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 議員促發展總部經濟 賀一誠著議員認識「經濟形勢」須先待本澳經濟回復
  • 賀一誠:祐漢新村舊區重整今年開展 順利樓首開工
  • 賀一誠:馬會地段需五至十年發展多功能場地 不興建住宅或賭場
  • 兩幅行賄歐文龍土地被判澳門特區 林偉夫婦不服上訴 終院維持原判
  • 鄭新聰:在維護國安問題上 只有「一國」之責 沒有「兩制」之分
  • 賀一誠:特區維護國家安全體系持續健全
  • 長者公寓首階段申請單位增至1,500多個 首三年使用費八折 預計首批759個單位今年第四季入住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以力所能及方式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的訊息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應力所能及 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訊息
  • 指填海造陸破壞大 保育團體批政府為建「生態島」寧填海也不建廢料篩選設施
  • 羅立文:「生態島」未有結論
  • 由特區政府選名「澳門大橋」可代表澳門 羅立文:「生態島」未有結論
  • 本月初路環一名「少年」高處墮下死亡 教青局未發稿 未回應是否學生身份

填海競賽後患無窮 環保團體促澳門應設填海上限

2015-08-25 21:52

圖片提供:跨境環保關注協會

工務局新城諮詢資料

工務局新城諮詢資料
 
 「現在填一寸海,等於減少了將來的可行空間。若干年後,大家可能發現海洋對人類有好大生態價值,不是陸地才有價值」。
長期關注珠三角環境狀況的跨境環保關注協會創始人魏翰揚指,近年珠三角各個城市,包括香港、深圳及珠海都在「鬥快填海」,澳門亦加入這場競賽。澳門官方和環評報告只是給市民一個憧憬,推銷這計劃行得通,並未有完全披露對區內環境承載力和生態的影響評估,例如大範圍的水流、空氣、海洋環境評估,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距離澳門最近只有十公里,施工影響及日後水環境的變化,環評報告都沒有著墨。
 十字門水道大減三分一 
對於內地專家提出設水閘和人工濕地,改善新城周邊的水質,魏翰揚指出,即使水閘設計能增加水體定向環流,有助改善海邊的臭味,但十字門水道水質本來就不乾淨,填海令澳氹之間的水道收窄至少三分一,施工期間令泥沙積聚;新城片區與本島只有狹窄的水道,無可避免該區水體交換將會變得更差。
 
官方環評報告 ( http://goo.gl/OGwIOZ  P.11) 已明確指出,新城近岸屬於三類水域,市民不宜落水,進行與海水有直接接觸的水上活動。所謂濱水旅遊區,並不是真的能夠「親水」。內港是非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水域,黑沙環對開海面,糞大腸桿菌污染最嚴重,正正是由於該區水流動交換較差所致 (P.46) 。
 
A區對開灘塗已成候鳥棲息地
他特別關注A區北面對開的灘塗,有數百隻候鳥棲息。該處在人工島建設過程中已遭到破壞,現時A區再填海,進一步堵塞附近的水流,只剩下一個水漥。灘塗上放了很多污染物、水泥及建築雜物,填海工程明顯侵蝕了候鳥的生存空間。
被問到政府打算在A區這個死水的夾角位建人工濕地治污,魏翰揚強調, 從生態角度,該區應是「恢復」原來的水環境,而不是建一個新的濕地。
 
唔夠再填?應設填海上限
環顧周邊地區,除了澳門,橫琴南部已經有超過三千公頃的填海工程,加上港珠澳大橋及東西人工島,深圳機場填海計劃,頻密的填海工程已對海洋水質、生態和瀕危物種構成威脅。
他認為政府應邀請專家評估,定出填海的上限額度,避免將來無休止的填海。事實上,現時國內每個省都有「海洋功能性規劃」,例如廣東省已定出全省圍填規模控制在23000公頃內,至2020年海域保留區佔近岸海域面積比例不少於10%,大陸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雖然現在澳門不擁有水域管轄權,但政府也應對區內環境負責,不能只看澳門需要土地、要新的發展機會就隨意提出要填海。
中規院無資格做環評?
另外,工務局遲至8月初才公佈新城環評報告,不但引用的官方數據被質疑太滯後,針對焚化爐的評估太粗疏,魏翰揚質疑中規院在國內並沒有做環評的資格,只是澳門政府「打包外判」的產物。
「中規院肯定是國內頂級的城規機構,但國內對環境評估有一套嚴格的準則,環評研究必須由對口單位負責,即使份報告寫得再好,環保部門都唔會批。」他指出,由於本澳未有一套嚴謹的環評制度,這份報告最多只能作為政府內部或社會參考資料。
 
跨境環保關注協會有關新城填海建議書全文:
http://goo.gl/JrUkj0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