候,又何苦要向市民施壓?
是次論壇原先邀請了房屋局代表出席,但據負責聯絡的李國強指,該局「直接拒絕」,只是表示「歡迎提出意見」。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