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賀一誠與國際檢察官聯合會一行會面
  • 李強:企業加快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 基金會辦12周年主題藝術展
  • 神十六三名航天員獲頒功勛獎章
  • 世衛:人染禽流感病例達嚴重擔憂程度
  • 美國向中國返還卅多件文物藝術品
  • 賀一誠晤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副主席弗雷塔斯
  • 治安警7天錄133宗行人違規
  • 立法會緊急審議「全面撤辣」法案獲通過 李偉農:讓市場朝健康及可持續方向發展
  • 青洲中學幼稚園5學生染腸病毒
  • 65歲男子流感重症 呼吸衰竭轉深切治療
  • 旅遊局赴青島辦路展引客"感受澳門"
  • 酒店業界料五一黃金周入住率達7成以上
  • 議員多關注撤辣對青年置業影響
  • 深合區推措施助葡語國家企業落戶
  • 議員支持取消不動產相關稅務措施
  • 松山纜車站下周起暫停開放
  • 廣州出現強雷雨天氣
  • 春季塔石藝墟開幕
  • 長者疑銀行跌倒無呼吸心跳送院搶救

領袖碩士課程

2015-07-01 00:00

公佈資助名單
【本報訊】由人才發展委員會及澳門基金會舉辦的“澳門人才培養計劃-劍橋大學全球領袖碩士課程資助計劃”是特區政府推出的一項精英培養項目,澳門居民能夠在特區政府的支持及資助下,遠赴世界頂級學府參加全球領袖計劃,從而培養本澳地區高質素領袖人才。該計劃於本年

日完成報名,委員會合共收得
名澳門居民申請,甄選工作於日前完成,並於委員會網站內(
)公佈。
有關甄選工作由英國劍橋大學及該校克萊爾堂學院(
)進行首輪甄選,繼而由人才發展委員會委員組成的甄選工作組,對首輪錄取名單及相關申請者的學歷與綜合素質評估資料嚴謹地進行甄選覆核,最終選定向修讀
的申請者提供資助。
獲資助者除需與澳門基金會簽訂

“回澳服務承諾書”外,還須於本年
月至

月內取得學位,並在完成課程後的
個月內,返回本澳任職與課程相關的工作,且工作年期不可少於
年。
有關“劍橋大學全球領袖碩士課程資助計劃”的章程,可查閱以下網頁:

養老金調升
今起

【本報訊】今日起社保養老金額調升至每月三千三百五十元,包括失業、出生及結婚等多項津貼亦同時調升。
社保基金表示,特區公報月初刊登行政長官批示,社會保障制度各項福利金及津貼金額由七月一日起調升,當中養老金調升至每月三千三百五十元,由七月一日起生效。社保多項津貼亦同時調升,其中殘疾金每月同為三千三百五十元,失業津貼調升至每天

一百三十四元。出生及結婚津貼分別調升至一千九百元,喪葬津貼為二千四百六十元。
社保基金稱,市民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
,或瀏覽社保基金網頁

感恩澳門義工赴港探訪交流
【本報訊】由澳門福州十邑青年聯合會舉辦,澳門基金會、教育暨青年局贊助的「感恩澳門系列活動之禁毒健康行」活動,於國際禁毒日當天和次日舉行。感恩澳門義工團一行二十人由副會長林斌及副監事長鄭慧雯帶領下赴港進行探訪交流,該會希望藉此傳遞禁毒正能量。
活動行程第一日,義工團一行參與了香港東華三院組織的單車生態之旅,運動之餘又了解流浮山的歷史及生態特色並品嘗馳名海鮮餐,欣賞退潮後的泥灘風景,與機構工作人員談話交流,用健康的運動方式突顯生命的價值,傳達生活的美好。第二日前往香港晨曦會屬下的黃大仙中途宿舍,其單位負責人帶領青年義工參觀院舍設施,更耐心地講解該戒毒院舍的背景、目的、服務對象及其他本土戒毒資源。澳門青年義工與院友交流互動,並送上心意卡來答謝院舍,場面十分溫馨。
會長劉琳在此前曾表示,港澳雖然很接近,但兩地青少年對於毒品的認知及禍害的觀點大有不同。香港對於社區、學校的戒毒宣傳、預防及治療的資源都做到很充足,我們身處鄰近的澳門可以效法,通過今次行程,向參與者傳遞禁毒思想的同時,亦透過活動向本澳其他青年人宣傳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希望青年人能更多地參與類似活動增強自身抗疫能力,以足夠面對毒品或其他不良誘惑。
重要規劃
新城填海區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正式開始,之前建議的人口規劃數量十萬人至十三萬人已被指太過密集,今次再提出總體規劃人口更增至逾十六萬人,令新城填海區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約四點五萬人,尤其
區已被用作未來人口增長的安置地,人口容量差不多去到十萬人,是眾新城區人口規劃最多的一幅地,相信是繼北區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人口密度之高,未來居住環境和交通情況不難想像,生活素質大打折扣。
填海造地為解決人口增長和發展需要,現在看來澳門在城市和人口政策似乎有失方寸。人口密度四點五萬人是用三百五十公頃的土地面積計算出來,實際上居住用地要少得多,以
區為例,面積約一百三十八公頃的土地中,居住區為四十三點七公頃,僅佔總面積三成一,規劃中公屋和私樓單位加埋超過三萬個,全部擠在半平方公里不到的土地上,人口多,交通需求自然大,區內環境可能比想像中更差。
區是新城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不僅滿足住屋需要,且關係到本澳的發展,
區連接人工島,是使用港珠澳大橋人士進出澳門的必經之路,將來可能要應付大量人流,甚至乎車流,交通配套要求十分高,正如新城諮詢文本建議盡快與建第四條跨海通道。事實上,
區還與東北區相連,如何做好新舊區融合和交通建設早就應該在規劃之內,何解要
等到第三階段諮詢始提出一併規劃的概念,一切源於延誤兩個字,填海延遲完成,規劃遲些也無所謂!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