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我們應信奉的是風水、專業還是權威?

2015-09-10 20:35

我們應信奉的是風水、專業還是權威?
愛都再利用計劃經歷個多月諮詢,是拆是留,民意出現嚴重分歧,至今諮詢仍然陷入膠著狀態。愛都並不是澳門人眼中傳統的「美」,公眾認知的「好」。帶有「原罪」的過去,如今洗盡鉛華的外貌,甚至建築立面上馬賽克壁畫的意涵被理解成「淫邪」,被牽扯到賭場風水佈局之說,無論是話題性、民間爭議的激烈程度,以至討論所帶出的意義,都遠超出近年同類型的保育事件。
近日愛都的話題又再回到「風水」之上,本地慈善家胡順謙接受傳媒訪問時親證壁畫「內有乾坤」,他引述當年新花園賭場股東、上一代賭王葉漢所講,馬賽克壁畫是先由風水師定出構思,再由意大利建築師夏剛志負責設計,指圖案喻意:「杯」酒淋漓,殺你三滴血;荷「葉」瓊枝,東風一落,賭仔帶多多錢進來都輸清光。這次解畫比早前街總問卷調查員的「驚嚇介紹」聽落頭頭是道得多,不會再當壁畫上方剝落的白色牆身是「墳墓」,將建成60年的愛都說成只得10幾年,由此向受訪者暗銷愛都不值得保留,鬧出連串荒謬笑話。
風水術數是華人民間傳統文化,是否迷信、是否相信,見人見智。但將風水之說摻入講求科學的民調過程,肯定會被視為反智,不可接受。那將風水變成舊建築是否應該保留的考慮因素,會因此左右一個同樣講求科學的規劃,又是否明智?
是拆是留,正反雙方可以再列舉出一百個理由,如何衡量藝術、歷史、建築價值都是一種在地居民的價值判斷,官民可以再尋求共識。但作為專業把關的文化局,其決定是否可以因風水或其他外力因素而隨意推翻?文化部門綜合專業知識、澳門長期保育政策和實踐經驗而得出的規劃要求,在幾年前的街線圖上已清楚寫明:建築立面和後庭的開放空間都要保留。相較於風水,更值得關注的是,部門的專業判斷因何推翻?以後這把尺、文物保護政策的標準是否也可隨意改動?光是一句「街線圖已過期失效」 絕對無法說服公眾。
假如一個社會、一個政府不尊重專業,無疑是在摧毀一種核心價值,那以後應遵循的運作原則是甚麼?權威?民粹?公眾利益還是發展商利益?放高漁人碼頭A地段正正是一個好例子,官員片面解讀法律、亂搬龍門,依法最高可建90米便是90米,民眾一眼便看穿這是合法不合理,而且是有違專業常規。也不是說高舉專業旗幟就不應再受質疑,沒有再討論的餘地,這只是徹徹底底的「專業傲慢」。愛都不涉及商業利益,事件性質單純得多,愛都也並非不可拆,但文化局朝令夕改的理據是甚麼?必須向公眾交待清楚,因這隨時會成為日後的參考「案例」。
這次愛都諮詢受到民間不少質疑,但從來沒有一個社區項目會做這樣大規模的規劃諮詢,讓公眾有機會重新思考自己的社區應該是怎樣,學習介入、學習發聲,激發民間的想像和活力。假如當年塔石廣場規劃推出之前也有同類諮詢,便不會留下今日的罵名。
另一方面,愛都會否成為將來的文物?沒有比這更好的題目了。正因為它的爭議,它的不同,完全顛覆了過去民間對文物建築的定義和想像。不像藍屋仔、不像渡船街一號、不像美副將那一排排的歐式小屋,也不像剛剛拆了圍欄已引起廣泛關注的「萬昌堂」中藥行,愛都的戰後國際主義建築風格,並不是公眾認知中應該要保留、古色古香的民宅或宗教類建築。環視澳門,仍有不少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的特色建築,反映著這個城市不同年代的發展印記,但在沒有法例保護下隨時會消失。
澳門的文物保護政策長期由政府主導,民間少有參與的機會,以往大多數是以「救火」的形式,燒一單救一間,到要拆時發現不妥再發起保育抗爭,重要是如何將官民共識落實到長遠政策。愛都是一個很好的課題,是否曾經做過「光彩事業」才值得保留? 在澳門屬於「非典型」的現代建築又算不算?或者要建成多久才有資格?若果要保,民間又願意為此付出多大代價?換地還是動輒千萬的巨額賠償?文化局即將啟動文物建築評定程序,需要推敲這利害關係的不光是文化局,還有市民大眾。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