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議員斥搭的士難過搭飛機 羅司反駁:改善有目共睹
  • 益隆炮竹廠土地置換調查報告出籠 廉署捅破驚天 土地煉金案
  • 化解爭端 要對話不要對抗 南海仲裁並非終點
  • 南海仲裁 九段線被判無效 中方:非法裁決 絕不接受
  • 腰斬、手折、切割 辣手摧樹180株 殺樹狂徒造孽「綠色慘劇」
  • 一年停電13次玩殘舊區 居民一味反對建變電站慘過「撲水」
  • 新土地法激起萬丈浪 發展商細說南灣湖 千億大計的前世今生
  • 南灣湖收地前夕 當局再辦研討會 如何解讀新土地法勢掀論戰
  • 點火割脈雙料自殺 六旬男尋死原因離奇
  • 女生陪上樓取錢包誤墮「魔窟」 同班男同學竟是大色魔
  • 港珠澳大橋合龍成功 史上最長 「巨龍」現真身
  • 南灣湖CD區收地無可逆轉 官司勢難免 寶地徒養蚊
  • 千九經屋首批家團昨揀樓 快盈大廈三房單位最搶手
  • 英國退出 與歐盟43年緣盡 歐27國領袖聚首急商對策
  • 學者憂歐盟強硬回擊英國 在英升學澳生或淪「炮灰」
  • 司機疑轉彎「攞位太盡」 40 呎長貨櫃鎖路斷車流
  • 內地扒手集團本澳肆虐 卿本佳人 12歲女為何作賊?
  • 此「城」延續興衰之秋也 專家教路 創意救未來
  • 中央屠宰調查小學雞答案滿天飛 活雞勢成絕響 只差時間表
  • 巴士站違泊 一個月勸6,700次 論者:加大天眼執法 勝無謂口水

賭博問題年輕化 家人竟成嗜賭幫兇

2015-06-25 07:00

本報記者於志毅軒向社工局、社團及財政策劃師了解本澳青少年賭博情況。(黃曉南攝)  

葉永強(圖左)稱,鮑青網曾舉辦青少年預防迷賭日營,讓本澳中四或高一學生認識何謂賭博等相關知識。(社工局提供圖片)  

澳門基督教青年會(YMCA)將在新學年為全澳學校高小年級推行精明理財教育講座,內容更延伸出賭博帶來的禍害。(社工局提供圖片)  

卓箭球指出,賭博行為與理財觀念有很大關係。(黃曉南攝)  

志毅軒協調員胡綺梅(圖右)稱,當局除提供輔導服務外,還會資助社團舉行活動,讓青少年及市民能更易了解賭博帶來的禍害。(黃曉南攝)  
本澳開放賭權十多年,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而青年賭博問題亦是其中之一。據調查指,八成受訪者是透過家人接觸賭博,首次接觸賭博年齡最細僅有四、五歲,玩撲克牌及麻將在一般家庭中亦相當普遍。如何教育我們未來的棟樑遠離賭博,建立正確理財觀念,本報記者向社工局、社團及財政策劃師了解相關的防賭工作。

就青年賭博調查,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司打口家庭服務中心行政總監葉永強指,該中心七年來每年做一次相關調查,而去年的調查指,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透過家人接觸賭博,還會因為與朋輩間的聯誼而賭博。

由於該問題並非單純由青少年自己引起,如要預防,應先從改變他們對賭博的態度及行為入手,特別要針對「小賭怡情」、「有控制的賭博是無害」等觀念,有可能因此成為病態賭徒。

小賭只是怡情? 病態賭徒之始

葉永強又指,接受該中心提供的相關工作坊的班級為中四或高一, 一般在一天內進行,上午認識賭博定義、何謂合法賭博,下午再進行問卷評估受訪者的賭博情況,並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獨立輔導員,輔導內容保密,甚至轉介到相關機構。最後更會派發社工局的宣傳品,讓學生們能幫助身邊有需要戒賭的人。

認可財政策劃師兼志毅軒財務顧問王淑美認為理財概念對現今社會人士非常重要。她指出,近年本澳社會一般家庭經濟狀況較賭權開放前富裕,但實際生活質素變化不大,甚至更差,加上「炒樓炒股」等周邊因素,令不少市民對金錢的概念表面化。

賭博與理財息息相關 宜從小灌輸正確觀念

本澳在2014至2015學年曾有七間學校接受另一理財課程,教導高小學生對現金及預付卡(如澳門通)的使用概念,延伸至與賭博帶來的問題。因為賭場內多為使用籌碼及貴賓會的存款卡,「同現金比,冇咁清楚剩返幾多錢,往往就會使得好快。」澳門基督教青年會(YMCA)主任幹事卓箭球指,本地及外地曾做研究指,賭博行為與理財觀念有很大關係,而且從小灌輸正確觀念,便能根深柢固。

卓箭球續稱,其社團提供的相關課程,30個工作坊約有1,300人次參加,反應良好,因而在2015至2016學年,將擴展受眾至全澳學校,以互動教育的形式分享理財心得。

社工局志毅軒 多方面提供問題賭博輔導

賭權在2002年開放,社工局轄下的志毅軒於2005年成立,為大眾提供問題賭博輔導服務,包括個人及家庭輔導、熱線輔導及諮詢、健康理財及財務輔導、社區預防教育講座及宣傳推廣活動。志毅軒問題賭博輔導服務協調員胡綺梅稱,當局除提供輔導服務外,還會資助社團舉行活動,讓青少年及市民能更易了解賭博帶來的禍害。

胡綺梅又指,本澳政府無力監管網上賭博,因相關網站設於外國的伺服器,執法及追查上有難度。除此之外,某些交友平台附帶遊戲,如鬥地主或其他撲克遊戲等,有些玩家更會用真金白銀購買虛擬賭本,因而愈玩愈多,投放更多金錢。一些青年人每月使用300元至3,000元賭博,但究竟錢從何來?一般在學青年的收入或零用錢不多,相關問題確實值得關注。 家人亦應以身作則,減少接觸賭博,以免成為兒童或青少年成為賭徒的「入門師傅」。

廿歲售貨員穿櫃桶還賭債 打破賭徒獨特迷思助新生

社工局志毅軒協調員胡綺梅分享個案指,曾有一名年約20歲的售貨員,因與朋友「夾份」投注足球,後期更因經常獲利,開始自己不斷拼「博」的賭徒生活,「贏嗰時就興奮,輸嗰時就乜都唔記得」,他更本著「一定會翻本」的心態,月薪10,000元卻累積賭債40,000多元,更曾為還賭債而挪用公款,幸好沒被公司發現。

胡綺梅又指,賭徒一般都會有自己的迷思,如認為投注足球前能計算輸贏比率,久而久之「輸多過贏」,他們有些金句,「贏細錢唔難,但贏大錢就要計一計」,輔導員要打破賭徒這些迷思需要下功夫,並讓他們明白每場比賽均屬獨立結果,無法預計及控制。及後在財務顧問的幫助下,每月逐步歸還賭債,讓他們明白「一身賭債並非一條死路」,並鼓勵他們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