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議員斥搭的士難過搭飛機 羅司反駁:改善有目共睹
  • 益隆炮竹廠土地置換調查報告出籠 廉署捅破驚天 土地煉金案
  • 化解爭端 要對話不要對抗 南海仲裁並非終點
  • 南海仲裁 九段線被判無效 中方:非法裁決 絕不接受
  • 腰斬、手折、切割 辣手摧樹180株 殺樹狂徒造孽「綠色慘劇」
  • 一年停電13次玩殘舊區 居民一味反對建變電站慘過「撲水」
  • 新土地法激起萬丈浪 發展商細說南灣湖 千億大計的前世今生
  • 南灣湖收地前夕 當局再辦研討會 如何解讀新土地法勢掀論戰
  • 點火割脈雙料自殺 六旬男尋死原因離奇
  • 女生陪上樓取錢包誤墮「魔窟」 同班男同學竟是大色魔
  • 港珠澳大橋合龍成功 史上最長 「巨龍」現真身
  • 南灣湖CD區收地無可逆轉 官司勢難免 寶地徒養蚊
  • 千九經屋首批家團昨揀樓 快盈大廈三房單位最搶手
  • 英國退出 與歐盟43年緣盡 歐27國領袖聚首急商對策
  • 學者憂歐盟強硬回擊英國 在英升學澳生或淪「炮灰」
  • 司機疑轉彎「攞位太盡」 40 呎長貨櫃鎖路斷車流
  • 內地扒手集團本澳肆虐 卿本佳人 12歲女為何作賊?
  • 此「城」延續興衰之秋也 專家教路 創意救未來
  • 中央屠宰調查小學雞答案滿天飛 活雞勢成絕響 只差時間表
  • 巴士站違泊 一個月勸6,700次 論者:加大天眼執法 勝無謂口水

全面反攻迎接最後勝利

2015-08-31 14:19

1945年9月9日,日軍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陸軍總部正式向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降書,124萬日軍、95萬偽軍,向國軍投降。左為何應欽,右為的遞交降書的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互聯網圖片)  

1944年6月底,日軍包圍衡陽城,以飛機轟炸、毒氣、重炮猛擊守軍,但守城的國軍第十軍堅持至47日,令日軍大為震撼。(互聯網圖片)  

衡陽城破,日軍與守軍在殘破的城垣間展開肉搏巷戰。(互聯網圖片)  

衡陽守將方先覺,城破後選擇投降,後被國民黨特務救出。(互聯網圖片)  

衡陽戰後,百姓蒐集陣亡將士的屍骨。(互聯網圖片)  

抗戰勝利後的重慶,百姓經過五年不間斷的轟炸,終於換來和平。(互聯網圖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透過廣播正式宣布向盟軍投降。(互聯網圖片) 日本民眾跪在收音機旁,聆聽裕仁天皇的《終戰詔書》,接受戰敗的事實。(互聯網圖片)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開羅召開會議,由左至右分別為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與蔣宋美齡。(互聯網圖片)  

蔣介石在《聯合國宣言》上簽字,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向民眾宣告,「只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互聯網圖片)  
1942年6月,日本海軍遭遇中途島海戰的挫敗,太平洋戰場形勢扭轉,迫使日軍由攻轉守,同盟國反攻的號角吹響。在歐洲戰場,德軍陷入斯大林格勒長期作戰的泥淖,更於1943年2月宣告徹底失敗,意大利投降,歐洲戰場反攻在望。軸心國處處失利,日軍為打通中國大陸南北交通生命線、摧毀中美空軍大西南基地、逼近抗戰中心重慶,日軍參謀總部下達「一號作戰」命令,集中攻擊河南、湖南、江西、廣西等地,日本軍國主義最後的孤注一擲就此展開。

為打通湘桂鐵路交通線,日軍第11集團軍橫山勇指揮 約20萬人,於1944年5月向長沙、衡陽發動攻擊,日軍歷經先前三次長沙會戰的失敗,終於在6月18日攻克長沙,直下衡陽,為抗戰史上最慘烈、堅持最久的守城戰揭開序幕。

以寡擊眾 兩退日軍

長沙失守後,日軍四個師團約90,000兵力分三路包圍衡陽,企圖阻斷國軍增援部隊。國民政府軍委會向守城的第十軍下達堅守十日的命令,待援軍抵達後以衡陽為樞紐發動反攻。然而面對日軍的三路包抄,第十軍軍長方先覺手下僅有三個師約17,000人兵力,與日軍兵力相差約四倍。6月23日,日軍強渡耒水,攻擊衡陽外圍陣地,五日後,日軍投入預備部隊,在飛機與重炮掩護下向衡陽發起總攻,方先覺為鼓舞士氣,將指揮所設在距前線僅200米處,親自指揮殺敵,數度擊退日軍攻擊,6月30日,日軍近一周的攻勢幾無所獲,出動60架次戰機對衡陽實施轟炸,更違背國際公約施放毒氣,單單一日內先後投入15個步兵大隊攻城,仍然難越第十軍防線雷池一步,第二次擊退日軍總攻擊。

彈盡援絕 衡陽城破

衡陽至此以堅持近一個月,日本軍部對此大感憤怒,增調兩個師團圍攻衡陽。8月4日清晨,日軍以六個師團的兵力第三次發動總攻。國軍第十軍苦守月餘,負傷者超過6,000人,輕傷者、馬伕、伙夫全都上了前線,外圍各路援軍都被擊退,8月5日,日軍突破衡陽城北防線攻入城內,與國軍展開巷戰,此時守軍僅剩千餘人。

最後一電 來生再見

8月6日,方先覺向國民政府軍委會發出著名的「最後一電」:「敵人自今晨突入北門以後,再也無兵可資阻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絕不負鈞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傳聞蔣介石收到電報後熱淚盈眶,久久無語。

方先覺在《衡陽四十天》中回憶,城破時擬作最後一擊,但日軍高階人員攜帶翻譯前來談判,「失去了直接開火以求解脫的機會」,方先覺最終向日軍投降,約定保全官兵性命,衡陽城終於8月8日淪陷。世人多稱方先覺降敵,延安《解放日報》也稱方是「叛國逆賊」,然而方先覺率部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苦守衡陽47日,說好的援軍與反攻沒有實現,以16,000人傷亡的代價斃傷日軍68,000人,迫使佔優勢兵力與火力的日軍與國軍議和,連日軍戰史都不得不直書,「犧牲之大令人驚駭」。方先覺被俘後遭單獨囚禁在天主堂內,國民政府軍統局特務展開行動,將方先覺救出,國民政府以「力戰被俘」記載於官方紀錄,第十軍所屬各師師長也因英勇抗敵獲國府頒發象徵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

全面反攻 收復失土

衡陽會戰之後,日軍於1944年底完成「一號作戰」打通中國大陸至越南交通線的計劃,然而這次作戰的成功,卻成為日軍戰略上的失敗。過長的補給線耗費日軍大量兵力維持,兵力被迫分散,無力發動總攻。1945年春天,日軍在緬北的戰事在美軍與中國遠征軍協力下遭到肅清,4月,日軍發動湘西會戰,企圖直接威脅重慶,然而隨著日本國內對中國戰場支援的減弱,以及美國對國軍裝備的增援,湘西會戰以日軍的一敗塗地作收,1945年5月8日,希特拉自殺,德國納粹宣布投降,軸心國僅剩日本負隅頑抗,面對國軍愈來愈強的作戰能力,日軍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陸軍大將下令停止進攻,全面收縮戰線,國軍各部在廣西、廣東、福建等地發動全面反攻,日本軍國主義在海軍將滅於美國,陸軍將滅於中國的情況下,戰敗的結果已大致底定。

日本投降 抗戰勝利

1945年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中、美、英、蘇四國提出的《波茨坦公告》,決心在日本本土決一死戰,8月6日及8月9日,美軍轟炸機先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驚人的威力迫使日本政府決議立即無條件向盟軍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透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長達八年的對日抗戰也正式宣告結束,中國人民終於迎來最終的勝利。

開羅宣言 奠戰後國際秩序

1943年底,二戰戰局逐漸扭轉,中美英三國首腦(國府主席蔣介石、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齊集埃及開羅,就對日作戰及戰後安排進行討論,會議中決議戰後日本已武力奪取的東北各省、不平等條約佔據的台灣、澎湖等地必須歸還「中華民國」,而朝鮮應該獨立,並宣示中、美、英三國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史稱「開羅宣言」。

1951年9月,依據「開羅宣言」的內容,日本與48個戰勝國(包含日本投降前一周宣戰的蘇聯,但中國因內戰問題被排除在外),在美國三藩市簽訂條約。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台北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正式放棄對台灣、澎湖群島、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與要求,但這項合約於1972 年台日斷交後被毀棄,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另訂《中日聯合聲明》。

東京大審 七戰犯絞刑處決

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設立,4月29日,28名日本甲級戰犯被起訴,於5月3日展開審訊,其中前日本首相、前關東軍指揮官東條英機、前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駐緬日軍總司令木村兵太郎、特務組織首腦土肥原賢二、前日本首相廣田弘毅、前華中派遣軍總司令(南京大屠殺首犯)松井石根及前日本陸軍軍務局局長武藤章等七人,因戰爭罪、違反人道罪刑被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在東京池袋巢鴨監獄執行死刑。1978年,七名被處死的甲級戰犯被供奉至靖國神社。

戰後70年 和平仍未歸來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簽訂《聯合國宣言》,約定共同對抗軸心國,捍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維護人權與正義,這份協議後來成為現代聯合國的基礎。二戰結束後,許多殖民地國家依照聯合國宣言昭示的自決原則,進行全民公決,從而獲得國家獨立,構成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礎。殖民主義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終於宣告終結,聯合國的成立以及民族國家的興起,確保國際紛爭有制度的解決管道,然而,從國共內戰、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美蘇冷戰到恐怖主義興起,衝突仍然無所不在,依民族自決原則爆發的內戰不計其數,造成了多場種族清洗的慘劇(盧旺達大屠殺、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等)。二戰勝利70年來,和平仍未戰勝歸來。

對日抗戰的勝利,經過無數次失敗、無數城市領土的淪陷、322萬中國軍人的喪生,數千萬中國人民的傷亡,「抗戰勝利」、「領導有方」背後是無數被斷送的青春與回不去的故鄉,為保衛家園而失去家園,留血犧牲是光榮的歷史嗎?又是哪位領導者的功勞嗎?日本京都大學反對安保法案的聲明書中說,「我們願活在以催生新知為榮的特殊國度,而不願活在將流血當作奉獻的普通國家」,紀念戰爭的意義或許就是如此。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