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城AB區車橋今冬動工
  • 新塡海政府辦公樓上蓋招標
  • 理大變電站研究登國際學刊
  • 葡學者理大談運動員培養
  • 新馬路坊會籃球賽慶“五四”
  • 十五教師獲卓越表現獎
  • 工聯望廈祝父母親節
  • 逸園退休職工參訪開平
  • 街總助青少年生涯規劃
  • 福州兩會初夏郊遊
  • 髮美協辦精神健康講座
  • 工聯北綜介紹AED使用
  • 陝西文物局訪文使協文遺協
  • 跨境零售商會赴遼寧參年會
  • 青年工作者參訪合肥促交流
  • 你我共護生物多樣性
  • 中聯辦肯定江門青年會工作
  • 福州政協副主席訪澳鄉親
  • 新會同鄉會就職開拓創新
  • 工聯離島辦促優化石排灣公園

黎若嵐:土生土語是澳孕育語言

2024-05-11 06:35




    土生文化研究者

    黎若嵐:土生土語是澳孕育語言

    第八代土生葡人、土生文化研究者黎若嵐最近與澳門國際研究所合作,出版《來一點土生土語》學字卡。全書收錄六十張字卡。據其觀察,土生土語正從“表演的語言”,逐步回到澳門人生活當中。

    黎若嵐表示,在學習和研究時,發覺很多介紹土生文化和土生土語的書籍都以葡語為主,於是開始思考如何把這語言推廣得更遠。可能很多人覺得土生土語只是土生社群的語言,其實這是澳門孕育出來的語言。“作為澳門人,也可以去認識土生的文化,等於我是土生,我也會去了解澳門的嶺南文化,也希望令更多人覺得土生土語不是距離自己很遠,很容易就可接近和學習。”因此就製作第一張土生土語學字卡。當時心態不是“教”土生土語,坦言其並非語言學者,亦非土生土語專家,覺得可以盡自己一分力,關注和了解土生土語。

    地理大發現時,葡萄牙人去過很多地方居住,有些人選擇落地生根。這些跨族裔婚姻形成有自己詞匯庫和文法的克里奧爾語(混合語)。很多人研究土生土語時都會提到,澳門的土生土語和馬六甲的克里斯坦語(Kristang, Língua Cristã)很有關係,很多字都很類同。二○一七年,黎若嵐去新加坡交流時,可以用簡單的土生土語,與對方用簡單的克里斯坦語對話。據她所知,佛得角也會有自己的土語,但澳門的土生土語和馬六甲的克里斯坦語最接近。

    黎若嵐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出的論點是土生土語由家庭語言變成表演語言,其實也有不同階段。她開始做研究時,提出土生土語變成表演語言——不只是在舞台上表演,在舞台下也是在展示自己的文化身份。但近年土生土語漸漸由表演語言,變回家庭語言。當然要回到以前盛行的機會不大,父母一輩人本來不說土生土語,近年多了人想認識,年長一輩未必都用土生土語,但亦想找回自己的語言。

    語言會演變創新

    黎若嵐指出,語言會演變,粵語也會。一百年前沒有電視,有電視後,就要有新的字代表電視。創字會參考土生土語的慣性,例如coração(心)會是coraçám,televisão(電視)就會用這習慣創出新的土生土語詞語。因為土生土語是家庭語言,很多事可能圍繞家庭,當要講些很空泛、很哲學的事,可能又會創一些字,都會盡量沿用土生土語的習慣,可能會從葡文借字,再按土生土語的習慣改變。創字的很大原因是土生土語話劇,因為需要演出現代的東西,就必須創造一些字。所以如對土生土語開展語言研究和社會研究,土生土語作家阿德(Adé)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可能就是土生土語話劇對這語言的影響,但這方面還需要深入研究。

    黎若嵐希望透過出版字卡,讓人們有興趣了解,亦很想懂土生土語的長輩可以拿着書教導後輩。希望讀者在看到錯處時可以批評,因為有批評就可以解釋,與身邊的人講更多這些故事。我覺得《來一點土生土語》是一個鈎,“鈎”起人們討論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