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山神灣深圳鹽田組合港開通
  • 深平湖南珠西土石方班列首發
  • 南航肇慶建跨境電商國際貨站
  • 大灣區北部灣航運合作譜新篇
  • 粵加速部署低空經濟發展
  • 貨策立場偏鷹 紐元後市看俏
  • 數字貿易峰會 探魯澳發展新模式
  • 魯澳多領域合作 發展新質生產力
  • IPO資訊——卓正醫療
  • 攜程首季出境遊機酒預訂倍翻
  • 魯好品推廣中心啟動 助走向國際
  • 澳企泰參展收穫豐 促合作意向
  • 攜程梁建章:創新 旅業成功關鍵
  • (一家之言)警惕極端天氣對經濟影響
  • 數字化援企公佈中籤名單
  • 111家澳企獲國際管理認證嘉許
  • 國新辦發佈美侵犯人權報告
  • 轉變擇業觀
  • 拿茅台比方污水皖官免職
  • 日學者:新疆“種族滅絕”是謊言

加強外地車輛的規管

2024-05-15 06:35

    加強外地車輛的規管

    隨着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及通車,香港私家車往來港澳(市內)的常規配額日漸增多,持常規配額的香港私家車可於配額有效期內多次經港珠澳大橋進出澳門市內。自大橋二○一八年啟用至今,香港政府運輸署已按照港澳兩地政府同意的安排,先後公佈推出共一千八百個香港私家車往來港澳常規配額(香港配額),其有效期為不超過三年。另外,本澳與內地生活日漸融合,本澳在內地居住和工作的居民日漸普及,故可以預期日後往來內地與澳門兩地私家車的數目只會不斷增加。因此,現時同時持有三地車牌的私家車,可以說在本澳道路上隨處可見。

    筆者最近留意到,這些可跨境行駛的私家車卻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它們在本澳道路行駛時,有部分車主只在車身掛上香港或內地的車牌,但不知何故,他們偏偏就是沒有懸掛本澳的車牌,令一般居民摸不着頭腦,為何在本澳道路上行駛的私家車,只掛上香港或內地的車牌而沒有掛上澳門的車牌,大家會產生一個疑問,這是否符合本澳的法律法規?對於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負責管理的交通部門有需要作出澄清,以解居民大眾的疑惑。

    按照過往一般的理解,除有特殊情況,在本澳道路上行駛的私家車必須掛上澳門的車牌以茲識別,倘若本澳法律真的容許這些外地車輛可不掛上澳門的車牌,那麼會不會在他日發生交通意外時,對執法工作有所影響呢?如有關車輛在交通意外後不顧而去,交通執法部門單憑香港或內地的車牌,可不可以及時追究有關駕駛者的責任呢?相反,倘若這些情況是確實不符合本澳法律法規的要求,那麼交通執法部門就應對相關的駕駛者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以引導他們遵守本澳法律的規定。同時,對於一些仍然違反相關法律的駕駛者,有關部門可考慮利用“天眼”等先進科技進行執法並予以處罰,以起阻嚇作用,從而避免其他駕駛者“有樣學樣”,令到有關情況出現泛濫或失控的局面,令人覺得本澳是有法可不依的地方,長遠而言,對本澳的城市形象將有很大的影響。

    對於上述情況,早前有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亦指出,目前澳門車輛駛入香港仍需要安裝香港車牌,部分擁有粵澳兩地牌的澳門車輛更要同時懸掛多個車牌,其建議所有港澳通關車輛安裝電子標識車牌,以代替懸掛多個實體車牌,將智慧車牌識別系統的使用範圍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推動港澳車輛一牌通行,進一步優化交通銜接智慧化、持續完善車牌識別配套服務,為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增添馬力。筆者非常認同這是一個解決有關問題的長遠之策,亦是粵港澳大灣區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一個較為合理的做法。筆者認為,以現今的科技,並不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而是一個政策上的問題,故期望粵港澳三地政府能就此問題盡快商討和協調,以早日實現港澳通關車輛只需安裝一個電子標識車牌,便能行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城市,為粵港澳三地間的人員、資金、資訊的流動持續提供助力。

    悠  閒