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猜猜是誰太猖狂 提醒長者要慎防
  • 家貓躲十三樓消防升梯救
  • 新花園泳池周末起停開
  • 兩港青跨境收騙款被捕
  • 大潭山隧道招標
  • 路環中水站首期工程招標
  • 一瓶裝水存風險籲停售停飲
  • 在澳發行債券逾六千億元
  • 紅街市執靚今復業
  • 新聞特搜
  • 保安當局:有序推進DNA數據庫立法
  • 澳琴擬合辦環保研學交流
  • 銜食育雛
  • 政府公佈多項人事任免
  • 鐵騎士過橋自炒送院搶救
  • 澳區人代結束山西視察賦歸
  • 少女疑寓所墮樓亡
  • 男子心情差刮花六車法辦
  • 兩日十七人墮訂餐騙案
  • 三男女墮公檢法失逾百一萬

新聞特搜

2024-05-14 06:35


新聞特搜    

保持通風防異味

    化學潔劑慎處理

    △北區某單位昨報稱發生異味事件,大批消防員到場跟進,警員在場戒備。消防員接觸到五旬女住戶,她稱使用清潔劑刷掉洗衣機的污漬後,有異味產生並使其感到暈眩。經處理後異味消散,有人經護理後拒絕送院治療。確切起因待查。

    本澳時有發生異味事件,當中以使用通渠水居多,加上通渠水帶有極強腐蝕性,分別含有酸性及鹼性兩種類型,具有一定危險性。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傷害眼睛、肺部和灼傷皮膚。

    為此,居民使用前應閱讀產品說明,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才開始通渠,切勿一次倒入大量通渠水,及混合其他清潔用品使用,以免產生猛烈化學反應,發生濺射和洩漏,令自己及家人受傷。

公檢騙案舊橋多

    冷靜應對至穩妥    

△“公檢法”騙案與日俱增,近期接連發生多宗涉及騙款逾百萬的案件,情況令人擔憂。還望大家多留意警方消息,做好防範,避免金錢損失。

    “公檢法”作案手法並非新鮮,騙徒大多新瓶舊酒,冒認快遞員、電話公司人員、銀行職員、檢察院人員、公安等;訛稱目標事主名下包裹、電話號碼、銀行帳戶等涉及違禁品,發放大量非法短訊,收受不明來歷巨款等藉口令事主“落沓”,自願奉上銀行帳戶資料或直接轉帳。

    大家遇到不明來歷電話時,應保持警惕。如對方以保證金、財產證明等名目索款,絕大可能涉及詐騙,應馬上拒絕要求並向警方報案,避免成為騙徒口中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